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建议

2015-12-31 07:11陈良云
对外经贸 2015年11期
关键词: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管理

陈良云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物流企业的评价标准从企业服务范围、企业竞争力转向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和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方面。在概述物流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和范围的基础上,分析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改善物流行业发展环境、为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两方面提出了措施建议。

[关键词]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5)11-0127-03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行业也进入了全球化时代,这既为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使其面临新的挑战。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如何在竞争中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是物流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在众多影响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中,社会责任的履行是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有些物流企业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对社会责任的履行。近年来,我国已有一些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但针对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基本还停留在某种单一的物流活动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物流”的大背景下,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使命。物流企业既要在生产和流通服务中获得利润,也要积极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即遵守社会道德、减少社会物质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物流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的作用日益凸显,物流也因此被称为现代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在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规模实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因此物流企业应对自身的社会责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迄今为止,对企业社会责任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概念并得到各个领域的认同,但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它的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社会责任较为认同的一种解释是,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不仅要对股东履行法律责任,还要履行对企业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1]。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业界,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界定有三个特点:

1.改变传统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的理念。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关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固然非常重要,这是因为经济效益能够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但是如果企业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不考虑企业活动对社区、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那么企业的生存也将不可持续。

2.平衡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目标。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来看,企业既要创造利润,也要负责投资者的利益,同时还要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因此,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要负责并权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3.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具有多样性。企业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很多,如投资者、员工、政府、供应商、社区、公益事业等,而这些利益相关者都会有各自的利益诉求,所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具有多样性。

(二)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关于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可以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去理解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物流企业社会责任是指物流企业管理运营或者实施物流活动过程中所担负的对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综合性社会契约责任,是从物流系统的角度对社会责任的一种诠释,它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方面的内容。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对利益相关者(社会、环境)的尊重和负责,最终实现和谐物流[2]。物流企业社会责任是除了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之外的“第三种责任”,是物流企业在社会领域内对自身行为后果的“回应义务”。

(三)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

物流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划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道德责任和公益慈善责任四个方面。经济责任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应该创造的经济价值,如为股东创造利润,支付企业运营的相关费用等。法律责任是指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包括操作规范等。伦理道德责任是指企业不但要对自身负责,还要负责供应链上下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负责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尽可能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公益慈善责任是指企业作为社会组织,有责任扶贫赈灾,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力所能及地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二、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一)取得的成绩

一是热心公益事业。大多数物流企业为社区和社会公益作出了巨大贡献。造福社区、热心公益,创造社会服务的价值。通过新闻发布、网站信息与公益组织定期进行沟通,利用自身优势为社会贡献价值。

二是创新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贯穿于物流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把社会责任的理念和要求完全融入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生产经营和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通过创新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激发企业活力,从而提升品牌形象,最终形成商业模式的创新,推动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有些物流企业往往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忽略了履行社会责任。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只关注关系自身生存的最基本的运营环节,而无视企业对社会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出现伦理道德退化甚至错位的现象。甚至一些物流企业不遵守职业操守和规范,通过低廉收费的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却把客户大批货物和大量货款卷走,不仅严重损害了客户利益,还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不良影响,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隐患。大部分物流企业开展公益活动刚刚形成较好的氛围,但缺乏系统合理的规划。

三、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原因

1.对企业社会责任缺乏认识。大多数物流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认识不够深入,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慈善事业,公益捐助就是企业社会责任。endprint

2.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有些物流企业的经营者只追求利润最大化。虽然企业发展的价值理念使得社会创造力不断增强,但是这种价值理念的过度膨胀导致了企业对社会责任感的淡化甚至消失,并且产生本位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3.忽视企业社会责任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主要表现在对内部受益人,即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够重视,没有给员工提供足够的晋升空间或明确的职业规划,很少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不能满足员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外部原因

