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

2016-01-01 14:29胡仁辉
无线互联科技 2016年18期
关键词: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应用型

胡仁辉

(重庆信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 40410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

胡仁辉

(重庆信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 404100)

电子信息是应用于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数字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以及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集成。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意义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人才的多维能力以及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改进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开发综合化课程体系、优化改革思路以及实践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信息专业属于理工高校的传统专业之一,并且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电子信息技术也在如今的社会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更多新的产业陆续出现,由此也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岗位选择,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更加迫切和严苛。培养具备专业能力出众且实践能力强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我国各高校努力探索的方向,随着形势的发展,培养高级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1 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意义

1.1 培养应用型人才

就从事生产活动的目的来看,现代社会的人才大致可分为4类—理论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则是将成熟的理论及技术充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型人才。和其他类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围绕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而设计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在课程的设置和教材建设环节上,非常强调基础应用,并重点传授成熟适用的知识类型,对学科体系中最高端知识点的追求以及未知领域的拓展却不那么重视。

1.2 提升多维能力

多维能力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能力及国际视野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结合,培养提升多维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高校在进行专业技能教学时,要积极开展和社会实际高度相似的实践活动,以实习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国内高校也可以充分借鉴并引进国外优秀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并积极走出去,参与到国外学校组织的教学实践中去。

1.3 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级专业人才,满足电子信息行业的多样化需求,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在最短的时间内胜任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贡献自己的价值[1]。高级专业人才的特点包括极广的知识面、国际视野以及快速处理工作的能力,此类人才需要在上岗不久就能够迅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常用的各种工具和应用软件,具有实际研发的能力,能够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设计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职业素养高。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 改进人才培养的模式

应采用按类招生,“二一一”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方式,具体为打破专业的界线,充分满足共性的需求,首先进行为期两年的大学科培养,主要教学内容为具体专业所属大类的整体认识;从第三年开始,将学生根据自身意愿进行分类,并针对具体的科目进行详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特长,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第四年,也就是大学的最后一年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学生放到社会环境下,直接进入企业,在工作中积累经验,适应行业需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2 开发综合化课程体系

具体为基础平台和专业模块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划入电气类或电气信息类,将同一类别中各专业、各领域、各学科的共同点梳理出来,构建基础平台,打通基础并对课堂的内容进行整合,扩展专业的口径[2]。基础平台也就是通才的教育平台,按照电气信息的大类设置基础的公共类课程和学科的基础课程,应强调基础的学科内容而不要过于深入,教师也应以学生的终身学习为出发点,挑选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反复用到的最普遍、最重要的理论进行讲解。专业模块重点在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核心的课程为重点内容,对课程的所有内容进行整合,强化课程间的衔接与协调。

2.3 优化改革思路与设计

实施多层次、多类别的教学体系:构建由学科基础、综合运用、实践技能以创新实践4个层次组成的教学体系,建立以计算机基础和各实践、实验组成的多种类活动相互结合的教学体系,在此系统中循环渐进地提升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认识,并提升学生的实验和实践能力以及工程设计能力。在学科基础平台上,必修模块为电子技术基础类、计算机技术基础类以及电气信息基础类课程,而选修模块为电子技术应用类、计算机技术应用类以及相关学术讲座等。在公共基础平台上,必修模块有思政教育类、英语、理工基础类以及计算机文化基础类,选修模块有人文艺术类、社科类、自然科学类。

2.4 校企合作的设计实践

多层面、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的设计实践,主要为学校和企业相互了解、渗透服务,企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充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实际应用能力。校企的浅层合作分为企业配合和学校配合两方面,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源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而学校利用自己的人才资源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3]。校企的中层合作包括企业入校、实体融合以及订单培养:企业提供设备改进学校的实验基地和实训基地;学校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培训等服务,双方在多方面深入合作;学校以企业需求为教学目标,培养即用型人才。而校企的深度合作有研发共建以及智力合作:校企共同建设产品研发基地和研究中心;双方合作的主要内容为智力资源,引进企业智力资源及学校教学,吸收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与产品研发。

3 改进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3.1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维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模式改进措施,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多维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电气信息类各专业的教学质量都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升,成效显著[4]。学生在新教学方式的培养下,自身的整体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明显加强。

3.2 提升毕业生的社会认同程度

在改进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充分培养与提升,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在社会和企业也得到了广泛好评,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因此,学校也和他们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联系,包括大量著名企业以及国家级的科研单位等。

3.3 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改进教学模式,不仅培养出了大量应用型人才,提升了学生的企业和社会适应能力,还提升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能力[5]。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不仅要顾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还要顾及人才培养的本科层次,因此,学校教师必须具备更强的教学水平,更高的人才培养能力,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4 结语

电子信息工程需要大量具有很强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社会及企业需求,因此,改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当前各大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高校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改进教学思路,开发综合化课程体系,优化改革思路与设计,以及加强校企合作则是目前教学模式改进最有效的4个方向。

[1]郭业才,王友保,胡昭华,等.以电子信息专业类协同建设为契机,构建人才分类培养模式—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14(3):53-55.

[2]韦宗发,覃焕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设计能力分层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93-94,95.

[3]赵勇.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5(20):145.

[4]罗秋实.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的思考[J].求知导刊,2014(4):96-97.

[5]谭大为,张有光,冯文全,等.北航—大唐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建设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9):162-165.

Discussion on talents training mode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 Renhui
(Chongqing Xinke Design Co., Ltd., Chongqing 404100, China)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s the subject applied to computer and other modern technology to carry out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is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of digital information and the design,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The signifcance of training the talent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s training application talents and enhanc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ability of talents and training senior professional talents. The training mod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cludes develop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optimizing reform idea, and practic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model

胡仁辉(1963— ),男,重庆,本科;研究方向:通信技术应用,计算机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猜你喜欢
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江苏高速公路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11年总目次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