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为强军固边富民兴边做出新贡献

2016-01-05 23:27袁运剑
国防 2016年4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强军

袁运剑



积极为强军固边富民兴边做出新贡献

袁运剑

内容提要:新形势下,驻边疆民族地区部队要将有效履行使命任务与巩固民族团结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参与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努力推进边疆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着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氛围,为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强军固边富民兴边做出新贡献。

关键词:军队建设 强军 兴边 边疆民族地区

作者:袁运剑,云南省军区副参谋长,大校

改革开放以来,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效,但欠发达的基本情况没有改变;随着周边安全形势发展变化,影响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却日益增多。驻边疆民族地区部队应将有效履行使命任务,与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为促进强军固边、富民兴边做出新的贡献。

一、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破坏活动

为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决定,边疆民族地区是“三股势力”活动较多、危害较大的地区。驻区部队要积极参与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破坏活动,为建设边疆、稳固边防提供坚强保障。

大力加强边境管控。近年来,边境突发情况增多,边境民族地区已成为“三股势力”内潜外逃的重要通道,给边境稳定带来严峻挑战。驻边疆民族地区部队要按照睦邻友好、经略周边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强化“哨位就是战位、执勤就是作战”的意识,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坚持维权维稳相统一,加强边境巡逻执勤,稳妥处置边境事务。要进一步完善以边防部队为骨干,地方党委、政府及边境民兵、群众参与的党政军警民联防、联管、联治体系,军地合力保持对“三股势力”高压严打态势。要鼓励扶持边境地区群众抵边生产生活,巩固边境一线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形成“人人是哨兵、家家是堡垒”的边防管控格局。

协助维护社会稳定。驻边疆民族地区部队要强化维稳意识和工作主动性,加强对边境和热点敏感地区边情社情民情的研究掌握,积极协助地方党委政府深入做好矛盾凸显期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工作,妥善处理民族问题。要加强维稳工作准备,修订完善维稳行动预案,落实物资器材储备,适时组织针对性演练,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协调建立军地反恐情报交流机制,凝聚维稳工作合力,实施联动有效打击,最大限度压缩“三股势力”活动空间。要积极参加驻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配合搞好重大活动安保工作,参与“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确保边疆地区社会安全稳定。

积极开展反分裂斗争。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党史国史军史宣传教育,深刻揭露“三股势力”在西方敌对势力支持下,以民族、宗教为掩护,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罪恶目的,教育各族人民群众坚定信仰、明辨是非,认清民族分裂分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和打击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阴谋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敏感地区维稳工作,广泛开展“平安乡镇”“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尤其是驻少数民族地区部队,可组织团以上单位与驻地重点寺院共建“平安寺院”,主动做好感情交流、政策宣讲、法制宣传和帮难解困工作,切实在沟通交流中加深理解、在解难帮困中扩展影响,使其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可靠阵地。

二、努力推进各族群众脱贫致富

驻边疆民族地区部队要传承当年军民并肩发展生产的基本经验,大力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努力推进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支持地方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支援重点边境口岸城镇建设、边防基础设施建设和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等项目,配合搞好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努力投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协助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为边疆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充分发挥军事设施民用效能,组织边防公路、巡逻道路和饮水工程建设兼顾民用,努力改善边疆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扎实搞好扶贫帮困工作。积极参与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深入开展“边防连队与边境村寨(学校)双拥共建、人武部与贫困乡(镇)挂钩帮扶”活动。驻边疆民族地区部队团级单位可援建1~2个列入扶贫规划的重点贫困村或发展相对滞后村,帮助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其致富脱贫能力。充分发挥部队农副业生产基地作用,帮助依托当地资源发展和培育养殖、种植优势特色产业。利用各州(市)、县民兵训练基地、“青年民兵之家”等场所,帮助群众学习致富技能。加强军地医疗卫生合作,推动部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深入偏远山区,常态开展对接帮扶服务,改善偏远地区基层群众医疗卫生条件。

积极参与振兴民族教育。大力开展“八一”“爱民”学校援建工作,驻边疆民族地区部队各师级单位可分别帮扶1所中小学,团以上干部可开展“1+1”助学结对活动,适时指派文化素质较高的官兵担任“校外辅导员”;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军入伍,持续为驻边疆民族地区部队定向征集一定数量的懂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青年入伍;认真落实军转干部安置政策,保持进党政机关军转干部比例,择优选拔少数民族退役军人进社区和村级“两委”班子,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整体素质。

三、着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氛围

驻边疆民族地区部队要弘扬帮助群众移风易俗的优良传统,牢牢把握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发展主题,深入做好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工作,以推动思想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新型的民族关系。

配合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发挥部队特有的政治和组织优势,搞好革命遗址、农(牧)家书屋、文化广场和文化惠民示范村、示范社区等建设;部队团以上单位定期开展以送理论宣讲、送文艺演出、送影视巡播、送法律咨询、送心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进村入寨”活动,用共同理想凝聚群众、用惠民政策抚慰群众、用发展成就鼓舞群众,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四个认同”,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持续推进边防文化长廊建设。按照“军政一体、军民结合、军地互动、军事当先”的思路,着力建设具有军营特色、边防特点、时代特征的“边防文化长廊”,促进边疆传统文化、边关战场文化、边寨民族文化、边防新兴文化、界碑国门文化交融升华。注重挖掘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广泛开展“二进五民”(军营文化进村寨、民族文化进军营,学民族语言、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知民族风俗、交民族朋友)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军营开放日”活动,组织地方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走边关、进军营、送温暖”,体验部队生活,强化爱国强边、军民共建意识。

严格执行民族群众纪律。教育官兵充分认清遵守群众纪律的重要性,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引导官兵进一步强化爱民意识、守纪意识和服务意识。定期组织官兵熟悉掌握驻地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当地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在执行重大军事任务和抢险救灾行动中,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利益,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群众发生的纠纷,积极争做维护民族团结的骨干和表率。

(责任编辑:徐永汉)

中图分类号:E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2-4484(2016)04-0015-02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地区强军
强军战歌
强军路上
强军 强军
强军之路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漫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实施难及整改措施
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比较分析
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