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与传统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手术的临床疗效

2015-12-30 07:37韩磊,赵明,徐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7期

神经内镜与传统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手术的临床疗效

韩磊赵明徐欣尤宇赵四军赵克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河南郑州450008)

关键词〔〕神经内镜;传统显微镜;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

中图分类号〔〕R651.1+3〔文献标识码〕A〔

第一作者:韩磊(1982-),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肿瘤方面的研究。

垂体腺瘤的发病率为10万分之一〔1〕。30~70岁是垂体腺瘤的高发人群,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和内分泌紊乱,大多数垂体腺瘤以手术治疗为主〔2〕。近年来经鼻蝶入路已经成为垂体腺瘤切除的主要治疗手段,且随着医学的发展,神经内镜下行垂体腺瘤切除术在临床的使用越来越频繁〔3〕。本研究对垂体腺瘤患者分别实施神经内镜与传统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手术,旨在探究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5例垂体腺瘤患者,均符合垂体腺瘤的诊断标准〔4〕。其中16例行神经内镜垂体腺瘤切除术(内镜组),男7例,女9例,年龄32~70〔平均(55.8±1.1)〕岁,病程2~29个月,平均(16.3±1.9)个月;巨大腺瘤4例,大腺瘤10例,微腺瘤2例。其余19例给予传统显微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传统组),男9例,女10例;年龄33~71〔平均(56.1±0.9)〕岁;病程3~29个月,平均(16.4±1.1)个月;巨大腺瘤5例,大腺瘤11例,微腺瘤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肿瘤类型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于术前1 d剪去鼻毛,给予氯麻液滴鼻孔清洁鼻腔。手术给予全麻,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后仰大约15°,并且将患者上下眼睑闭合,应用眼罩保护眼。应用碘伏消毒面部和鼻腔。内镜组:行神经内镜切除术,在左侧或者右侧鼻腔入路,应用肾素面片收敛鼻腔的黏膜,使蝶窦开口。然后弧形切开一侧的鼻中隔的黏膜,使蝶窦前下的骨性结构显现出来,然后磨消骨质,扩大开口,应用磨钻磨去鞍底的骨质,应用电刺针刺入鞍内,接着切开硬膜,显露出肿瘤,采用环形刮圈、刮匙和吸引器来切除肿瘤。最后内镜探查,切除剩余肿瘤,采用明胶填充。传统组:行传统显微镜切除术,应用肾素面片来收缩鼻腔黏膜,将鼻牵开于鼻孔处,然后深入切开鼻中隔的黏膜,推断鼻中隔,显露蝶窦前臂和双侧的窦开口,磨开窦前壁,采用鼻扩器深入到蝶窦内,蝶窦间隔除去,完全显露鞍底。紧接采用环形刮圈、刮匙和吸引器来切除肿瘤。最后内镜探查,切除剩余肿瘤,采用明胶填充,手术后取出扩张器,复位鼻中隔。手术侧的鼻腔填塞海绵,术后2 d拔出。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

2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内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组(P=0.013);内镜组术中出血量略多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89);内镜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P=0.024)。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 ± s)

2.2两组手术全切除率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内镜组手术全切率〔93.8%(15/16)〕高于传统组〔89.5%(17/1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105,P=0.069);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3%(1/16)〕显著少于传统组〔15.8%(3/19)〕(χ2=12.091,P=0.019)。

3讨论

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是临床治疗垂体腺瘤的主要手术方法,并且取得较好的疗效,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尝试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并且取得成功,因其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与传统的显微镜比较,该神经内镜具有以下优点〔5〕:(1)需要的手术空间小,不需要推断鼻中隔,进而减少鼻腔黏膜的损伤;(2)神经内镜可以成视角的观察手术视野,并且能全景观察,可以比较清楚地观察手术入路区域的解剖,避免不必要的损伤;(3)神经内镜还可以近距离地观察肿瘤,减少手术视野的盲区,有助于肿瘤切除,并提供全切除率;(4)神经内镜还具备放大作用,受其他影响较小〔6,7〕。但是神经内镜也具有弊端:(1)仅仅可以提供二维的图像,增加手术视野解剖结构的辨认难度;(2)操作时需要一手持镜一手操作,增加手术困难,拖延手术时间;(3)镜头容易受血玷污,使手术视野模糊,且术中出血视野模糊,止血困难〔8,9〕。

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3,6〕结果具有一致性,可能与神经内镜手术中需要更换手术器械,且基本是单手进行操作,或者是手术者技术不熟练有关,使手术时间拖延。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可能和出血与多种因素有关,在神经内镜操作时若出血较多应该及时更换显微镜来止血。且内镜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10,11〕具有一致性,与神经内镜操作需要空间小、创伤小、术后康复较快有关。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主要因为神经内镜能多角度、全景观察,减少手术视野破坏,且不用推断鼻间隔,减少鼻子损伤,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神经内镜术后不用填塞鼻腔,能减少术后不适感,减少感染机会。研究发现两组全切除率无显著差异,和国外报道〔12〕具有差异性,可能与我国应用显微镜较早,但是神经内镜仍然在初期有关。刘青林等〔13〕研究发现,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神经内镜组显著优于显微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显微镜组,而在其他方面无显著优势,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参考文献4

1孙博文,王任直,王宁,等.叶酸受体在无功能垂体腺瘤诊治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5):538-40.

2高海晓,田继辉,刘仲涛,等.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效果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2):149-52.

3衣服新,常锐,马俊,等.经鼻蝶窦入路对蝶窦的神经血管影像及解剖定位应用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33(5):398-400.

4李运军,魏群,李文德,等.完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学习曲线〔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4;19(4):154-6.

5贾艳飞,陈群帮,侯睿哲,等.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垂体肿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3;40(18):1137-40.

6Jiang X,Zhang X.The 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pituitary adenomas:an update〔J〕.Endocrinol Metab (Seoul),2013;28(4):245-54.

7白小飞.经鼻蝶窦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294-6.

8Roelfsema F,Biermasz NR,Pereira AM.Clinical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recurrence of pituitary adenomas after surgical remission:a structured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ituitary,2012;15(1):71-83.

9朴浩哲,姚冰,孙佩欣,等.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切除垂体瘤术后并发症探讨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4;19(4):151-3.

10朱瑞,丛雪枫,卞威,等.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无功能垂体腺瘤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3;12(1):62-4.

11周渊,王汉东,马驰原,等.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1):18-20.

12Lee M,Marinoni I,Irmler M,etal.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MENX-associated rat pituitary adenomas identifies novel molec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uman pituitary gonadotroph adenomas〔J〕.Acta Neuropathol,2013;126(1):137-50.

13刘青林,贾德泽,徐淑军,等.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效果对比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18(4):273-6.

〔2013-10-10修回〕

(编辑袁左鸣/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