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2015-12-31 20:25刘凤虎王美娟张辉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山东省

刘凤虎 王美娟 张辉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因子分析等方法,以“钻石模型”理论为基础,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自身特点,初步明确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基本模型,构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选取的31个省市的各项数据的浓缩处理,提取出了4个公因子,根据各因子得分进行单独排序,得出了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在产业效益及创新规模因子中排名第4,在文化需求及创新能力因子、文化生产因子中分别排名24,在产业规模及消费因子中排名25。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增强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建议,进一步提升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在实现文化强省过程中的分量和比重,为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关键词: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 因子分析;竟争力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5-0034-06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analysis,expert interview,factor analysis,etc,the authors defined the basic model for the competitiveness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dustry and structure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the basis of Diamond Model Theory.By analysing and compressing the massive data of 31 provinces,they ectracted and sorted 4 common factors on their levels,then dre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dustry of Shandong Province ranks 4th in the factors of industrial benefit and innovation;ranks 24th in the factors of cultural needs,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oduction;ranks 25th in the factors of industrial-scale and consumption,and gave suggestions tha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industry should be raised so as to bring changes to the sports-culture industry and economy in Shandong Province.

Key words: Shandong Province;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dustry;factor analysis;conpetitiveness

在低碳经济普遍被关注的背景下,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显得愈发重要[1]。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文化的竞争力。一个国家或省市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对于其总体形象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人们对体育文化多样化需求逐步提高,为体育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2011年、2014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的出台,从国家层面为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在此情况下体育文化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具有独特的哲学内涵和魅力,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民族正气、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因此,在国家着力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理应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情况通过其产业竞争力体现出来,即可以通过产业化的形式,提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或服务在国际国内文化市场中占有的份额,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世界文化交融中的竞争力,进而维护和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安全发展。[2]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第31卷第5期

2015年10月 刘凤虎,等 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No.5 2015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全球化的环境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的热潮下,山东作为文化大省,逐步加大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从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高度,提出了重点打造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十大文化产业[3]。山东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资源,如吴氏太极拳、崂山道教武术、临清潭腿等。如何才能依托现有资源优势,把山东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逐步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准确、全面、客观的的评估和定位,才能清晰的看到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优势资源要巩固,短板和劣势要加以发展和提高,增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在山东省体育文化产业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在山东省经济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进而提升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论著、期刊以及对CNKI、维普、万方以及 Ebsco 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关键词为“文化产业”“体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竞争力”“民资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文献起止年限为2000年1 月至2015 年2 月,以关键词为检索条件总计得到有效文献近30篇,参考其中文献12篇。针对本研究的问题对检索到的资料进行深入研读,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 专家访谈法:参考相关资料,根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基本模型的构成,在借鉴其他研究者指标选择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34位民族传统体育学、产业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内专家,并对其进行访谈,同时结合理论分析和经验选择等指标筛选方法,从30个原始指标中最终选取了20个指标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相关联指标体系。

1.3 因子分析法:通过spss19.0对相关变量进行分析,在检验后提取公因子、计算因子得分并排序,以对山东省民资传统体育文化产业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价。

2 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2.1 产业发展优势

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的战略背景下,山东省政府基于自身发展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产业资金保障、产业基地申报管理等方面共同为体育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最新提出了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旨在打造体系健全、产业涵盖面广的体育产业新格局。有国家层面和省政府的利好政策做保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中最具代表性的武术,山东境内有着丰富的资源。截止到目前,共有十个县市先后被评选为 “全国武术之乡”, 武术之乡作为武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巨大的品牌价值及附加的经济价值将会对山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传统武术独具特色,代表性拳种如螳螂拳、查拳已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的武术产业以数量众多的民营武术学校为主,在全国起步较早,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郓城宋江武术学校、莱州中华武校获得2010-2013年“全国十杰武校”荣誉,体现了上述两所武校在全国的综合实力。大大小小的武术学校是山东武术产业发展的加速器,能助推武术产业乃至当地经济快速发展[4]。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山东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借助于水浒文化资源,开发打造了水浒好汉城、水浒影视城、水泊梁山景区,形成了水浒品牌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获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相当的经济效益。在民族传统体育节庆活动方面,山东有“泰山国际登山节”和“潍坊国际风筝节”两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节日,是国内较早成功运用“文体搭台,经济唱戏”发展理念的典范。[5]

