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风险的相关性

2015-12-30 07:37杨彤,李亚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血压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风险的相关性

杨彤李亚刚

(一汽总医院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吉林长春130011)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发生风险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的相关性。方法纳入397例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其中单纯高血压组183例,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组13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集静脉血检测相应生化指标,计算血浆AIP,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单纯性高血压病组比较,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LP(a)及AIP均显著增高(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性降低(P<0.05),组间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是否发生下肢动脉硬化发生与SBP、DBP、TG、LDL-C、LP(a)及AIP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AIP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形成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

关键词〔〕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

中图分类号〔〕R544.1;R743〔文献标识码〕A〔

通讯作者:李亚刚(1958-),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慢病研究。

第一作者:杨彤(1967-),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心血管病研究。

下肢动脉硬化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是甘油三酯(TG)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的对数转换值,能够间接反映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LDL-C)颗粒的大小,且该检测方法简单易行,易于推广。s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宋醒良等〔1〕发现,AIP能较好地避免对TG、HDL-C分析的影响,认为其在预测动脉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方面优于单项血脂的测定。本研究拟评价AIP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风险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未经门诊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肝肾功能不全、慢性心衰、体重指数(BMI)≥30 kg/m2者及影响血压监测的其他情况(如心房纤颤和其他主要心律失常)。分为单纯性高血压组183例,男117例,女66例,年龄61~84岁,平均(69.02±6.08)岁;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组136例,均经下肢动脉超声明确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男99例,女37例,年龄60~84岁,平均(69.33±5.68)岁。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组的SBP、DBP水平以及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两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吸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患者基础临床资料比较 ± s)

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1)P<0.01

1.2方法

1.2.1样本采集通过个人访谈和医疗记录,收集基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状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用药(治疗高血压、高血脂)情况。高血压诊断标准符合《1999 WHO/ISH高血压指南》。所有纳入患者应在4 w内未使用过降脂药物。纳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吉林大学第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2血脂检测禁食禁水8 h后于次日晨采取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LP)(a)等指标。其中TC、TG、HDL-C采用标准酶法测定,LDL-C按照friedewald公式计算。以上测定均严格按照仪器、试剂和方法学的操作规程进行,用高、低2个水平质控进行。AIP=lg(TG/HDL-C)。

1.2.3下肢动脉超声检查采用PhilipSONOS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检查部位为双下肢股总动脉、胫前胫后动脉、股浅深动脉及足背动脉。下肢血管动脉硬化诊断标准参照《老年人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的中国专家建议(2012)临床诊断标准》〔2〕。

2结果

2.1两组AIP及血脂指标比较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组TC、TG、LDL-C、AIP及LP(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两组间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2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组AIP与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组中的AIP与TG、TC、LP(a)、LDL-C及血糖呈显著正相关(r=0.883,0.099,0.073,0.104,0.064,P<0.01或P<0.05),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1)P<0.05,2)P<0.01HDL-C呈显著负相关(r=-0.397,P<0.01)。

表2 两组间AIP及血脂指标比较

2.3老年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是否出现下肢动脉硬化与TC、空腹血糖无明显关联(P>0.05);而SBP、DBP、TG、LDL-C、LP(a)及AIP的增高,HDL-C的降低均与老年高血压出现下肢动脉硬化显著相关(P<0.05),见表3。

表3 高血压并下肢动脉硬化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也称为周围动脉硬化性病变(PAOD),主要累及四肢,以下肢较多见,尤其是腿部动脉,患者出现血供障碍,严重者可有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动脉管腔如完全闭塞时可产生坏疽〔3〕。目前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比例的增加,PAOD的发病率亦逐年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以脉压增大为特点,反映出动脉壁硬化增厚,顺应性减低,同时血压的增高加重动脉壁的侧压、损伤,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加速下肢动脉硬化的形成。Levenson等〔4〕研究发现,下肢动脉硬化患者与同龄正常人群相比,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SBP明显增高,DBP仍在正常范围内,并且动脉顺应性与动脉SBP的升高程度正相关。Safar等〔5〕观察到在SBP增高的高血压患者和下肢动脉硬化患者中,动脉壁顺应性减低是由于动脉壁的结构改变引起的,而动脉结构变化是大动脉为了适应升高的血压引起的血流变化进行的自身调节的结果,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动脉粥样硬化由多种因素作用形成,高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高凝状态、血液黏着性增高等均为PAOD的危险因素〔6〕。其中脂代谢紊乱是PAOD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传统血脂分析中,高TG、低HDL-C及sLDL增多的脂质三联征有极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7〕。近年研究表明,AIP是脂代谢紊乱的敏感指标,能间接反映LDL直径大小,随着AIP值的增加,sLDL比例增高〔8〕,同时,AIP与HDL的酯化速率(FERHDL)有良好的相关性。FERHDL与心血管病、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脂质三联征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有可能在心血管危险性评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FERHDL对样本要求高,不适宜在临床进行标准化检测〔1〕。而AIP检测方法简便无创伤,易于在临床上推广。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预测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方面,AIP可作为除传统动脉硬化血脂危险因素外的重要指标之一。

临床实践中,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除注意有效控制血压外,还应关注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种独立危险因素。AIP的检测会更有利于对高血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评估,减少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生,为疾病早期预防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4参考文献

1宋醒良,胡兵,连金泉.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在血脂分析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0):1405-7.

2老年人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写作组.老年人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2)〔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2):121-31.

3Leo W,Westrych R,Bissinger A,etal.Effect of the acetylosalicyd acid(ASA)and tichopodine therapy on clinical condition and parameters of blood platelet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PAOD)〔J〕.Pol Merkur Lekarski,2007;23(137):335-9.

4Levenson JA,Simon AC.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of the lower limbs〔J〕.Clin Exp Hypertens A,1982;4(7):1059-72.

5Safar ME,Simon AC,Levenson JA.Structural changes of large arteries in sustained essential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1984;6(6):Ⅲ117-21.

6Breccia M,Efficace F,Alimena G.Progressive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 an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 as new adverse events of second generation TKIs in CML treatment: 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wolf〔J〕.Leuk Res,2012;36(7):813-4.

7叶平.血脂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75-115.

8郑黎强,李觉,于金明,等.冠心病患者尿酸与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杂志,2006;27(2):161-4.

〔2014-03-17修回〕

(编辑滕欣航)

猜你喜欢
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auxiliary treatment of grade 1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说说高血压这件事儿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观察
高血压界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