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获得感”?

2016-01-08 00:24陈鲁民
政工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陈鲁民辛勤耕耘天道酬勤

陈鲁民

如何增加“获得感”?

陈鲁民

今年的“两会”,有很多代表、委员都反复提到“获得感”,这也是近来非常时髦的一个流行语,大家对“获得感”津津乐道,心向往之。怎样增加“获得感”?这既是政府的事,也是我们个人的事,政府责无旁贷,个人也要想方设法增加自己的“获得感”。

多获得是增加“获得感”的关键,没有获得,“获得感”就是一句空话。存在决定意识,“获得感”就是获得的主观感受,获得越多,“获得感”就越强。财富、知识、名声、学业、成就、感情等,都是获得的重要内容,也都来之不易,要通过不懈努力拼搏奋斗才能获得。我们就是要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不吝惜辛苦的汗水,用智慧和劳作,换来方方面面的收获:奋斗拼搏的人收获成功,勇于登攀的人收获高峰,辛勤耕耘的人收获五谷,好学不辍的人收获学问,执着追爱的人收获爱情,乐善好施的人收获美名,坚持锻炼的人收获健康。收获多了,成就大了,腰杆硬了,就会换来钱包更鼓、房子更宽、车子更靓、信心更足、热情更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就会明显提高,“获得感”就会愈加强烈。

保持良好心态,既自强不息,又知足常乐,是增加“获得感”的重要条件。“获得感”要与时俱进,多多益善,那就要坚决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勇于创新,不落窠臼,不断把自己的事业推向前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争取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有进步,自然也会每天都有“获得感”。另一方面,我们又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这就要做到知足常乐,不为获得的过慢而烦恼,不因获得的过少而沮丧,始终保持达观的人生态度。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无论干什么事要想获得成功,须天时地利与人和才行。只要你努力了,尽心了,该干的都干了,不留遗憾了,那就没有必要计较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不必为一时一事的败落而耿耿于怀。多看看自己的进步,回头数数自己的脚印,就会发现,不知不觉间,自己已做了那么多事情,有了那么多的收获,“获得感”就会油然而生,这就是境由心造的道理。

把自己的获得与国家民族的获得相结合,把自己的“获得感”融入到全社会的“获得感”中,是我们增加“获得感”的不竭源泉。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融入浩瀚无际的大海中。一个人也是如此,也许我们个人一时的获得不尽如人意,“获得感”不那么强烈,但看看亲朋好友的获得、同事邻居的获得,想想国家民族的飞速进步、全社会的迅猛发展,作为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就会激发强烈的自豪感与“获得感”。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宁泽涛获得世界游泳冠军,不是同样也让我们激动不已,与有荣焉?如果能有这样的思维与逻辑,国荣我荣,民得我得,那我们的“获得感”就会源源不断,与日俱增。特别是一个党员干部,更应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襟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为群众的获得而殚精竭虑,宵衣旰食,以百姓的“获得感”为自己的“获得感”,那么,他所享受到的就不仅仅是自己那一点微不足道的“获得感”,而是像海洋一样无边无际的“获得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道酬勤,功不唐捐。愿所有努力拼搏奋斗的人快乐幸福。

【作者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陈鲁民辛勤耕耘天道酬勤
笑是最划算的养生
奔跑吧,天道酬勤
《杂文选刊》2016年7月精彩推荐
“天道酬勤”无关勤奋
后来我们在朋友圈里活得牛哄哄,可我更怀念在一起傻呵呵的年岁
中外教育殊途同归“天道酬勤”
词语聚焦
乡村即景
我生长的地方
何群:在辛勤耕耘中寻找梦想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