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2015-12-30 08:27王铸东杨晓璇上海海关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上海海关学院海关管理系上海004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3期
关键词:外贸跨境贸易

■ 武 王铸东 杨晓璇(、上海海关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上海海关学院海关管理系 上海 004)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跨境电商平台增多,跨境电子商务占对外贸易的比重逐渐增大,地位上升。然而,我国对外贸易却面临严峻形势,发展遭遇瓶颈,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跨境电子商务特有的发展特点及趋势,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我国外贸现有不利形势,成为助推外贸转型升级的新途径。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1.8万亿元(任志新、李婉香,2014),2012年数据约为2.3万亿元,2013年突破3.1万亿元,年均增速接近30%,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

虽然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态势十分迅猛,但相较于中国整体进出口贸易市场规模来说,跨境电子商务占比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仅占整体进出口贸易的9.5%。但是,在全球电商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规模将持续高速发展,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商务部数据预计(见图1),到2016年将会达到19.0%,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6.5 万亿元(任志新,李婉香,2014)。

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具有互联网和国际物流的优势,并且具有成本低、通关快、信息全面、中间环节少等特点,所以目前对于外贸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来说具有巨大吸引力。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外贸企业不仅可以找到最适合、利益最大化的买家,而且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节省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商品价格,增强国际市场产品竞争力。

(二)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1.跨境电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底我国电商平台企业已超过5000家,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企业已超过20万家。在我国像阿里巴巴、敦煌网、贸通、跨境通等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已在国内和国外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口碑。

敦煌网作为B2B的在线交易和贸易链服务平台,以交易各个环节的服务为核心业务,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支付服务、物流推荐、竞价排名、免费翻译等全程交易服务,并在交易完成后向买方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敦煌网以交易成功之后再付费的模式打破了传统跨境电子商务会员收费的经营模式。

而上海跨境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企业定位则是B2C的海外厂家直销网站,作为首批入驻上海自贸试验区的25家企业之一,作为海关总署和检验检疫总局审核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其在海关报关和清关速度上有明显的提升,并且目前跨境通已和亚马逊、东方支付以及顺丰速运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全方位立体的服务体系使得跨境通的前途一片光明。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中小微型自有品牌企业开始逐步成长,依靠良好的贸易环境、较低的产品价格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带来的成本优势,迅速扩充自身实力。这些自有品牌企业在累积一定量的资本之后,必定将会投入大量资本进行技术研发及质量提升,通过技术研发实现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核心竞争力,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和企业文化。

2.跨境电商朝大数据化方向发展。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为大数据化,而跨境电子商务作为电子商务的延伸,其本身也具备大数据化的特征。通过海量数据建立起的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能够更好地为广大电商企业及消费者提供便利,让跨境电子商务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大数据化将会优化跨境服务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将线下工作线上化,例如海关的报关系统线上化,利用电子报关可以极大程度缩短报关时间,同时也可以提高通关速度,对货物进出口通关这个环节来说,效率大大提高。目前跨境电子商务朝向大数据化发展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趋势,这对未来的外贸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3.跨境电子商务的进出口市场更加广阔。跨境电子商务的进口来源及出口去向越来越广泛,与我国存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关系的国家及地区遍布全球。进口方面以美国、日韩、澳洲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为主。出口方面则更为广泛,包括美国、中国香港、东盟、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和中国台湾在内的国家及地区。不同的跨境电商平台所对应的进出口市场略有不同,跨境通的进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中国香港、韩国、澳大利亚和美国;而淘宝全球购的货源较广,但主要来源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亚马逊作为世界上比较大的跨境电商,其进出口市场则更为广泛,基本上世界各个地区的商品均有销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跨境电子商务的进出口市场将逐渐覆盖全球,同时在区域范围内的市场也将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

图1 2008-2016中国进出口贸易及跨境电商市场交易规模

(三)我国跨境电商现存问题

1.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规范性不强。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起步晚、发展快,2012年至今国务院及各部委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规范跨境电商发展,但是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来说仍然是一种新兴的贸易形式,我国在相关政策的制定方面没有及时跟上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脚步。跨境电商之间的贸易性质大致相同,如果没有相关完善的行业规范,很容易导致相关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在外贸中有发展优势的但是目前实力较为弱小的自有品牌,也可能因为行业制度的不完善而失去茁壮发展的有利机会。