1.物流行业发展环境不完善。一是我国物流企业的设施设备和管理手段过于落后。国外物流企业的仓库是自动化立体仓库,由中央控制室专门管理,更加专业化。而目前我国采用立体自动化仓库的物流企业屈指可数,大多数企业依旧是通过人工机械化管理。落后的设施设备和管理理念导致企业服务功能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盈利减少,而国外物流企业不断进入我国国内试产,使我国物流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生存更加艰难[3]。二是运输网络不健全。在运输方面,我国物流企业之间没有形成资源整合,经营过程中存在空车往返、迂回运输和过远运输等不合理现象,增加了运输成本,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一部分物流企业在铁路、海运和航空运输上采用了GPS定位系统和高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高新技术在小型物流企业中普及率较低,物流管理和服务水平相比较低[4]。三是缺乏整体规划的战略意识。虽然大部分物流企业都有参与公益事业,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对于物流企业自身来说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一种善举而已。

2.社会公众对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不够。这里所说的社会公众主要是指消费大众和社会媒体。一方面我国消费大众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另一方面,我国媒体对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不高[5]。

3.物流行业标准不明确。我国物流市场的行业标准不明确,物流市场运价体系比较混乱,缺乏诚信机制,超载超限现象依然比较严重,破坏物流基础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物流企业以损害相关者利益来获取自身的利益。

四、物流企业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措施

(一)强化企业自身管理和公益意识

1.明确物流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首先,要认清企业具体的责任,然后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实施。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并且进行指标量化,以防流于走形式,同时也有助于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6]。其次,将企业社会责任转化为企业的规则和制度,贯彻到日常工作中。企业的规则和制度主要包括工作流程(各流程步骤的工作程序及实施标准)和流程实施的保障制度,是企业日常工作的依据。企业通过制定详细的规则和制度,对员工加强培训,让员工从知到会,从会到自觉遵守,再结合绩效考核,使企业的规则能够被员工遵守,从而保证企业社会责任得到落实。第三,加强物流企业自身的管理。物流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硬件实施建设,如引进高技术的立体化自动仓库,来实现合理有效地利用空间,从而提高效率;采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优化运输路径,以提高竞争力来赢取更多的机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同时也要回报社会,加强对社会责任受益人的关注。第四,加强物流企业的公益营销意识。要树立公益活动品牌意识。这样不仅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还能增进社会的福利;做到创意与行业特点相结合。物流企业公益活动的创新,不一定需要奇思异想,应分析物流企业优势和行业特点,结合市场特点并体现当前的社会热点。公益营销要有长远性,最好争取让媒体参与,进一步发挥公益活动的效力。

2.落实企业活动各环节的社会责任。在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应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落实各环节的企业社会责任。物流作业活动需要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合作,只有在储存、运输、中转、包装等各个环节都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将所有的活动环节进行优化,保障货物安全,最终才能圆满完成物流活动[7]。因此,物流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要细化落实企业社会责任。

3.建立行之有效的物流行业标准。对于整个物流行业来说,应该在公平招募员工、工会自由、工作环境、杜绝使用童工、最低工资、超时工作、包装环保规格、运输车辆的使用年限、服务质量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建立奖惩机制。另外,物流行业还应积极采取措施监督和评估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高物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通过电视、网络来定时定量地播放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公益广告。二是通过电视网络公开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季度、年度评估报告,同时开通消费者投票评估渠道,将消费者也纳入到监督和评估当中。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如对于排名靠前的物流企业给予加放广告的奖励,对排名靠后的物流企业减少广告播放量。

2.加快制定相关标准和管理制度。政府及行业组织要为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企业做到既不破坏社会资源和环境,又不超载超限,既要经济效益,也要履行责任。政府应不断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体系,有效地督促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相关管理部门应通过高科技手段来加强对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Carter C.R,Jennings M.M.Logistic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02, 23(1): 145-180.

[2]刘海金.公路货运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9(12):10-11.

[3]洪水坤.国有物流企业的社会责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1):46-48.

[4]王利晓,田旭锋.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3):95-98.

[5]唐方敏.论强化物流企业社会责任[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200-201.

[6]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5:160-168.

[7]易华,李伊松.物流成本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梁宏伟)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管理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企业营销管理与创新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