2.2 产业发展不足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健身娱乐业、民族传统体育培训咨询业、民族传统体育服装业、民族传统体育竞赛表演业等,涵盖范围较广。经访谈得知,山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武术、旅游等产业为主,其他项目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的开发还较薄弱,有些市场还未涉足,因此整体竞争力还有待提高。任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足够的资金投入做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也不例外。目前山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以政府部门投入为主,社会和个人资金参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比例还不高,限制了拓展空间和产业的做大做强。和体育文化产业形成的巨大市场及产生的经济效益相比,山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整体规模偏小。以健身培训市场为例,在山东各城市的健身俱乐部或高端健身会所,主要以跆拳道、力量训练、形体健美为主,习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人数较少,产业规模还有待提高。

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基本模型的构建

经查阅相关文献得知,目前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以及以“钻石模型”为依据进行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6]。“钻石模型”理论是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于1990年提出,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以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是对国家竞争力的规范解释。“钻石“可以是一家工厂或者企业,也可以是某一行业或产业,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商业思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理论认为,决定一个国家某种行业竞争力由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的表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的表现等四个基本决定要素构成,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和机遇。

本研究以钻石模型为主要理论依据,通过借鉴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成果,按照科学性、特殊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把需求因素、文化生产因素、相关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相关文化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状况四个因素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基本因素(如图1所示)。

3.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

依据上述模型选取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30个,根据专家访谈结果,对30个原始指标的专家打分进行统计分析,变异系数<0.25认为专家协同程度较高可信,P<0.05认为专家意见可信度高,选取得分达到总分70%以上的20个指标,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相关联指标。

图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基本模型

表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相关联指标

4 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4.1 本研究涉及省市的选取

体育产业或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它以经济为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产业的发展规模,产业的繁荣也会加速经济的发展,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7]。单纯把经济因素作为选取依据,应该会挑选经济实力相近或相差不大的的省市进行分析比较,无形之中就会把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省市排除在外。因此,为了全面呈现全国各省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从本研究样本的完整性和研究意义考虑,最终选取了全国31个省市(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分析。

4.2 数据来源

本课题的原始指标数据来源于《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中国体育年鉴》《2014年山东省统计年鉴》《2014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及其他省市2014年统计年鉴、专项调查研究报告及期刊、图书、硕博论文等。

4.3 数据处理和检验

原始指标数据单位不统一,数据的量纲不同,需对表1中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经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相关系数都大于0.3,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强,存在信息上的重叠,进一步确认了有必要进行因子分析[8]。KMO 测度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KMO=0.750,Sig.(P值)=0.000<0.05)说明各变量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4.4 提取公因子进行因子旋转

采用主成分法提取因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默认标准提取了4个共公因子(见表2)。一般来说,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即表明这些主成分包括了全部指标所具有的主要信息,因此本研究中20个变量的总变异可以由这4个因子进行解释。[9]

表2 解释的总方差

利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得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第一个公因子在 X10、X12、X18、X19、X15、X9、X13、X7这八个指标上有较大载荷,主要从体育文化产业总产值、体育文化产业利润总额、邮电业务总量、电话用户数量、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量、体育文化产业增加值、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情况、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反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效益和创新方面能力,因此将其命名为产业效益及创新规模因子。[10]

第二个公因子在X16、X14、X1、X20、X2、X3、X6这七个指标上有较大载荷,主要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体育文化产业从业人数反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需求方面的能力,因此将其命名为文化需求及创新能力因子。

