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干预的效果

2015-12-30 07:38邓章莉,冯浓萍,彭子日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干预的效果

邓章莉冯浓萍彭子日谢华黎冰玲

(深圳市龙岗区慢性病防治院,广东深圳518172)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综合管理措施对高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高血压患者3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180例。干预组给予6个月的社区综合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生活行为方式干预、药物干预、心理干预以及定期随访,对照组维持原有的治疗方案及常规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教育。结果经社区综合管理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较前下降,与基线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及血压控制率均较前上升,与基线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SF-36量表评分中,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状况等得分均升高,与基线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对有效控制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随机对照;社区综合管理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深圳市龙岗区科技局项目(YS2013186)

第一作者:邓章莉(1977-),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科疾病临床研究。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但由于高血压呈现群体分布,因此,控制高血压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社区防治。为提高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水平,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和血压控制率,本文就深圳市龙岗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规范化管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6~12月深圳市龙岗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360例,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个社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其中干预组男75例,女105例,平均年龄(56.68±7.51)岁;对照组男67例,女113例,平均年龄(55.9±8.4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和干预前血压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本地常住户口居民,生活自理;②参照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未服降压药时,不同日3次平静状态下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诊断为高血压;③年龄35~75岁;④患者自愿参加本项目。

1.3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高血压;②经药物治疗SBP仍>180 mmHg或DBP仍>110 mmHg;③严重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④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⑤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患者;⑥合并有精神疾患者。

1.4研究方法

1.4.1方法在纳入研究的社区中,每个社区有5名经过培训全科医师参与项目研究。每名医生负责接诊符合条件的9位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名,其中随机方案采用相同外观的密封不透光信封隐藏。并由全科医师以问卷的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信息收集,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患病情况、病史、生活方式、体格检查、基线血压、并发和治疗用药以及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1.4.2干预方法对干预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健康干预,内容包括由参与的全科医师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专题健康教育、生活行为方式干预、药物干预、心理干预以及定期随访,专题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发症、日常生活注意事项、个人护理、心理保健等基本医学常识;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则由全科医师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心理干预为定期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缓解患者焦虑或抑郁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药物干预为依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及变化情况制定及调整降压方案;干预开始后定期检查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血糖、血脂、血尿酸、尿常规、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必要时检查眼底、超声心动图和胸片等。对照组维持原有的治疗方案及常规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教育。

1.4.3评价指标观察指标为血压情况:SBP、DBP,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及SF-36生存量表。SF-36量表包括8个指标,即躯体健康(PF)、社会功能(SF)、躯体角色功能(RP)、躯体疼痛(BP)、心理健康(MFI)、情绪角色功能(BE)、精力(VT)、总体健康状况(GH)。采用计分法进行评分,再经标准化处理,每个维度的得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命质量越高。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行方差分析及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血压情况比较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前,两组患者SBP、D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过6个月社区综合干预后,SBP及DBP水平均较前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比较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组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27.8% vs 27.2%)及血压控制率(24.4% vs 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过6个月社区综合干预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67.2%)及血压控制率(57.8%)均较前上升;与对照组(36.1%,39.4%)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

2.3两组SF-36量表比较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经过6个月社区综合干预后,PF、SF、BP、MFI、BE、GH得分高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1 两组血压变化情况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F-36量表评分

与干预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01

3讨论

目前有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及致残率位列疾病榜榜首,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02年的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但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而控制率仅为6.1%〔1〕。鉴于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以及高血压的群体分布现象,单纯传统的院内治疗难以解决目前的难题;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模式,真正将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关口前移,有效防治高血压才是一种可靠途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亦指出,加强高血压社区防治,定期测量血压、规范管理及合理用药,是改善社区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而这又是预防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关键〔2〕。

近年来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项目,在全国各省市展开,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廖秀娥〔3〕通过社区健康教育的研究发现,在常规药物的治疗基础上,加以社区健康教育的方式可以提高血压控制的疗效,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陈勇等〔4〕通过社区综合干预的方法治疗高血压患者5 468例,通过1年的社区综合干预,患者SBP及DBP水平均较前下降5.25 mmHg,且患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大范围实施的《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对50万例社区1,2级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管理满1年后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高达70.0%〔2〕。

本研究表明了通过实施高血压社区综合治疗,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可能会上升。此外,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病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而实施社区综合规范化的管理,是解决高血压这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4

1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84.

2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8.

3廖秀娥.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对其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9):6180-1.

4陈勇,濮欣,刘晓明,等.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1):24-6.

〔2014-06-17修回〕

(编辑袁左鸣/滕欣航)

猜你喜欢
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auxiliary treatment of grade 1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说说高血压这件事儿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观察
高血压界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