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降糖穴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2015-12-30 07:37王文远,马忠立,张利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尿糖前臂降糖

平衡针灸降糖穴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王文远马忠立1张利芳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北京100125)

摘要〔〕目的探讨平衡针灸降糖穴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已经临床诊断的60例T2DM患者进行平衡针灸降糖穴治疗3 w,并对其血糖、尿糖及口渴、易饥、多尿和体重等临床症状变化记录,采取CHI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衡针灸降糖穴能够明显降低T2DM患者血糖和尿糖指标,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治疗后临床症状口渴、易饥和多尿也有明显改善(均P<0.001);体重治疗前后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灸降糖穴对T2DM血糖、尿糖及临床症状有显著治疗作用,是临床治疗T2DM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平衡针灸;2型糖尿病;血糖;尿糖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民政部老年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民人教科字(2008)47-6-01〕

1第二炮总医院清河门诊部

第一作者:王文远(1945-),男,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平衡针灸治疗“三高”的临床与机制研究。

2型糖尿病(T2DM)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药物控制血糖和尿糖往往效果不理想,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平衡针灸对T2DM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是没有具体的数据证明。本课题拟探讨平衡针灸降糖穴治疗T2DM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60名T2DM患者进行平衡针灸降糖穴治疗过程中,没有坚持治疗和失去联系的患者共8例,剩余52例患者,年龄39~66岁,平均(52.365±7.478)岁;其中男25例,女27例;其中32例患者已经应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加用平衡针灸降糖穴治疗,另外20例没有应用降糖药物治疗,仅仅运用平衡针灸降糖穴进行治疗。

1.2诊断标准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糖尿病最新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126 mg/m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 mg/ml(11.1 mmol/L)。(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126 mg/m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 mg/ml(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126 mg/m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 mg/ml(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 h血糖≥200 mg/ml(11.1 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1.3纳入标准(1)符合T2DM诊断标准,且口服降糖药物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及未口服降糖药物的无严重心、脑、肾损害等并发症出现的T2DM患者;(2)受试年龄35~65岁者;(3)签署进入研究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1)年龄在35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2)其他特殊类型(继发性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患者;(3)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5治疗方法平衡针灸主要采用针刺降糖穴,降糖穴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的下1/3;局部解剖:指浅屈肌,深层有指伸屈肌,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临床中也配合男左女右取穴、左右交叉取穴、双侧同时取穴等取穴原则,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或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手法:上下提插,对于久病体虚重症病可采滞针。

1.6疗效评价指标分别于针刺前和针刺后1、2、3 w后记录空腹血糖、尿糖(尿常规尿糖±计0.5分,+计1分,计2分,计3分,计4分)、口渴、易饥、多尿和体重等变化。

2结果

2.1血糖尿糖化验指标针刺1 w以后空腹血糖和尿糖与治疗以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针刺以后2 w和3 w与前1 w空腹血糖和尿糖比较差异显著(P<0.05)。针刺以后3 w空腹血糖和尿糖与针刺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01)。见表1。

2.2临床症状分析针刺1 w以后口渴(24 h饮水量)和多尿(24 h尿量)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易饥(每餐主食量)和体重均与治疗以前比较均没有明显差异,针刺以后2 w易饥与针刺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针刺治疗3 w与针刺以后2 w比较口渴、多尿和易饥均有明显差异(P<0.05);针刺治疗3 w与针刺以前比较体重有明显差异(P<0.05),口渴、多尿、易饥均有明显差异(P<0.001)。见表2。

表1 针灸治疗前后血糖、尿糖结果比较 ± s, n=52)

与针刺前比较:1)P<0.05;与针刺后1 w比较:2)P<0.05;与针刺后2 w比较:3)P<0.05;下表同

表2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指标评分比较结果 ± s, n=52)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功能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现代医学对此有广泛的研究,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刻,但是治疗手段仍然有限,西药治疗糖尿病需长期服药,副反应大,服用不当常导致低血糖等严重后果〔1〕。

国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从古到今针灸治疗糖尿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疗效高低不一,差异很大,如何优化穴位组方,提高疗效是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关键问题。何玲等〔2〕认为T2DM治疗多依据传统的三焦辨证和对症取穴,上焦多从肺经取穴,中焦从脾胃经取穴,下焦多从肾经取穴,取穴的选取虽有一定的规律。但因无实验对照,临床医生多凭自己的经验取穴,因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朴耕希等〔3〕检索1989~2006年国内期刊有关“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报道,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总计253篇,文献报道以针灸治疗T2DM居多,主要穴位使用频次,单穴累计163个,取穴计1 684频次,主要穴位按使用频次排序依次为足三里、三阴交、肾俞、曲池、合谷、中脘、太溪、关元、胰俞、气海、阳陵泉、内关、肺俞、肝俞等,可见针灸治疗T2DM穴位繁杂。许多研究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医家〔4〕普遍认为,进一步观察经脉与穴位功能的特异性,筛选及优化穴位组合,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胰岛β细胞根据生理需要和血糖的高低分泌胰岛素,维持血糖于正常水平,尽管胰岛素抵抗存在于T2DM中,但胰岛素β细胞分泌功能的障碍是发病的关键,孙志等〔5〕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有效抑制β细胞凋亡。王文远〔6〕认为平衡针灸是通过针刺神经干或者神经支来激发、调整和完善病人的平衡调控系统,对其出现的病理状态进行自我干预,达到自我修复平衡的目的。平衡针灸治疗T2DM主要采用针刺降糖穴,降糖穴有具体的解剖定位,此穴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下1/3,其特点是针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或前臂掌侧骨间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其手法是上下提插,平衡针灸不需要辨证,避免了主观性造成的差异,主要采用针刺降糖穴,优化了针灸治疗T2DM的穴位,避免了临床上繁杂穴位不容易掌握等缺陷,使针灸治疗T2DM易于推广应用。

综上,平衡针灸对T2DM疗效确切,并且具有穴位少、时间短、安全、经济和方便非针灸专业人员操作等特点,是适应于基层社区推广应用的绿色疗法。

参考文献4

1陈丹,孙志,陈理.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7):76-8.

2何玲,王瑞辉.论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新思路〔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5):3-4.

3朴耕希,徐玉东,刘艳艳,等.近20年糖尿病针灸治疗处方特点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4):262-4.

4许云祥,张家维.针灸治疗糖尿病研究思路〔J〕.针刺研究,2000;25(2):156.

5孙志,韩海荣,马丽,等.针灸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966-7.

6王文远.王文远平衡针治疗颈肩腰腿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1.

〔2013-12-17修回〕

(编辑袁左鸣/滕欣航)

猜你喜欢
尿糖前臂降糖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前臂长度测量值偏差对前臂骨密度值的影响
尿糖阳性就是糖尿病吗?
尿糖与血糖也会不统一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棉桶更换机器人前臂有限元分析及拓扑优化*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降糖通络片的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