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

2016-01-05 20:05陆银丽黄艳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陆银丽 黄艳宁

【摘要】 目的 回顾临床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情况, 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取216例发生中药注射剂ADR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分析药物ADR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给药途径的关系, 同时观察ADR累及的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 并对涉及药品品种构成进行分析。结果 ①本组216例ADR患者中, 男117例(54.2%), 女99例(45.8%), 性别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0~80岁年龄组共发生ADR 101例(46.8%), 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其中静脉注射204例(94.4%), 肌内注射12例(5.6%), 静脉注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给药途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ADR以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全身反应多见, 共101例(46.8%), 明显高于仅单一系统反应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ADR涉及的中药注射剂以心脑血管类为主(84例, 38.9%), 其次为清热解毒、抗炎类(61例, 28.2%), 均明显高于其他种类,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以静脉注射为主, 发生人群以60~80岁为主, 以心脑血管类治疗药物为主, 在临床用药中要加强高危风险的安全用药, 避免ADR的发生。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静脉注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124

近年来, 中药注射剂凭借其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效果确切等优势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药注射剂是以中药材为原料, 按照规定处方和工艺加工而成的供医生处方和患者购用的注射剂, 其用法与剂量要通过长期的实验以确保安全性。但是, 我国还没有中药剂型用药标准, 存在错用、滥用等现象, 导致ADR发生率较高[1]。本文中将回顾本院临床常用中药注射剂ADR情况, 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1年5月~2015年5月临床中216例发生中药注射剂ADR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1. 2 观察指标 分析药物ADR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给药途径的关系, 同时观察ADR累及的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 并对涉及药品品种构成进行分析。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性别与年龄分布 本组216例ADR患者中, 男117例(54.2%), 女99例(45.8%), 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0~80岁年龄组共发生ADR 101例(46.8%), 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 2 给药途径 患者静脉注射204例(94.4%), 肌内注射12例(5.6%), 静脉注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给药途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3 累及系统或器官与临床表现 ADR患者以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全身反应多见, 共101例(46.8%), 明显高于仅单一系统反应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次为皮肤及附件45例(20.8%), 表现为皮疹;中枢神经系统39例(18.1%), 表现为头晕、头痛、抽搐等;消化系统20例(9.3%),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其他11例(5.1%), 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疼痛以及静脉炎等。

2. 4 中药注射剂种类构成 ADR涉及的中药注射剂以中心脑血管类为主, 共84例(38.9%), 其次为清热解毒、抗炎类61例(28.2%), 补益类46例(21.3%), 护肝类19例(8.8%), 止咳平喘类4例(1.9%), 抗肿瘤类2例(0.9%), 均明显高于其他种类,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中药注射剂虽然与传统中药材有所区别, 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仍需遵循“辨证施治”原则[2], 医生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严防禁忌证使用, 尤其是对于孕妇、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 要特别注意用药安全。婴幼儿的肝、肾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尚不成熟, 对药物的耐受性差, 代谢与排泄的周期相对较长, 因此要严格控制用药类型与药量, 避免引起中毒[3]。

临床中将中药注射剂ADR的原因归纳为:①药材质量:中药注射剂中的药材会受到产地、品种、土质、气候、采集时节、储存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②给药途径:中药注射剂通过静脉或肌内注入人体, 没有消化道系统的过渡会增加过敏反应的风险;本组研究中通过静脉注射的ADR发生率为94.4%, 明显高于肌内注射。③患者个体差异:有报道称[4], 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患者发生ADR的比例与药品的质量及剂量无关。

综上所述, 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以静脉注射为主, 发生人群以60~80岁为主, 以心脑血管类治疗药物为主, 在临床用药中要加强高危风险的安全用药, 避免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秀琴, 平杰, 潘书权, 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临床回顾性分析.河北医学, 2015, 6(21):1043.

[2] 李艳娜, 董杰, 陈颇静.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使用方法探讨.中国中医, 2013, 10(20):92-94.

[3] 孙长江, 葛建彬. 9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36):106-109.

[4] 刘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的不合理用药分析.西部中医药, 2014, 7(27):57-59.

[收稿日期:2015-07-30]

猜你喜欢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测研究
我院17种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内容变更调查分析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安全性系统评价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研究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安全用药
药品批发企业对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