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两种插皮条排气流程的应用比较

2016-01-05 14:07周云菲朱爱华沈含笑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静脉输液

周云菲 朱爱华 沈含笑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节约袋装溶液静脉输液插皮条排气的时间及其使流程能更符合无菌操作原则。方法 将输液前在治疗室先插皮条流程称为传统组, 而将临近输液前到患者床边插皮条流程称为观察组, 各观察计时50次。对两组平均耗时和药液外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传统组平均耗时为(30.70±3.09)s, 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6.60±2.66)s,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回顾统计2014年下半年两组发生药液外溢分别为36和0次。结论 观察组到患者床边插皮条流程节时、保持无菌等明显优于传统组,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具有实用性。

【关键词】 静脉输液;药液外溢;插皮条流程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212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在抢救和治疗患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 2]。目前静脉输液绝大多数使用的是袋装溶液。袋装溶液避免了瓶装溶液在输液过程中需经排气管不断向瓶内输进空气而增加溶液细菌和微粒污染机会, 不用排气管即能保持静脉输液点滴的畅通, 从而保证了输液过程的密闭性。但因袋装溶液有不能竖立只能坍塌在台面上的特性, 如果预先在治疗室插入皮条放在台面上就必须先夹闭皮条夹子或调节器, 否则袋中溶液就会外溢出来。为了避免上述弊端, 作者经临床反复实践探讨发现: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插皮条排气的流程即能达到既节时无菌, 又避免药液外溢污染台面和浪费药物目的。现将作者相关的研究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选取2014年7~12月作者科室为住院患者静脉输液, 使用的皮条为北京伏尔特技术有限公司制造的一次性使用精密输液器(以下简称皮条), 分别对采用两种插皮条排气流程进行耗时计时研究比较;并回顾性统计两种插皮条排气流程发生药液外溢次数。

1. 2 方法 第1种流程:为绝大多数人习惯使用, 故本文中称之为传统组, 即在袋装溶液加药配制后就在治疗室插皮条:从包装袋外关闭皮条调节器, 将包装袋打开小口, 从包装袋外将皮条有针帽保护的针尖小心从袋中移出, 脱除针帽插入输液袋口内, 尽量保持皮条包装袋的完整, 再将插好皮条连同皮条有外包装的袋装溶液放于治疗车台面上, 等到病房患者身边将患者信息核查无误后再拆去皮条外包装袋, 将袋装溶液挂上输液架再打开调节器进行排气, 排净空气后再夹紧调节器待用。

第2种流程:即到患者床边才插皮条, 本文中称观察组, 即将袋装溶液加药配制后放于治疗车台面上, 把输液皮条放于治疗车的抽屉内或将储有多根皮条的塑料袋直接挂在治疗车一角边上, 待将治疗车推到患者床边将患者信息核查无误消毒袋口后再插皮条, 插皮条后右手(应按照皮条放在包装袋内状态)握紧皮条不松散, 然后将靠近输液袋口段皮条稍放松相当于输液袋的长度, 用握皮条的手拇指和食指向下拎输液袋挂孔挂于输液架而中指、无名指、小指抓住皮条(使皮条始终位于袋内液平面上方), 然后松开手即可以一边放开皮条一边排气, 排尽空气后夹紧调节器待用。

1. 3 观察指标 ①耗时观察研究:用于插皮条和排气所需的平均时间。传统组:治疗室插皮条的时间+到患者床边排尽空气的总时间;观察组:从患者床边插皮条排尽空气的时间。操作者均为同一人, 计时者亦为同一人, 使用同样的计时秒表, 以减少因人技术熟练程度不同及因秒钟而异造成的误差。两种方法分别观察计时50次, 计算它们各自的平均时间即均数±标准差(时间以秒为单位用s表示)进行比较;②回顾性统计2014年7~12月常规静脉输液操作两种插皮条排气流程传统组和观察组分别累计发生药液外溢的次数, 操作者不一定是相同的人。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tata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传统组平均耗时为(30.70±3.09)s, 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6.60±2.66)s,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流程所需平均时间比较( x-±s)

组别 次数 平均时间(s) t P

对照组 50 30.70±3.09 24.28 <0.01

观察组 50 16.60±2.66

注:两组比较, P<0.01

2. 2 回顾统计2014年7~12月常规静脉输液, 用两种插皮条排气流程进行操作, 传统组和观察组发生药液外溢分别为36次和0次。

3 讨论

3. 1 节约了时间 传统组即在治疗室先插皮条的流程明显较观察组即到患者床边插皮条排气的流程增加了要在皮条包装袋外夹闭调节器和排气前松开调节器这些做无用功的时间, 而且拆开皮条时要小心不能将皮条外包装拆坏, 开口要尽量开得小些, 还得将要插入输液袋口内的针头端从包装袋内小心地挪出来, 这些都需要耗时, 不然就有违无菌原则;观察组即到患者床边再插皮条排气的流程, 直接拆除皮条外包装袋, 无需任何顾忌, 哪怕将包装袋撕烂都可以, 插皮条、挂输液袋直接排气, 一系列步骤紧凑连贯, 一气呵成。

