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磁共振T2加权像在老年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2015-12-30 07:37孙海燕,方呈祥,刘艳娥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前列腺癌磁共振盆腔

盆腔磁共振T2加权像在老年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孙海燕方呈祥1刘艳娥向辉华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放射科,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目的探讨盆腔磁共振T2加权像前列腺外周带影像特征在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8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及盆腔磁共振T2加权成像,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和前列腺癌临床诊断的单因素回归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制作盆腔磁共振T2W1对前列腺癌进行诊断的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分析曲线下面积。结果180例患者中,经前列腺穿刺后活检显示为前列腺癌者69例,Gleason评分值≤7分者58例,其中≤6分者35例;剩余111例是前列腺良性的病变。在T2W1的外周带呈现低信号116例,通过单因素的Logistic回归性分析表明,年龄及前列腺特异型抗原(PSA)和前列腺癌发生紧密相关(P<0.05);且T2W1的外周带呈现低信号更利于从影像学角度诊断出前列腺癌;患者病灶数目和形态及前列腺包膜轮廓以及外周带和增生腺体的界限均和前列腺癌诊断具有显著相关(P<0.05)。前列腺癌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因素有:病灶数目单发、形态是结节状、外周带和增生腺体的界限部分消失。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对前列腺癌有影响的危险因素主要含年龄和PSA及前列腺体积和病灶形态以及前列腺的包膜轮廓。由曲线可知,ROC曲线下面积是0.835,实施面积是0.5的假设检验,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磁共振T2加权像对于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盆腔;磁共振;T2加权像;前列腺外周带;前列腺癌

中图分类号〔〕R737.25〔文献标识码〕A〔

通讯作者:向辉华(1974-),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放射诊断与介入方面的研究。

1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肿瘤科

第一作者:孙海燕(1978-),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枢和腹部影像方面的研究。

以往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常通过测定前列腺特异型抗原(PSA)的水平〔1〕。但何海青等〔2〕报道,PSA诊断具有较高的假阳性率,而使用盆腔磁共振T2加权成像可较好地避免此种情况。鉴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盆腔磁共振T2加权成像对老年胰腺癌患者实施诊断,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从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80例。年龄≥60岁,平均年龄(68.4±3.6)岁。所有患者既往无胰腺手术史及前列腺的穿刺活检以及盆腔放疗史。症状表现:不同程度的排尿费力和夜间排尿变多或是尿滴沥。血清PSA水平(8.2±4.3)μg/L。

1.2研究方法通过GE BRIVO MR355成像仪进行测定,经体部矩阵线圈进行发射,脊柱矩阵线圈对信号进行接收。对前列腺局部实施薄层轴与矢和冠状位的FSE-T2W1扫描。参数设置:TR为3 500 ms,TE为85 ms,层厚为5 mm,层间距为0.5 mm,FOV为24×24 cm,激励次数为4,矩阵是320×256。FSE-T1W1薄层扫描的参数设置:TR为450 ms,TE为12 ms,层厚为5 mm,层间距为0.5 mm,FOV为24×24 cm,激励次数为2次,矩阵是256×192。

1.3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前列腺经8~13针活检,并记录下活检位置。将标本用甲醛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并切片,通过2005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制定的Gleason评分系统判定〔3〕,若诊断结果不符合既往情况,改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进行盲法阅片,所得结果定为最终的病理诊断结果。

1.4阅片标准〔4〕依照信号的高低可将外周带的影像表现分成均匀高信号及呈现低信号等类。若在外周带呈现出低信号,则视为异常,观察并记录病变所累及的前列腺位置(如左叶及右叶)。判断病灶的数目(如单发和多发及弥漫性);形态(如结节状和片状及弥漫性);边界清晰情况,外周带和增生腺体的界限清晰情况,前列腺包膜轮廓(如完全清晰和部分模糊及部分消失),观察前列腺形态正常与否,直肠角与精囊角正常与否,神经血管束和周围脂肪受侵与否。为患者描述其精囊信号(如均匀高信号和双侧弥漫的低信号及单侧低信号),记录低信号时的形态异常情况。最后测量患者前列腺前后径和左右径,以及上下径(cm),进一步计算前列腺的体积(ml)。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法。制作盆腔磁共振T2W1对前列腺癌进行诊断的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分析曲线下面积。

2结果

2.1诊断结果分析180例患者中,经前列腺穿刺后活检显示为前列腺癌者69例;Gleason评分值≤7分者58例;其中≤6分者35例;剩余111例是前列腺良性的病变。

2.2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和前列腺癌临床诊断的单因素回归分析在T2W1的外周带呈现低信号116例,单因素的Logistic回归性分析表明,年龄及PSA与前列腺癌发生紧密相关(P<0.05);且T2W1的外周带呈现低信号更利于从影像学角度诊断出前列腺癌;患者病灶数目和形态、前列腺包膜轮廓以及外周带和增生腺体的界限均和前列腺癌诊断有显著相关(P<0.05)。前列腺癌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因素有:病灶数目单发、形态是结节状、外周带和增生腺体的界限部分消失。见表1。

