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2016-01-01 03:00代方舟
财会学习 2016年1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文/代方舟



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文/代方舟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行政事业单位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而言,有效进行资产管理是重要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但是,从内部控制视角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足,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开展工作。本文主要论述了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和现状,并提出了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具有必要性,不仅能确保单位内部资产高效运转,而且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资产流失,维护自身的资产权益。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内部控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充分实现资产控制。所以,有关部门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以加强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合理的运转。

一、内部控制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和发挥重要作用,既有利于实现单位内部资产的合理配置,又能有效对企业内部资产进行审计和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和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供有利的保障。在有效内控管理的作用下,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针对各岗位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实现权责明确,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其次,资产预算管理和资产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而预算和控制管理活动,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开展资产管理工作。一方面,预算管理可以对单位的资产活动进行制约;另一方面,控制管理可以对单位资产进行合理控制,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开展资产管理工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1]。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现状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下的资产管理中存在诸多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健全的资产管理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两方面。

(一)缺乏健全的资产管理机制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归属权尚未统一,部分单位属于财政部门,部分单位属于国资部门。所以,使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其次,要想深入开展资产管理活动,建立完善的权责制度具有必要性,能够使工作人员明确责任,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员工的管理职责尚未明确。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能力,沟通不畅和缺乏信息共享,对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有着不良影响。第四,单位内部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相对较为薄弱,未能针对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而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指派专员参与管理。第五,单位的资产审计工作不当,无形中对资产管理工作制造了阻碍。资产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倘若未能定期对资产管理活动而开展有效的审计工作,则不利于资产管理更好开展管理工作,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最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在财务账目记录工作中,不够规范,难以更好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对资产管理形成了阻碍[2]。

(二)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对于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资产管理活动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作为指导,不利于资产管理的深入开展。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存在诸多不足漏洞,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忽视内部管理制度对单位的积极作用,使内部管理制度难以有效落实。其次,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如未对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及员工工作职责进行明确规定,使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开展中,缺乏足够的内部管理制度依据,降低了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再次,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素质较差,其账目与单位实际开支不符,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匹配后果。最后,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未能将捐赠等形式的资金进行有效记录,导致资产管理活动的缺失。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要得到有效开展,必须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为资产管理提供行为依据[3]。

三、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有效开展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有针对性的资产原则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与企业资产管理存在较大差异,而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相对较为完善,所以,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针对企业资产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而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权责明确。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必须充分重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足,降低了资产管理效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更好发展有不良影响。其一,单位应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单位内部资源的利用率,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其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尤其对于单位内部的财务报表等进行有效监管,避免单位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三,建立权责明确的制度,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4]。

其次,认真开展资产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要更好开展会计财务工作,必须遵循谨慎性原则。其一,会计财务工作是单位资产管理活动的重要工作内容,其工作失误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的资产管理的有效性,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开展工作中,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其二,财务会计人员应对资产管理风险进行合理预测,引导资产管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使行政事业单位规避财务风险。其三,财务会计人员应定期开展资产结算工作,如实反映单位的盈亏情况。

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的资金支出类型进行有效划分,尤其是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账目必须泾渭分明。其一,资产管理人员将资本支出列入资产负债表中;其二,将收益支出列入收支表中。

(二)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单位资产管理的深入开展。所以,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机制。首先,单位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和依据国家关于会计的制度法规等,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为单位资产管理活动提供重要依据。其次,单位应建立和完善资产保管制度,对单位内部的资产变动进行如实登记,为管理人员提供重要依据。再次,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加强信息技术在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既能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又能使资产管理更加便捷化。最后,建立和完善资产清查制度,以加强单位资产管理审计,有利于提升资产管理效率[5]。

(三)完善资产核算制度

核算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活动而言,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有利于资产管理人员更好开展工作。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部资产的盘算管理,为内部资产的快速清点提供有利条件。在开展该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积极借鉴企业相关管理经验,以真实反映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价值,确保资产核算制度的完善,为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6]。

四、结论

资产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加强其内部控制,既能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效率,又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开展工作。但是,就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现状来看,其内部控制仍然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所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结合自身特点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建立合理的资产管理模式,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加兵,赵斌,潘正海.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财会通讯,2012,05:103-105.

[2]翟洪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4,21:39-41.

[3]唐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中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5,05:19-22.

[4]王让博.内控视角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措施分析[J].中国市场,2015,22:118+136.

[5]叶安晖.浅谈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思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3:19-23.

[6]马丹丹.基于COSO报告框架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进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24:183-184.

(作者单位: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

上接(第188页)

原则,在具体操中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个原则,否则关键绩效指标法将无法发挥作用。例如,如果医院在具体原则理解偏差使指标过分细化,只会徒增考核工作量,增加医院的管理成本,并且容易造成关键定性指标设定偏差,使得考核结果不可信。因此,关键绩效指标法实施具有一定难度,医院在使用前需要综合考虑。

(四)平衡计分卡法

平衡计分卡法是较为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也是目前众多企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改革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绩效考核方法。平衡计分卡法的初衷是找出超越传统以财务量度为主的绩效考核模式,使组织的“策略”能够转变为“行动”,进而发展一种全新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平衡积分卡法与传统的单一使用财务指标衡量业务的模式不同,更为注重客户因素、内部经营管理过程和员工的学习成长方面的因素,而传统的绩效考核模式较为僵硬,相对忽略员工的学习成长方面因素。与目标管理法相同的是,平衡积分卡法也重视与医院发展的策略和愿景相结合,不是盲目生硬的管理措施。

平衡积分卡法是相对复杂的体系,要考虑医院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间的平衡、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间的平衡、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平衡,也强调结果的驱动因素。医院在运用平衡积分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对于规模较小的乡镇卫生院来说不宜使用,但是对规模较大的医院来说,可以采用。医院的设计平衡积分卡的绩效考核体系时要注重财务外其他维度指标的量化问题和考核结果与考核指标间驱动因素权重问题以及实施成本的问题,医院要综合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平衡实施成本与获得效益预期,综合选择是否应用该方法。

四、医院实施精细化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相关配套措施

医院要想顺利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首先医院要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是实施绩效考核考核体系的基础,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医院才有实施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条件。其次,医院要注重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医院的重要管理部门,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发展,制药做好财务管理,才能为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提供良好保障。一方面,绩效考核管理体系能够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体系也是支持绩效管理体系的保障。最后,医院要做好相关工作的审计监督。根据精细化管理的相关要求来看,医院要是行全面的审计监督工作,对绩效考核管理也要进行监督,只有在监督下运行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才能更高效。

五、结语

医院在建设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时,可以适当借鉴企业绩效考核的方法,结合医疗行业的特性和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和调整。新时期下,无论是医改的深入还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都对我国医院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医院可以借助绩效考核体系的改进与完善,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实现长远稳定发展。

[1] 赵苗苗,吴群红,滕百军,高力军,宁宁.国外医院绩效评价的比较分析与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卫生经济,2011(08) .

[2] 刘芳,罗力,舒蝶,李正,陈婷婷,张韧,吴丹.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现况调查和比较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11(07) .

[3] 李有富,李魏林.从药占比谈临床药学服务[J]. 中国医药导报, 2011(14).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