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临终关怀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6-01-07 20:19万晓光谢昀昀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医学院校现状

万晓光+谢昀昀

摘要:现如今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社会文明也紧随其后。人们的收入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对于生活质量和在被尊重中死亡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因此社会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量也开始增长。但是现在从事于临终关怀服务的人员并不是专业的,而是医院工作者所担任的。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医院工作者没有相关的关怀知识与技能,不能很好地满足临终人员的需求。这就要求医护学院在授课时要注意临终关怀知识以及技能的培训,本文将会根据临终关怀教育的近况、现存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对策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临终关怀Hospice;医学院校;教育体系;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2-0185-02

什么是临终关怀?hospice一词源于欧洲,在5—15世纪时期,修道院的周边设立了为旅途人士提供歇息和治疗疾病的地方,后来演变为临终关怀。现在所说的临终关怀是公共服务中一个特殊的服务,其团队组成有大夫、护理人员等,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得了绝症的人们和家属提供全面的安慰治疗、看护以及关怀,让病人在最后的时期能够安稳舒适地生活。

一、临终关怀服务发展现状

目前的医学模式随着医疗卫生的发展变化和疾病、死亡原因的改变而产生了变化。当前的医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人们对于医院最开始的要求是治好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要求医院有一个好的服务,因此医院要紧随社会发展的需求,重视临终关怀的开展。研究发现,临终关怀要求的产生是必然的,因为人们的思想意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进步,人们在自身以及社会环境的认识上有了一个提高,这是人们在思想进步的时期提出的合理要求。

临终关怀是一门新起的科目,一方面,我国在临终关怀方面的专业人士还比较少,尤其是在一些二线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医院更是缺乏。另一方面,我国医院中的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这门科目中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掌握较少,在这方面缺乏全面的了解,没有办法满足临终人士的需求,胜任不了这份工作。如果不进行临终关怀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努力填补这方面专业人士的空缺,仅仅让医护人员依靠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开展临终关怀工作,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失败,无法让临终者在最后的阶段舒适安稳地生活。所以,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建立完备的临终关怀机构,加强临终关怀的教育,有尤其是专业上的教授,在医科学院成立临终关怀专业并且开展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帮助病人转移注意力,解除他们心中的恐惧和焦虑,并且要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防止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消极的影响,让他们怀着一颗热情友好的心去开展工作,帮助临终者。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防止他们在工作期间侵害了患者的权利。不仅是学生要接受临终关怀的学习,在职的医护人员也应当要进行学习,学习成功的人员要及时分配到各大医院和社区中,以此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医学院校临终关怀教育体系的构建

临终关怀课程的开展与医护人员的培养应该在医学院校引起广泛重视,一些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对临终关怀专业非常重视,几乎都开设了相关的课程。自从我国在天津设立了首家临终关怀机构以后,各地都开始建立起了临终关怀机构。经过各方的支持和帮助,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持续发展起来,但是对于这方面教育情况的报道还是很少。从这方面可以看出,临终关怀的教育在各高校还没有引起重视,各本科医学院校依旧以培养医学人才为人才培养的重点。

我国对于临终关怀的认识相比较国外来说还是比较低的,教育制度仍不健全,因此急切需要进行临终关怀的教育。但是因为政策和教学能力等一些原因,我国的临终关怀课程在上课时间、授课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多的缺陷。临终关怀教育应当首先针对已上岗的医护人员,这是首要环节,让学生接受临终关怀教育是关键环节。怎样在医学高校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是一个长远而又繁重的任务,需要从多方面考虑进行。

1.加强师资力量。英国的临终关怀课程的教师是由已经上岗的护理专家来担任的,但是我国的临终关怀护理人员的学历普遍较低,并且没有经过教师资格认证,没有能力担任该课程的授课老师。因此我国的临终关怀课程教师主要由其他课程的授课老师担任的,没有实际的临床经验,这就导致该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学生的实践经验缺乏。所以,在这样的境况下,我国应该知道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选出经验丰富受过专业教育的人才,以此提高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让临终关怀专业有足够的教师进行授课。

