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精神和态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6-01-06 12:35李双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8期
关键词:教研新课程专业

李双

教育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国民人文素质、新技术应用能力和民主进程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低的教育质量会影响到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竞争力,甚至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和谐发展。因此,只有以科研精神和态度做好教研工作,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一、秉持科研精神。提升教研新境界

所谓科研,即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所谓教研,即教育教学研究,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以教育理论为依据,用教育科学方法对学科教育领域的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意识的探索活动。

科学研究的精神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都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师能够将这种严谨的态度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那么在做教研工作时,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探索科研与教研有机结合的途径,既是学校提升办学实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是教师在教研工作中,应有“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实事求是”包含了科学精神的精髓,也给人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师只有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秉承“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善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或有根据的进行怀疑,并将科研的新成果充实到课程中,才可以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如果教师经常参加科研活动,也会开阔视野,更好地把握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的需求,发掘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以科研精神提升教研新境界的目的。

二是贯彻团结协作的科研精神,调动学生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而至。教师之间的谈话也从“今天你讲了几道题”,“今天学生作业完成的如何”,变成了诸如“今天你翻(翻转课堂)了吗”、“今天你慕(慕课)了吗”这样的一些“流行”的话语。虽然有玩笑的成分,但是在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以物理学科为例,实验可以说是物理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将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教学捆绑在课题研究和项目开发周围,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教师成熟的科研思想的熏陶下,在严肃缜密的科研气氛中,学生可以初步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探索生活的奥秘。

二、重视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所谓教师专业化,理论界有多种定义,肖川教授在《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中指出:具备教师专业资格是不具备教师专业资格的教师所不能代替的。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要是教学型的教师,还要是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模式悄然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困惑和新的问题。教师的素质成为限制课改深入发展的瓶颈。所以,课改要深入,学校要发展,首先就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一支比较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那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呢?

一是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加强研讨,提高备课的实效。备课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然而就是在这“司空见惯”的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对备课理解不清,目的不明;“贴标签”式备课,华而不实;割裂预设与生成,课堂走向两级等。所以,教师要突破传统备课观的桎梏,树立符合新课改的备课观。教师应该主要思考如何使学生得到最佳和最大限度的发展。通过教师间的研讨,预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年轻教师得到骨干教师的指点,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有所提升,也可以使骨干教师吸取年轻教师的新鲜理念,进一步完善自己。

二是从“听课、评课”向“观课、议课”转变。传统的听课、评课,听的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表达,评的是课的好坏及优缺点。传统听课、评课是否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影响,并不取决于评课者说了什么,而取决于讲课者认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观”,更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验课堂。“议”,则是一个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这就改变了讲课教师在评课中的“被评”地位,鼓励讲课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改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教科研工作,确保教师专业化的稳步提升,使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人,研究的主人,也解决了学校在推进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诸多现实问题,既满足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也适应了学校向高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三、教师专业水平是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教师是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营造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无不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较高的教师专业水平是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一是切实抓好课改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自2002年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社会各界都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各级各类培训,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打下了理论基础。课改的成败在教师,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培训的学生和教材都是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和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所以,要加强对培训学员的思想动员和政治教育,要站在政治的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保障主讲教师、培训学员和培训管理者三个方面的良好配合,让教师在培训中得到专业发展。

二是扎实抓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新课程实施水平。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研新形式,是传统教研的发展和深化,是迅速提高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促进课堂教育质量的提高。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在教学上进行了“学案”教学模式的尝试,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素质。教与学协调同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雅斯贝尔斯曾说:“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的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只有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实践的改革,才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地位,进而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杨晶晶)

猜你喜欢
教研新课程专业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