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评分评价手术时机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局的影响

2015-12-30 07:37吴顺发,李锂,钱薇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时机开颅脑组织

多因素评分评价手术时机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局的影响

吴顺发李锂钱薇

(海宁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浙江海宁314400)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时机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IGH)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129例HIGH患者按照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和对照组,早期组手术治疗时间为出血7 h之前,对照组为出血7 h之后。对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近期疗效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半年随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方式选择方面无差异。早期组的预后近期疗效GCS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组预后效果为优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组未发生并发症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组预后效果为优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及时对老年HIGH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近期和远期预后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

中图分类号〔〕R544.1;R743.34〔文献标识码〕A〔

第一作者:吴顺发(1979-),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研究。

长期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导致毛细血管或脑内动静脉破裂出血,发生高血压脑出血(HIGH)〔1〕。HIGH有极高的致残、致死率等特点,即便治愈后患者也可出现泌尿、呼吸、消化系统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患者脑内所积聚的大量血肿迫使颅内压升高,压迫周围神经组织,严重损害脑组织。故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处理的重要环节。手术治疗是HIGH的首要方法,但手术时机的选择却成为临床研究重点〔2〕。本研究观察发病7 h内手术对HIGH患者结局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HIGH手术患者129例,据其血肿大小、出血情况以及是否破入脑室,选择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碎吸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真实完整;②首发HIGH;③发病时间不超过72 h;④年龄>60岁;排除标准:①外伤性脑出血;②脑血管畸形;③肿瘤破裂型脑出血;④脑疝;⑤使用抗凝剂导致脑出血。按手术时机不同分成早期组和对照组,其中早期组的手术时间为出血后7 h内,对照组在出血7 h后。两组性别、年龄、平均高血压病史、平均脑出血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治疗方法手术方式为以下几种。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且按照病情选择相对应尺寸的骨瓣。常规打开硬脑膜,于颞中回切开2 cm入口,运用电凝止血,将血肿彻底清除,完善修补硬脑膜,缝合切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在全麻下,行6 cm切口于血肿最靠近颅骨处。运用电钻切开圆形骨窗,在充分止血后行穿刺,且将血肿彻底清除,缝合切口。微创血肿清除术:患者在局部麻醉下,穿刺针随电钻一起进入颅骨,穿透后取出电钻,引流血肿部位,且使用注射器彻底清除血肿,拔出穿刺针,缝合切口。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碎吸术:患者在局部麻醉下,使用直径5 mm的颅锥,锥过头皮、颅骨与硬脑膜,将直径4 mm硅胶管送入血肿腔,抽吸1/3~2/3的血肿量。术后每天向血肿内灌注3 U+5 ml生理盐水,其夹闭2 h后开放,1次/d。术后2~3 d拔除硅胶管或穿刺针。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s)

1.3疗效评价手术后2 w进行GCS评分比较〔3〕,术后2 w预后为优指GCS评分为5分,身体恢复正常状态,生活能够自理;预后为良定义为GCS评分为4分或3分,患者存在重度或者严重残疾情况,生活不能自理;差定义为GCS评分为2分或1分,患者为植物人或已经死亡。随访半年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A级定义为预后效果优,B、C级定义为预后效果良,D、E级定义为预后效果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AS9.3软件进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及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2结果

2.1两组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手术方式选择无差异(χ2=0.149 9,P=0.985 1),见表2。

表2 两组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比较〔 n(%)〕

2.2两组近期疗效的GCS评分比较早期组的预后近期疗效GCS评分要高于对照组。早期组预后效果为优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预后近期疗效的GCS评分比较〔 n(%)〕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早期组和对照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6 vs 12例、尿路感染3 vs 9例、血肿扩大4 vs 7例、再出血3 vs 6例、副损伤2 vs 3例、应激性消化溃疡1 vs 3例。早期组未发生并发症率〔36例(5.45%)〕优于对照组〔34例(44.16%)〕(χ2=4.838 2,P=0.027 8)。

2.4两组术后半年随访ADL评分比较早期组预后效果为优的比率〔优28例(50.91%)、良16例(29.09%)、差11例(20.00%)〕要高于对照组〔优17例(22.97%)、良37例(50.00%)、差20例(27.03%)〕(χ2=11.064 1,P=0.004 0)。

3讨论

HIGH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占全部脑出血的70%左右,基底节区的脑出血极易对下丘脑的功能造成影响,而且该病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脑心综合征等多种颅内外并发症的原因之一〔4〕。患者会出现精神萎靡、偏瘫、视力模糊、嗜睡等临床症状。出血后产生的血肿可以压迫脑组织引起继发性的脑水肿、脑缺血从而对周围脑组织造成损伤。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5〕,及时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手段。临床中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为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碎吸术、微创血肿清除术。由于实施手术治疗的时机对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手术时机成为临床研究重点〔6〕。

病理学角度分析得出〔7,8〕,脑组织呈血<7 h时,在液体静压作用下,血块凝缩、蛋白聚集,极易导致患者血液水分向脑组织分散,诱发脑水肿,导致脑组织呈现海绵样,其范围会随时间增加而扩大。脑组织出血6~24 h时,经过细胞毒性受体传递凝血级联反应与凝血酶,促使乳酸脱氢酶浓度增高,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随时间延长,脑组织的坏死层、海绵层会逐渐向周围脑组织扩展,且不断扩大脑水肿范围。脑组织出血>24 h,出血坏死的脑组织出现机械性压迫、局部压力增高、红细胞溶解等因素导致神经元毒性损害,加重了脑组织不可逆坏死。因此,在脑出血7 h内实施手术治疗是清除血肿的最佳时机〔9〕。本研究结果说明老年HIGH患者治疗应在脑出血7 h内实施手术,可以有效清除血肿,防止脑动脉粥样硬化,保持脑血管动脉壁的扩张能力,缓解高血压对脑血管的冲击损伤,降低脑出血;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损伤,利于神经功能恢复,与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一致〔10〕。本文未对比各种手术的治疗效果,需要加大样本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进行细致研究。

4参考文献

1刘宏浩,王少雄,黄程,等.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分析研究〔J〕.重庆医学,2014;22(1):2925-7.

2周长元,刘俊,侯秋林.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术后再出血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4;1(7):1132-4.

3陆明,何卫春,党宝齐,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24-6.

4余鹏飞.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选择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2(1):53-5.

5张俊,宣宏飞,谢仁龙.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同手术时机治疗与术后发生再出血及近期疗效的关系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551-3.

6邱学才,常魏,张丽娟.发病后不同时间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757-9.

7李志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5):34-5.

8何苗,陈智,熊左隽,等.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5193-4.

9王克琼,黄林洲,向恒达,等.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手术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2):140-1.

10路楷,徐彬彬,查海峰,等.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4):354-6.

〔2013-11-29修回〕

(编辑苑云杰)

猜你喜欢
时机开颅脑组织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师生互动4时机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