2.从临终关怀的课程学时的要求来看。怎样保证临终关怀课程的学习时间,并且与所有专业保持相同的学习时间是所有医校所要面临的问题。有人觉得,大一新生在入校之前直接接触死亡的机会少并且没有实践经验,面对死亡没有抵抗心理,应该在大一开设临终关怀的课程;也有人认为,临终关怀这门课程所要涉及的知识广泛,包括心理学、护理学等,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用到各学科的知识以及实践经验,而新生显然不符合学习的要求,只有高年级的学生才可以很好地进行临终关怀课程的学习。但是不同的院校之间教学状况有所不同,什么时候开展临终关怀教育应当因校而异。至于学习的内容上,应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所改动,适当增减内容。

3.关于教育方法。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我国大部分学校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在实践上的教学依旧比例过少。根据国外教育的经验,体验式课堂对于实践经验少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更好地学习技能。因此,我国的课堂教学应该有所转变,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学习技能。

(1)课堂讲授。教师在教学时应当以理论教学为主,按照要求传授临终关怀的相关知识,并且适度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创造一个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深层理解。(2)情景模拟。设置各色各样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扮演医生、患者以及家属,让学生在情境中对死亡有深层的理解和正确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脆弱,以此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老师在备课时也要设计不同的临床案例,让学生感受不同疾病带来的结果,让学生了解处理的方法。(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和辩论在课堂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课堂上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情景模拟,还应该适当加入分组学习的方式。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争辩中交换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小组的分配应该按照班级人数,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否则就达不到人人发言、人人参与的效果。讨论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围绕临终关怀这一话题,展开深度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激励学生踊跃发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正确看待死亡,树立正确的死亡观。(4)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医护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其主要途经有:定时带领学生去临终关怀社区、医院,让学生通过实际感受病人的需要,并且可以对临终者进行一些适当的关怀;促使学生参加一些临终关怀的专家开展的讲座,或者在网上了解相关知识,观看相关的视频,加深对于临终关怀的了解;组织学生踊跃参加“世界临终关怀及舒缓治疗日”主题实践活动。(5)临床带教。临床带教是临终关怀教育中一个实际有效的方式,组织学生到一些有名的临终关怀机构去参加实习,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向结合,加深对于知识的应用,深层次地了解临终关怀工作的实际情况。

4.对于学习结果的考核方法。现在的医学院校几乎全部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最终评价,而没有加入实际操作的考核。临终关怀最终学习的目的就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运用好学习到的知识,去帮助临终者以及病人家属,因此笔试这样的考核方式根本不能真实地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改变原有的考核方式,在理论考试的同时还要加入临床实践、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检验。

三、医学院校临终关怀的教育体系的意义

临终关怀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环境中必然会出现的一个行业,各学院应该将临终关怀这个课程尽快地开设起来。该事业的发展是社会不可避免的一个趋势,它在卫生保健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在中国的发展能够满足所有临终者的需求。

临终关怀是一门结合病人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的新专业,它是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合理的临终关怀课程的开展,对于培养出专业人才有着以下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面对死亡时不惊慌,从容应对人生必须要经历的事件。

2.有利于缓解他们面对死亡时心中的紧张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帮助他们形成高升的人格。

3.有利于学生形成生命可贵的观念,让他们体会到临终者的心理,从而对这个行业产生浓厚的感情,在服务临终者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我国在临终关怀的教育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在这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例如没有完整的科学的教材、师资力量薄弱、经验不足等。所以,临终关怀的教育还需要深度地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进步和前进。

参考文献:

[1]严勤,施永兴.中国临终关怀服务现状与伦理探讨[J].生命科学,2012,24(11).

[2]顾恩平.高职护理专业“临终关怀”教育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9(3).

[3]李惠云,王琳,周立颖,等.医学院校应加大“临终关怀”授课力度[J].中等医学教育,2001,19(1).

[4]张杰,彭琰,王治仁,等.中日两国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老年临终关怀教育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医学院校现状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