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创新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2016-01-06 12:34刘树刚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8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教师队伍素质

刘树刚

当今世界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知识经济靠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又基于教师的创新素质。当前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本文试从分析当前一些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不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因素人手,结合本单位教师培养的做法,提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以期与同行交流沟通。

一、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教师观念与方法陈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受招生制度和评价制度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学生的考分,学校关注的主要目标是升学率。于是在教学工作中,研究最多的是学生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知识,课堂上的“满堂灌”和课下的重复性训练是教学的基本特征。

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没有思考,缺乏交流,没有形成对知识和隋感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学民主只是喊在口号上,写在文章中,没有落实到行动中。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被动,思维僵化,创新意识渐渐泯灭。

2.教师男女比例失调,不利于学生人格和思维的发展

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男教师仅占三成左右,这种师资结构直接影响了教育效果。一方面,学生越来越缺乏刚强、独立、勇敢、自信等性格特质。在一个女教师占主体的学校,学生的性格不可避免地受到安静、细腻、敏感等女性性格特点的影响。而男教师的性格更刚强、豁达、果断、灵活,在学生的兴趣、运动等方面,男教师比女教师更有优势。

另一方面,受女教师思维方式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容易按部就班,规范多,灵活少;模仿多,创造少。而男教师语言更加幽默,课堂气氛更加宽松,思维更具有逻辑性、开放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深入思考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二、促进教师适应创新教育发展的有效策略

1.以活动促学习,培育教师的刨新理念

我们分期分批地让教师到教育发达的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地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的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活动。回校后,教师们结合本校实际,总结和提炼外地的经验,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和教育改革活动,创新意识得到了增强。

为了进一步更新教师的观念,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及时购置最新的教育理论书籍,在教师中间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及时了解教育的最新成果,以期建设“书香校园”。作为对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奖励,我们为100余名教师订阅了专业期刊,同学科组教师经常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并阶段性地邀请教育名家来校与教师交流学习体会。

我们每学期举办一期教师论坛,每期论坛确定一个主题,教师围绕既定主题展开讨论,有意在论坛上发言的教师提前撰写发言稿,并上交学校教科所审阅。学校立足于教师的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教育经历,选出代表性的稿件在会议上交流。同一话题,不同教师的认识角度和理解程度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碰撞思维,共享智慧。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反思就看不到问题,没有问题,就谈不上改革和创新。我们要求教师围绕创新教育,每学期做一次集中性的教学反思,反思针对创新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学设计、创新的教学方式、创新的评价方式,尤其是如何立足于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从教师撰写的反思中遴选出质量高的作品编辑成册,再印发给每位教师学习和借鉴。

2.以课堂研究为载体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的创新。多年来,我们坚持课堂跟进,研究教师们是通过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达成创新教育目标的。

通过研究,我们引导教师这样组织教学内容:在贯彻学科《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适度增加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这类问题的思考难度不是太大,切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同时我们引导广大教师将当前与本学科相关的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嵌入课堂,让学生关注前沿问题和创新陛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不断创新,将来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的热情。

在教学行为上,我们引导教师摈弃传统的讲授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能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能交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对于那些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通过设计情景,以科学的方式提出问题,然后启发学生层层递进地思考,直至问题解决。我们鼓励教师经常为学生布置研究性的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查阅资料、集体研究等方式来完成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不屈不挠的研究精神。

三、对培养创新型教师工作的建议

1.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

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抓好教师的入门、培养工作至关重要,它关系着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当前,全国五大师范院校招收免费师范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从本单位的隋况看,免费师范生在工作态度、思维素质、研究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为创新教育的开展注入了活力。建议国家通过优惠的政策,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尤其是优秀的男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

2.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问的业务联系

作为一个师范生,应具有一定的职业意识,要了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目标、职业特点、职业技能和职业困惑,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准备,为今后走向教育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师范院校要和中小学在联合培养问题上想办法、出题目、搞活动,切实提高师范院校学生的从业素质。比如,目前部分省份举办的“高校师范类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就是一个连接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关系的桥梁,由于比赛选手要针对中学教材进行说课和讲课,选手往往请中学教师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高校和中小学问的业务关系,大赛中获奖的学生择业优势较大。

师范院校还要加强毕业生的教育实习工作,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加大对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教学业务指导力度,让实习学生充分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奠定基础。

总之,教师创新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遴选高素质的学生进入师范院校学习,通过课程设置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在教育实践中以创新教育的理念指导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只有这样,教师的创新素质才能提高,教育才能实现创新的目标,创新人才才能不断涌现。

(责任编辑 杨晶晶)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教师队伍素质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