2.网络安全信用体系亟待建立。目前虽然采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的手段来保障支付安全,但跨境电子商务仍然存在诸如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市场监管力度不到位、风险防控机制不全面等问题(朱林婷,2014)。由于网络安全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大数据也许会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旦潜藏的商业机密被窃取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安全报告》指出,2010年国内约1亿在线消费者受到虚假网络信息侵害,诈骗金额高达150亿元;相关机构的调研也显示,有能力网购而不进行网购的消费者中,80%是出于信用及安全方面的担忧(刘娟,2012)。由此可见,安全信用体系若不及早建立,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将无法健康的发展。

3.不统一的市场背景给跨境电商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只有在统一的市场机制和法律机制下,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通,物流条件比较完善,才能能够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跨境电商才能拥有良好的发展土壤。但是目前跨境电商面临跨市场、跨国界、跨文化等诸多限制,发展效率低下,交易成本增加。此外,国内市场环境也不十分利于跨境电商发展,国内贸易存在壁垒,市场分割和贸易保护现象层出不穷。这样的内部市场背景让企业难以在国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应,减小了其在国外发展壮大的实力。

(3) 对于溶洞被淤泥或其他软弱土体充填的情况,利用泡沫混凝土作桩,穿越溶洞,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共同承担荷载。桩长增加,桩侧摩阻力增大,单桩承载力提高,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但桩长继续增加,地基承载力提高有限,存在“有效桩长”。

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发展方向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1.产品附加值低,仍以“中国制造”为主。目前我国外贸中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如表1所示,以2014年5月为例,加工贸易的进出口总值为1127.8亿美元,占当月货物贸易总值的33.7%。我国进出口贸易按总量算在世界具有领先地位,可是从产品附加值看,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依赖于加工贸易,我国出口的产品也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根据2012上半年统计数据可知,出口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值达到1864.7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19.5%。低产品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以较为便宜的价格出口,往往可以迅速占领国外市场。但是近几年随着各国贸易保护意识的提高,我国的出口越来越多被扣上“低价倾销”的帽子。中国出口企业陷入反倾销官司的例子不胜枚举。

同时,较低的产品附加值让我国在整个贸易中获利并不多。以苹果手机为例,2009年,中国在苹果手机贸易上对美国出口值约为20亿美元,按传统的计算方法,这20亿美元都是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顺差,但实际上,中国只完成了组装的部分,以附加值测算,实际出口7300万美元,而中国当年也从美国进口了1.215亿美元苹果手机零部件,以附加值测算,中国在这项贸易上对美实际存在4800万美元的贸易逆差,而不是顺差(李明,2013)。而眼下,社会潮流越来越推崇原创及自有品牌,品牌价值在市场中具有越来越高的地位,“中国制造”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如何让“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成为我国外贸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产业结构不平衡,仍以第一、二产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劳动力廉价、资源丰富等原因,出口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但解决了我国4000万人的就业问题,并且带来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成为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截止到2012年,我国有7万多家加工贸易企业、102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3个保税物流中心、764个保税仓库、116个出口监管仓库从事加工贸易(张莉,2013)2014年5月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了1127.8亿美元。但是近几年,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保护意识加强,这种粗放型经济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这种庞大的经济规模如果不能健康的发展,那必然成为我国外贸转型所面临的不可逾越的鸿沟。

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可知,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明显处于弱势,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为4706亿美元,仅占当年进出口贸易总值的12.2%,远远低于出口加工业所占比重,而发达国家服务贸易所占比重较大,这对于我国外贸的转型升级来说也是一大阻碍。

3.区域贸易不协调,仍以发达国家市场为主。目前我国的出口过于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市场,存在区域贸易不协调的情况,不利于贸易安全健康发展。根据UNCOMTRADE 提供的数据来看,发达国家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水平在贸易总额和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与中国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以2011年为例,美国这一比重分别是32%和28%,德国为59% 和61%,韩国是40%和41%,而中国则是25%和19%,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远远小于发达国家水平。没有区域贸易作为对外贸易发展的“保护膜”和“缓冲带”,我国的对外贸易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世界上各种类型的多边贸易协定层出不穷,规范多边贸易的 WTO 的功能正在逐渐弱化。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想要稳定贸易关系,降低外贸风险,中国必须加快由“区域贸易不协调”向“区域贸易协调化”发展的步伐。

(二)跨境电子商务助力我国外贸转型升级

表1 2014年5月货物进出口按贸易方式统计

2.由“以第一、二产业为主”向“综合服务业”转变。近几年,跨境电商在大数据方面的发展越来越深入,可以借助其特性帮助外贸发展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向“综合服务业”转型。想要促进外贸转型,必须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以承接高端的产业转移;二是制造业服务化,使出口加工贸易完美的适应我国外贸转型。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本身就是服务贸易的体现,借助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广大中小企业有了对外贸易的出发点;金融服务业务也借助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更好的发展起来,一些国际融资业务都开始了线上化经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本身发展的资本实力并不够雄厚,跨境电子商务恰好可以为其提供很好的平台实现制造业服务化,我国外贸企业可以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建立起完整的客户评价体系,通过大数据有针对性的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并且及时了解消费者偏好,建立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延长其产业链,实现制造业服务化。

