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疗效

2015-12-30 07:38纪振伟,夏力,姚立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疗效

纪振伟夏力姚立东外力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骨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91)

摘要〔〕目的探讨氨甲环酸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的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术中给予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术后10 d左右检查患者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并比较两组总失血量、输血量、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结果研究组总失血量、输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显性失血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证实两组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氨甲环酸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能显著降低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且术后无血栓形成。

关键词〔〕氨甲环酸;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髓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

通讯作者:夏力(1970-),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创伤、关节方面的研究。

第一作者:纪振伟(1973-),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创伤方面的研究。

髓内固定术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主要方法。临床发现围术期患者的总失血量显著大于显性失血量,推之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隐性失血,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隐性失血量较大可能导致患者贫血,甚至是休克,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2〕。氨甲环酸是一种赖氨酸的衍生物,对纤溶酶原分子的赖氨酸结合点有阻断作用,进而发挥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氨甲环酸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的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62~85〔平均(76.2±1.3)〕岁,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63~85〔平均(76.4±1.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所有的入选者均由相同的医师进行手术,麻醉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均给予髓内固定术。研究组:手术行扩髓以前先给予氨甲环酸20 mg/kg,将其加入到250 m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两组术后12 h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 000 U,皮下注射,1次/d,直到术后2 w。

1.3指标检测术后5 d左右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并收集患者围术期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术前血容量:BV=K1×h3+K2×m+K3(h表示身高;m表示体重;男性K1=0.366;K2=0.032;K3=0.604〔3〕;女性K1=0.356;K2=0.033;K3=0.183);血红细胞丢失量=BV×(Hct术前-Hct术后)〔4〕;总失血量=红细胞丢失量/Hct术前;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若患者输血则总失血量加上Hct的变化理论值)。

2结果

2.1两组失血和输血情况比较研究组总失血量、输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显性失血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失血和输血情况比较

2.2两组超声检测结果比较研究组无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有6例肌间静脉出现血栓,但是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部栓塞等并发症,血栓的发生率为17.1%,两组血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

3讨论

髓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的常用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对于该手术的操作熟练程度也显著增加,一般手术中失血较少,仅仅为几十毫升。但是围术期的隐性失血会较多,可能会引起血红蛋白降低〔5〕。有学者〔6〕研究显示,髓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隐性失血量较高,甚至达到总失血量的80%左右。隐性失血显著高于显性失血,也是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手术的主要早期并发症。因此,减少围术期隐性失血是老年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的关键,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条件〔7〕。现阶段,对隐性失血的原因并不明确,许多研究发现隐性失血的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8〕:(1)受伤以后骨折端失血和扩髓以后松质骨出现渗血;(2)许多原因引起的溶血反应,导致血液外渗到组织液;(3)渗出的血液大部分进入组织间室和肌肉的间隙中;(4)手术中应用抗凝药物可能会增加骨折断段伤后或者是扩髓引起的失血。氨甲环酸是一种抗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可以阻断纤溶酶原分子上的赖氨酸结合的位点,进而使纤溶酶原和纤维蛋白的结合能力丧失,使纤溶活性下降,最终起到止血的作用〔9〕。王晓冬等〔10〕提示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存在一定的效果。本研究提示氨甲环酸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显著降低患者的髓内失血量。骨折加上手术伤害患者周围组织会出现肿胀,患者的肢体活动会显著减少,肌肉收缩带来的下肢静脉泵作用显著降低,进而使静脉回流速度减低,终止也加重下肢静脉压,进而加重组织液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隐性失血的加重,肿胀会增强围术期的疼痛感,患者的功能恢复较缓慢,其下肢行走也较困难,使血栓的形成概率也显著增加。本研究提示氨甲环酸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术能显著降低血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4

1李朋斌,西立峰,衡德忠,等.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8):1518-20.

2施保华,尹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3):338-40.

3丁勇明,陶振东,巢玉柳.隐性失血对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6):622-3.

4Kouvidis G,Sakellariou VI,Mavrogenis AF,etal.Dual lag screw cephalomedullary nail versus the classic sliding hip screw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Strategies Trauma Limb Reconstr,2012;7(3):155-62.

5刘汝平,任姜栋,张晓岗,等.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医学综述,2014;21(4):760-2.

6李双,孙伟,马辉,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Gamma钉和DHS钉治疗的隐性失血比较〔J〕.实用老年医学,2013;28(5):380-3.

7邓文广,许超,何滨,等.股骨粗隆间骨折Gamma3钉内固定的隐性失血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4):12-4.

8严广斌,钱东阳,卢永辉.髓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失血量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6(3):50-2.

9王晓冬,姜媛媛,潘浩,等.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42-4.

10王晓冬,姜媛媛,王建忠,等.地奥司明联合氨甲环酸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1):139-42.

〔2014-06-17修回〕

(编辑袁左鸣)

猜你喜欢
股骨转子间骨折氨甲环酸
1632例老年患者使用氨甲环酸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使用氨甲环酸可以提高人工膝关节远期疗效/DRAIN N P, GOBAO V C, BERTOLINI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S):S201-S206. doi: 10.1016/j.arth.2020.02.047. Epub 2020 Mar 4.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内固定失败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
氨甲环酸用于脊柱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