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课“美”起来

2016-01-06 22:28赵红英
江西教育C 2015年11期
关键词:对折重合新知

赵红英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丰富多彩,无数的美也蕴藏在小学课本中,如:对称之美、比例之美、数形之美、构图之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蕴藏在教材中的诸多美育元素,使学生感受这种“数学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从而激发对数学学科的喜爱。

一、游戏激趣,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美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天性,具有自由、快乐、奇妙、生动、形象等特点的数学游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对问题探究的兴趣,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撕纸”游戏,让学生发现蕴藏在生活现象中的数学美。课伊始,教师一句“给你一张纸,如果是你的话,怎么玩?”学生顿时兴趣盎然,纷纷说出玩法。这时教师顺势说:“拿出一张纸,先对折,再沿着有折痕的地方撕下,会玩吗?大家玩一玩。”学生立刻行动起来,只见学生直接撕的,先画再撕的……个个神情专注,撕好了就赶紧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撕得好看的一脸得意,撕得不好看的害羞地笑。笑容在每个学生脸上绽放,快乐的气息充满着教室。

教师利用一个小小的撕纸游戏,唤醒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建立了“轴对称”“两边图案相同”的意识。对称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的认识经验已有一定积累。课堂上学习“轴对称”这一概念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学时先出示课本上列举的天安门、飞机、奖杯等物体,然后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左右两边或上下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这些物体,它们都是对称的。由此联想到还有一些物体也具有这种对称特征,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二、猜想验证,在实践探索中感知数学的美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的方法去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探索新知;学生在利用原有知识获取新知的过程中,主动探求、沟通、应用、完善的能力得到培养,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从而“创造”新知。

对学生来说,两边完全重合“是形成轴对称图形概念的最大干扰因素”。教学此部分内容时,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猜想验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由于课本里的图形不便于对折,所以课前准备了与教材相同的图形给每一名学生。课堂上学生争议等腰梯形和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提示学生折一折手中的学具,从而对已形成的认识进行验证、强化;学生的思维“误区”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折纸、验证、交流等活动,辨析“对折后重合”与“两边完全一样”的区别,深入理解轴对称“对折后重合”这一本质特征;多角度的观察与对折正五边形和圆,能让学生发现有些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不止一条,对称轴也不全是水平或垂直的方位。由此并引导学生利用纸和小剪刀剪一个轴对称图形,以及画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都要求学生在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去画,让学生在画、剪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完全重合”的特征,给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空间,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这样的设计,使得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参与学习,既发挥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又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判断有一定难度的图形,学生在跳一跳的前提下才能摘到果实,学生勇于探索、乐于思考的品质进一步得到激发。

三、阅读欣赏,在延伸拓展中感悟数学美

在数学课中新课标的一项基本要求就是落实延伸与拓展,只有延伸与拓展,课堂开放才能真正做到,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社会广泛联系学生才能明白。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古建筑是一种艺术,渗透在数学学科中,既是学习数学的好材料,又是渗透民族文化的好题材,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

在学生充分的感悟和理解轴对称图形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欣赏古今中外著名的对称建筑,并配上古典的轻音乐,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提供一系列美丽的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欣赏、判断,让学生视觉上充分地享受这些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带来的冲击,感受美、欣赏美,让学生在对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感受的同时,拓宽认识轴对称的价值。

建筑、自然界是美的,轴对称图形、圆、数字也是美的,数学更是美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每一位都要努力帮助学生练就一双发现数学美的慧眼,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知识,形成能力,成为有智慧的人!

责任编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对折重合新知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对折十次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电力系统单回线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
“买一送一”不等于“打对折”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
考虑暂态稳定优化的自适应重合闸方法
220kV线路重合闸运行分析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