3.由“以发达国家市场为主”向“发展周边国家市场”转变。跨境电子商务具有出口方向广泛性的发展趋势,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4亿个快递包裹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有十亿个商品通过跨境电子商务销往海外(金焕民,2014)。商品除销往欧美外,日韩、我国港澳台、东南亚等地也是较多的商品销往地。借助跨境电子商务这一特点,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贸易的发展,加快区域贸易协调化。此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也可以借助自贸区的优势促进区域贸易发展,以上海跨境通平台为例,该平台建于上海自由贸易区内,在进行区域贸易时享有自贸区特有的政策优惠,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该平台的企业规避贸易壁垒,同时也可以带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发展深层次贸易合作,最终促使我国区域贸易走上协调化发展之路。

跨境电商助推外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行业发展规范,鼓励外贸企业涉足跨境电商领域

目前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仍不规范,首先应完善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规范,由跨境电商代表组成行业协会,制定标准的行业行为规范,形成有序的市场秩序,规范该新兴行业的发展。同时,应建立健全制约与监督机制,通过完善的监督体系,避免跨境电商之间出现恶性竞争,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在此基础上,鼓励外贸企业涉足跨境电商领域,以不同政策机制对待不同企业发展。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外贸企业,政府及行业协会应进行支持,通过大型外贸企业进军跨境电商领域,带动其他中小电商企业的发展。对于实力较为弱小的中小企业,政府及跨境电商行业协会应大力扶持,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鼓励其自有品牌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文化,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完善网络信用安全体系,利用大数据助推服务业发展

网络信用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跨境电商将无法有效助力外贸发展。因此,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网络信用安全体系,包含支付安全、信用评估、客户信息安全、客户反馈体系等多个方面,通过各个子系统构成一套由下至上的完整体系,在交易的各个环节均加以控制及监管,防范网络风险,打造安全可靠的交易环境。

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化特征显著,利用网络信用安全体系,不仅可以解决大众担心的网络安全问题,还可以通过其特有的数据收集分析及反馈的功能帮助服务业发展。保证客户信息安全的同时,可以利用系统对客户喜好进行智能分析,了解客户需求,从而使企业有选择的为客户提供服务。客户反馈系统也帮助企业与客户加强联系沟通,有针对性改善服务体系。此外,第三产业借助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任志新、李婉香,2014),更有利于其进行服务形式创新。因此,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的特征可以助推服务业快速发展。

(三)标准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大力发展周边国家市场

我国外贸面临区域发展不协调的情况,应借助跨境电子商务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周边国家市场。采取标准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方式,跨境电商在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时,充分了解该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人口等关键要素,在产品设计、营销方式等方面融入本土化元素,尽量克服跨国界、跨文化等诸多要素的限制,提高发展效率。同时,在一些具有共性的方面实行标准化发展,降低发展成本。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实行本土化,克服全球市场不统一的背景,让跨境电商快速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及法律机制,同时借助物流成本低等诸多便利,更大程度的开拓周边国家市场。

通过大力发展周边市场,改善原本区域贸易不协调的局面。利用跨境电子商务线上交易限制少、进出口市场广泛的特征,帮助我国外贸快速有效的向区域贸易协调化转变。

1.任志新,李婉香.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助推外贸转型升级的策略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4(4)

2.来有为,王开前,李广乾.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形态和发展状况[N].中国经济时报,2014

3.朱林婷.第三方跨境支付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4(6)

4.刘娟.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电子商务及物流服务创新[J].对外经贸实务,2012(2)

5.李明.一个“苹果”引发的思考[N].新华每日电讯,2013

6.张莉.中国外贸转型升级谨防四大误区[J].中国经贸,2013(3)

7.罗长远,智艳.中国外贸转型升级与“自贸区”建设探析—兼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功能与角色[J].复旦学报,2004(1)

8.金焕民.营销视角下的马云[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4(11)

9.http://www.cet.com.cn/wzsy/gysd/1223895.shtml

10.http://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41229-bd302d92.html.

11.http://www.acs.gov.cn/sites/aqzn/aqjxnr.jsp?contentId=2684774824665

猜你喜欢
外贸跨境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两栖“大拿”跑外贸
贸易统计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贸易统计
跨境直投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