2.3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和前列腺癌临床诊断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前列腺癌有影响的危险因素主要含年龄、PSA及前列腺体积和病灶形态以及前列腺的包膜轮廓。见表2。

2.4盆腔磁共振T2W1对前列腺癌进行诊断的ROC曲线分析图1可见,ROC下面积是0.835,实施面积是0.5的假设检验,所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和前列腺癌临床诊断的

表2 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和前列腺癌临床诊断的

图1 盆腔磁共振T2W1对前列腺癌进行诊断的 ROC曲线分析

3讨论

磁共振T2加权成像是近年来发展出的一种磁共振新型技术,其可无创检测出活体组织内的水分子扩散情况,从而反映出分子水平上的病理和生理过程〔5〕。以往认为此种技术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检测应用比较成熟,但伴随MR软、硬件的不断进步,国外已趋向于使用其对前列腺疾病进行诊断〔6〕。

本次研究中MRI检查之前均未实施穿刺活检和前列腺手术以及放疗与内分泌治疗,有效避免了假阳性率的产生。结果符合国外Schieda等〔7〕的报道结果,表明通过磁共振T2加权成像对前列腺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较为积极。这可能是因为前列腺病变呈现在T2W1中的信号强度主要取决病变区细胞结构和数量及腺体成分密度和水含量以及胶原蛋白与肌纤维间质所占的比例〔8〕。若在T2W1上呈现的高信号外周带内呈现有低信号结节,则有着较大的可能性可检出患有前列腺,病例基础在于癌组织主要是细胞核变大,核仁明显,且核质比增大的异形性和恶性的上皮细胞构成,病灶区大量癌变腺体呈紧密排列,少有间隙可存在黏蛋白及液体〔9〕。所以T2W1可表现出和正常高信号外周带有鲜明对比的有关低信号结节。加之少数癌变病灶发生于中央腺体亦或多中心起源性病灶,较难与前列腺的增生进行区分,因此若肿瘤较小常无法显示,而突出轮廓亦或癌灶较大,且累及机体外周带时常可诊断〔10〕。若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则其外缘完整和周围静脉丛有着清楚界限。包膜于T2W1呈现出线样低信号,而如病变侧已显示包膜较为模糊、中断,亦或不连续及局部隆起,常提示有包膜受侵。即光滑隆起表明病灶处于包膜内,不规则隆起时则表明病灶可能穿破至包膜外。

血清PSA作为一类前列腺癌的标志物,在临床上已有广泛应用,然而其主要是器官特异性,且PSA水平越高,越有可能发生前列腺癌,但至今尚无明确的PSA上限〔11〕。对于非肿瘤病变,例如有前列腺增生或者前列腺炎的患者同样会导致PSA水平的增加,临床诊断时可加以区分关注。本研究显示的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癌检出率之间主要是负相关,原因可能在于相同穿刺的针数下,若前列腺的体积越大,则穿刺的假阴性比例亦越高〔12〕。还有一个原因在于PSA水平的高低可受到前列腺体积影响,其并非完全源自前列腺癌。有报道称〔13〕,有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共存的患者中,后者破坏了PSA与前列腺癌间的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4

1毕革文,周元明,覃智标,等.Ⅲ型前列腺炎PSA及其相关形式对筛选早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13;35(2):159-62.

2何海青,樊树峰,李玉晶,等.MRI在中央带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4):1051-4.

3王天昱,陈晓鹏,李学松,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Gleason评分对前列腺癌患者核素骨扫描结果的预测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4):528-34.

4程悦,季倩,沈文,等.前列腺结核的MRI特征〔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4;48(4):342-3.

5孟淑萍,郭丽君,王霈,等.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8):916-8,前插2.

6瞿元元,戴波,常坤,等.不同肥胖测量指标对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后病理特征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13;51(12):1089-93.

7Schieda N,Coffey N,Gulavita P,etal.Prost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an aggressive tumour variant unrecognized on T2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J〕.Eur Radiol,2014;24(6):1349-56.

8王强,王军起,管同郁,等.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3;19(2):184-5.

9Yu J,Fulcher AS,Turner MA,etal.Prostate cancer and its mimics at multiparametric prostate MRI〔J〕.Br J Radiol,2014;87(1037):20130659.

10王萱,刘明,陈敏,等.盆腔磁共振T2加权像前列腺外周带影像特征对PSA<20 μg/L前列腺癌诊断的意义〔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4):292-7.

11Logan JK,Walton-Diaz A,Rais-Bahrami S,etal.Changes observed in multiparametric prostat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correlate with histopat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ronic granulomatous prostatitis after intravesical Bacillus Calmette-Guerin therapy〔J〕.J Comput Assist Tomogr,2014;38(2):274-6.

12赵丽霞,吴蓉,徐光,等.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1):9453-7.

13Albert T,Pasquali R,Giusiano S,etal.Value of MRI in detection of extracapsular extension in prostate cancer:a prospective study comparing imaging and histology〔J〕.Prog Urol,2014;24(2):102-7.

〔2014-08-23修回〕

(编辑袁左鸣/滕欣航)

猜你喜欢
前列腺癌磁共振盆腔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MTA1和XIAP的表达与前列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