表3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a

提取方法 :主成分。旋转法 :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a.旋转在 5 次迭代后收敛。

第三个公因子在 X8、X5、X17这三个指标上有较大载荷,主要从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数量、体育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数量反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产方面的能力,将其命名为文化生产因子。

第四个公因子在X11、X4这两个指标上有较大载荷,主要从体育文化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反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规模和消费方面的能力,将其命名为产业规模及消费因子。

通过上述因子分析我们得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4.5 根据因子得分排序进行分析和评价

根据上述因子分析提取出的四个公因子的得分,将31个省市样本分别就四个因子进行得分的排序,详见表4。

图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4 31个省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因子得分排序

由表4可知,在第一因子中,山东省排在前列,位于第4名;在第二和第三因子中,排在24名;在第四因子中,排在25名,均处于全国中下水平。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早在2014年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体育产业之前,山东省就已提出了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强省、体育强省的目标,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并提出了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方案,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虽然在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但从第一因子中相关指标看,产业的经济效益在全国处于前列,且省政府对于科技创新方面也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因此在产业效益及创新规模因子中山东仅次于广东、北京、江苏等经济强省,这也符合人们对于山东在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心理预期。在文化需求及创新能力因子和文化生产因子中,山东省的得分较低,均处于24名,和第一因子的排名相差较大。从因子得分可以看出,山东和北京、浙江等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说明在体育文化的生产、需求、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山东的发展还较薄弱。在产业规模和消费因子中,山东省排在第25位,和第二第三因子的排名相当。由此说明,山东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人均生产总值落后于经济总量,制约了人均消费性支出,使得体育文化产业规模在整个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还不够大,人们对于体育、教育等的消费支出和其他省市相比还较低,市场发展空间还有待开发。

5 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5.1 充分挖掘自身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按照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化。重视传统武术资源的传承和保护,政府可以投入专项资金,用于传承人的资金扶持[11]。整理其他特色传统武术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武术之乡“资源,运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增强开发、投入力度,举办各种形式的武术之乡比赛、传统武术比赛,引导更多的人了解武术、参与武术,进行武术锻炼,真正激活武术消费市场。依托浓厚的文化底蕴,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齐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品牌或节庆活动,增加山东省在全国及国际上的影响力,以此带动整个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充分挖掘其蕴含的巨大经济潜力。

5.2 认真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外延范围,根据山东省实际发展情况和自身特色,确定好优势产业,努力打造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扩大产业的广度,增加产业规模,重视产业效益的提高,健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链,改变目前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在目前政策利好的背景下,增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在体育文化产业中的比重,进一步引导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企业做强做精,增强其在全国的竞争力。

5.3 在当前国家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背景下,重新审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功能,除了正常的健身娱乐需求功能,更应该重视无形价值的宣传,刺激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需求,培育民族传统体育新的消费热点,如适当引导对民族传统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关注,进一步成为潜消费人群,最终为其“买单”。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战略中的作用,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在实现文化强省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2]

参考文献:

[1]Feng Bing.Study on Development Path of Shandong Sports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w-carbon Economy[J].Energy Procedia,2011(5):879-883.

[2]张世威,袁 革,陈邦权.文化安全视域下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6):125-129.

[3]李 蕾,高 平,郑雪燕.山东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2,4(9):88-90.

[4]应孜.第十一届全运会与山东武术产业推广模式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6(4):8-10.

[5]马永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齐鲁武术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26(2):70-72.

[6]汪晓琳,胡安义.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1):49-57.

[7]朱洁.体育产业发展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基于我国东部各地区的分析[D].宁波:宁波大学,2011.

[8]张文彤,董伟.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李文静.陕西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10]徐 萍.陕西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21(3):77-80.

[11]刘军,蔡贺.我国西部民族体育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3):47-49.

[12]李樑.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6):206-212.第31卷第5期2015年10月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山东省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两名造纸相关领域企业家获山东省优秀企业家称号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二胎概念股投资价值分析
Fostering learners’autonom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