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2016-01-09 01:50苑晓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2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

王 强 苑晓春

山东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1)神经内科 2)内科 聊城 252000

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王强1)苑晓春2)

山东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1)神经内科2)内科聊城252000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84例ACI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2)加用阿托伐他汀片,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片+盐酸小檗碱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结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TG、T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IMT值、Crouse积分、不稳定性斑块数目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ACI患者的血脂水平和Crouse 积分,具有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ACI);盐酸小檗碱;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大量研究[1-2]显示,不稳定性斑块是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素,对斑块的稳定性给予及时合理干预已成为治疗和预防脑梗死的关注热点。本研究采用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CI,显示两药联合应用不仅能够降低阿托伐他汀的用量,还具有优于单纯给予阿托伐他汀的降脂作用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纳入标准(1)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6)》[3]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检查证实;(2)发病时间≤48 h;(3)经颈动脉彩超明确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4)参加治疗前60 d内未服用过任何降脂药物;(5)医院伦理会研究同意,且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1)合并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凝血指标异常者;(2)心源性脑梗死;(3)证实为非动脉粥样硬化的其他原因造成的脑梗死;(4)不明原因脑梗死者;(5)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6)治疗期间无法严格遵照医嘱用药者。

1.3一般资料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3-09-2014-09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52~76岁,平均(62.7±12.4)岁;长期饮酒史7例,长期吸烟史28例;合并高血压34例,糖尿病30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54~74岁,平均(63.1±12.2)岁;长期饮酒史6例,长期吸烟史26例;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29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治疗方法常规治疗方法参照《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4],2组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相同,包括根据患者病情管理血压、血糖、血脂等,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酒,预防并处理吸入性肺炎,给予抗凝剂、抗血小板聚集剂等进行早期溶栓处理。抗凝治疗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商品名:拜阿司匹林;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78;规格:100 mg×30 s)100 mg(1片)/次,1次/d,晚饭后温水服用,不可空腹服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加阿托伐他汀钙片(商品名:立普妥;生产企业: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20050;规格:10 mg/片)40 mg/d,口服;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口服,盐酸小檗碱片(生产企业:阿特维斯佛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1320;规格:0.1 g/片)0.4 g/次,3次/d。

1.5观察指标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清晨空腹抽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与不稳定性斑块数目,将两侧各孤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最大厚度相加即可得Crouse积分。软斑、混合斑、溃疡型斑块为不稳定斑块;扁平斑、硬斑为稳定斑块。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6个月后,2组TG、T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HDL-C未见明显变化(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情况 (±s,mmol/L)

表1 2组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情况 (±s,mmol/L)

组别nTCTGHDL-CLDL-C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24.92±0.874.15±0.66①1.62±0.771.40±0.92①1.20±0.181.42±0.25①3.22±0.572.08±0.66①观察组424.98±0.883.30±0.82①③1.67±0.781.08±0.87①③1.19±0.221.17±0.21②3.15±0.551.62±0.77①③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P>0.05;③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超声检查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总最大厚度之和(Crouse积分)、不稳定性斑块数目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IMT值、Crouse积分以及不稳定性斑块数目也略有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s)

表2 2组治疗前后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s)

组别nIMT值(mm)Crouse积分(mm)不稳定性斑块(个)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21.11±0.151.05±0.14①10.21±5.8010.15±4.57①1.29±0.541.17±0.74①观察组421.08±0.220.93±0.20②9.87±4.927.12±3.27②1.22±0.470.95±0.77②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医学界普遍赞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5],另有研究结果[6]显示,长期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诱因。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和抗炎作用,能够稳定颈动脉脉粥样硬化斑块,且有文献[7]报道,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d)能够稳定乃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伴随增高的肝损害、肌肉溶解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限制了其临床推广应用。盐酸小檗碱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和作用机制不同于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本研究中,观察组阿托伐他汀服用剂量为对照组的1/2,在获得更优效果的同时,联合用药降低了阿托伐他汀服用剂量,不仅可以降低大剂量服用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也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因素非常多,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及脂代谢异常等,且作用机制复杂。大量研究[8]认为,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促进因素,且LDL-C是启动因子,特别是在HDL-C降低、LDL-C升高时,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是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脑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药物,它能够抑制胆固醇合成,并通过多种机制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治脑卒中发生。近期的临床应用实践显示,他汀类药物治疗剂量加倍只能增加降脂幅度6%~8%,长期坚持服用的脑卒中患者中也有约1/5出现心脑血管事件。

医学界越来越倾向于赞同稳定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有学者[9]认为,盐酸小檗碱可以细胞外信号激酶(ERK)信号通道稳定LDL-C受体mRNA,促进肝细胞LDL-C受体表达,进而实现降脂作用。其降脂作用机制不同于他汀类药物,但具有有效降低LDL-C和TG的作用,对HDL-C作用不明显。综上所述,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ACI患者的血脂水平和Crouse积分,具有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参考文献

[1]李娜,任长虹,孙菲,等.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变化[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5):268.

[2]燕双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9):79.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88.

[5]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6]陈日升,李英明.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1):1 331-1 332.

[7]赵晓晖,周媛,陈翠荣,等.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18(5):380-384.

[8]马璟曦,蔡敏.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3,42(16):1 835-1 836;1 840.

[9]蒋美媛,庞明,黄东挺,等.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10):1 325-1 326;1 328.

(收稿2014-12-20)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5)22-0020-02

猜你喜欢
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