3. 2 保持了无菌 从无菌角度来看, 传统组在治疗室插皮条的流程, 尽管夹闭调节器和从包装袋内挪出针尖能注意无菌操作而在皮条包装袋外进行, 但保不起不会损坏包装袋, 这尚且不谈;即使插好皮条后仍小心翼翼地尽量保留完好的包装袋, 但要取出针尖, 就必须先拆开皮条包装袋口才行, 拆了封的皮条哪怕开口再小, 再注意无菌操作, 但毕竟袋内皮条与外界空气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 而且要比观察组到床边插皮条排气流程多经历从治疗室经走廊到病房这些时间和空间的过程, 如果遇上有其它事情等特殊情况无法为患者及时输液或集体输液等, 还会等待更长的时间;观察组到患者床边插皮条排气的流程能完全避免上述情况的不足, 最大限度缩短了输液前皮条和空气直接接触的时间和空间, 更好地保持了无菌。

3. 3 避免了浪费药物 传统组在治疗室插皮条流程, 有36次因事先忘记夹调节器或未夹紧, 结果药液从皮条中溢出, 不仅浪费了患者的药液, 导致患者用药剂量不足影响了治疗效果, 而且药液外溢浸湿治疗车台面增加了擦净擦干治疗车台面的时间也增加了工作量。观察组到患者床边插皮条的流程无类似情况发生, 一切尽在操作者的掌握之中。

3. 4 节约了治疗车台面的使用面积, 物品放置更规范合理 传统组尤其在集体补液多时, 治疗车台面上摆满已插好皮条的袋装溶液, 治疗盘无处可摆, 有时只能压在补液袋上面或端在操作者手中。另外, 有时将皮条包装袋撕坏了, 皮条松散开来, 多根皮条缠绕在一起看起来凌乱, 分开时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观察组到患者床边再插皮条有效节约了治疗车台面的使用面积, 袋装溶液靠治疗车的一角边成层片状叠放一排, 一般仅需1/4或1/2的台面, 不仅治疗盘好放, 而且还有其余空间, 操作开始后可以从治疗盘拿出弯盘置于治疗车的另一角便于专门放置用过的棉签(感染性废物), 避免弯腰伸手将其放置于治疗车下层而无意污染治疗车边框;而将皮条包装袋、针帽、输液贴撕下粘纸片直接置于治疗车下层较深大的容器中, 可避免因弯盘浅小纸片纸袋在推车时被风吹到地上, 这些未接触患者的废物可作为生活垃圾处理, 既做到清污严格分开又减少感染性废物处理成本费用。从操作开始到结束, 治疗车台面能始终保持整洁有序。

3. 5 避免交叉过敏的可能 集体输液时, 传统组常将整个护理小组所有需要补液患者的已加好药的袋装溶液摆在一起, 插皮条前消毒袋口时, 有时为了省时省事用一根消毒棉签消毒几个袋口, 有过敏体质患者输液袋口通过共用消毒棉签被易容易致过敏的袋口药液污染而引起过敏反应, 这仅是从理论上来说有这种可能, 临床上还未有实例证明。观察组到患者床边插皮条排气, 每个患者输液前都要在插皮条前消毒袋装溶液袋口, 消毒棉签只可能一人一用, 根本混不到一起去。由此可见, 改进插皮条流程即到患者床边插皮条流程明显优于传统组在治疗室插皮条的流程。

但必须特别强调的是:观察组到患者床边插皮条流程, 在倒置输液袋和将输液袋挂于输液架的过程中, 皮条切不可低于输液袋内液体水平面, 否则溶液流入皮条会灌满墨菲氏滴管或达不到一次成功排气目的, 反而会浪费时间, 故对操作不熟练者或没有掌握其要领者而言, 作者建议使用此流程改良法, 即到患者床边插皮条前或后先夹闭调节器, 以后挂好袋装溶液再打开调节器排气。

综上所述, 临近输液前到患者床边插皮条流程虽然稍微多耗了一点时间, 但能避免无意放低皮条使溶液流入皮条中不能一次排尽空气的麻烦。

参考文献

[1] 莫永良. 改良排气在门诊输液病人中的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3, 7(4):49.

[2] 郭常青, 王卫红, 汤华清, 等.静脉输液操作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比较.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7):641-642.

[收稿日期:2015-08-04]

猜你喜欢
静脉输液
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探讨
护理干预对静脉输液患者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两种静脉输液器在临床应用中的对比分析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小儿静脉输液护理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