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违反人称使用规则

2016-01-04 00:55张坤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5年46期
关键词:第二人称黑板报人称

张坤

平常批阅学生作文,发现很多学生作文很不注意人称的使用,这样写的作文常有立足点摇摆不定、人称不统一的毛病,有的还会出现人称错位的情况。

【病例会诊与分析】

1.这次月考的物理题太难了!我苦苦地思索看,还是一道题也不会做。豆大的汗珠顺着面颊流下来。我的头皮发胀,觉得天旋地转——咕咚一声我摔倒在地上,昏了过去。监考老师急忙跑过来把我扶起来。全班同学也都停住笔吃惊地朝我这里看。一时间教室里乱了起来。

2.五一节前的一天放学回家,我忘记把作业本带回家。吃完晚饭我到学校去取作业本,一进教室门,看到张华和刘明同学正在抄写黑板报。他们抄完黑板报,便兴冲冲地回家,消失在溶溶的月光底下。

3.暑假里,我到浙江绍兴大姨家玩。一天,表弟李伟要我和他一块到水塘摸螺蛳。我们来到水塘边,表弟对我说,我自个儿先试试看。我摸了好大一会儿,一个也没摸到。他笑着说他来摸给我看。他一伸手就摸一大把。我问:“你怎么摸得如此顺手?”他说:熟能生巧,我开始也摸不着,时间长了,就发现一些窍门,原来螺蛳一般都附在沿岸的石块下或枯木腐草上。我就专门往这些地方摸,一摸就摸好多。我望着满盆的螺蛳,心里高兴极了。

这三个例句人称使用都存在着问题,句1是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先写“我”昏过去,接着又写昏过去之后的紧张场面。这就不能不让读者产生疑问:既然你昏倒了,怎么能看到这种紧张的场面?句2的毛病,是把第一人称“我”给丢了。用第一人称所写内容一定是耳闻目睹的,而且“我”要始终在场,做到前后照应。这样修改就好了:等他们写完黑板报,我和他们一块走出校门,看他俩消失在溶溶的月色中,我也快步迈向回家的路。句3问题更大,病根是人称混乱。该用“你”而用了“我”,该用“我”而用了“他”,该做必要的过渡交代而没有做,因而造成语意混乱。可以这样修改理顺其中的人称关系:“我自个儿先试试看”,改为“你自个儿先试试看”,“他来摸给我看”,改为“我来摸给你看”。在表弟的话说完之后,加上一句过渡的话:“听表弟这么一说。”

在同一篇文章中,两种人称不可混合使用,但却可以交替使用。《伟大的悲剧》就是兼用两种人称的例证。人称转换必须有过渡的句子或段落,作出明确的交代,否则会引起思路的混乱。用这种写法,既能突破用第一人称所受的限制,又能使读者获得真实亲切的感受。

【总结提升】

作文中一般常用三种人称,即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叙述经历、所见、所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以亲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便于作者直抒胸臆,可以让读者读起来感受到文章的真实感。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写作时我们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章里依据第一人称“我”在事件叙述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我”是见证人。如《羚羊木雕》中的“我”,就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一面》中,通过“我”的眼睛和感受来突出鲁迅先生精神的伟大和影响。“我”是重要人物。如《故乡》中的“我”。“我”是主人公。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如,鲁迅不是狂人,在《狂人日记》中却用“我”以“狂人”的身份来叙述。“我”是穿针引线的人物。特殊性记叙文(小说)中,“我”的作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如《最后一课》中的“我”——小弗郎士,《故乡》中的“我”等等。对于第一人称的各种用法,可在平时的阅读中加以分析。分析时,要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背景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其次是使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其他人物的思想。

第二人称的写法相比第一人称用得少,这种人称是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拉近彼此距离,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便于抒情。但写作中很少用到,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偶尔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是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在文章中使用的频率仅次于第一人称,是从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写作较自由、灵活。长处是作者可置身事外,叙述一切作者想要叙述的事件;也可以使作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让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短处是没有第一人称的叙述那样亲切自然,如《皇帝的新装》。

文章中使用这三种人称各有长处和优点: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人物心理刻画更为细腻,情感也更为动人,更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亲和力和亲切感;同时由于“我”的叙事视角,又使作品情节的叙述杂而不乱,故事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而给读者营造一个故事性与可读性都很浓的阅读氛围。

猜你喜欢
第二人称黑板报人称
类型学视角下的韩汉第二人称对应情况研究
拼图
中国年轻用户在网络聊天环境下第二人称的使用探析——以线上“你”和“您”的使用为例
创意满满的黑板报
莹莹办黑板报
厉害了,我的黑板报
阳高方言的人称代词
广告语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充实研究
祈使句第二人称主语的隐现
人称代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