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2016-01-09 01:50孙景芝王宏桥通讯作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2期
关键词:诊断脑梗死

孙景芝 王宏桥(通讯作者)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 青岛 272000

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诊断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孙景芝王宏桥(通讯作者)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青岛272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抽取2012-06—2014-06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年龄大小分为观察组(60岁以上)78例和对照组(60岁以下)42例,所有入组患者均常规给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部血管超声(CUS)检查,对比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联合应用的价值和意义。结果经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发现,观察组其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和脑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且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颈部血管超声(CUS)检查发现,观察组其颅内前循环狭窄发病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脑梗死的过程中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部血管超声(CUS),不仅简单、快捷和方便,且有利于发现病因和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部血管超声(CUS);脑梗死;诊断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部血管超声(CUS)检查技术由于其无创伤、无辐射、操作方便的特点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为脑梗死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1]。本研究将120例考虑为脑梗死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均分别给予TCD和颈CUS检查,取得一定研究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抽120例于2012-06—2014-06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考虑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5例,女55例;年龄35~80岁,平均(53.6±13.2)岁;发病时间5~48 h,平均发病时间(5.6±2.2)h;临床症状:剧烈头痛25例,脑膜刺激征35例,意识不清29例,昏迷3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经过CT、MRI确诊。入组患者否认既往有房颤、心脏瓣膜病病史。依据患者年龄的大小分为观察组(60岁以上)78例和对照组(60岁以下)42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部血管超声(CUS)检查。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仪器与方法入组的患者均常规给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部血管超声(CUS)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具体操作为:应用德立凯公司(深圳)提供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检查前将探头频率设置为2 MHz。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然后用检查探头对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及颅内段椎基底动脉进行检查,检查位置按照颞窗、眼窗和枕窗的顺序。检查过程中注意记录各检查动脉的血流速、流动方向、频音、频窗等多项内容,并根据检查的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压颈实验。颈部血管超声(CUS)检查具体操作为:应用通用公司(美国)提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检查前将频率脉冲设置在3~12 MHz。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并保持头略呈后仰姿势。然后将检查探头从颈根部沿着前、后、侧三个方向分别对患者双侧的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血管进行检查。

1.3评价方法将获得的资料由超声科及神经内科有经验的医师进行阅片和分析,并对发现问题的相互关系进行评价。其中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手册》[2]制定的标准对患者颅内血管狭窄、颈内动脉狭窄和脑动脉硬化情况进行评价。应用颈部血管超声评价患者颅内、颈部血管狭窄和斑块情况,评价内容主要观察患者血管内膜与中膜厚度。内膜增厚表示其厚度> 1.0 mm,斑块形成表示斑块表面纤维帽与血管外膜前缘之间距离>1.5 mm。

1.4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TCD检查发现,观察组其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和脑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且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CUS检查发现,观察组其颅内前循环狭窄发病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且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TCD和CUS诊断结果比较 [n(%)]

3讨论

最新研究资料显示,随着我国老年化进程的急剧加快,每年因脑梗死而就诊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且其发病几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已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巨大麻烦和负担。脑梗死其发病的主要原因考虑是与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有关[3]。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一旦发生脑梗死,其临床症状典型,病情危重,往往预后很差。因此在治疗脑梗死时必需在第一时间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这样才有可能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减少对患者的影响。脑梗死的检查手段很多,但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取的是影像学检查,而TCD和CUS检查技术因其无可比拟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并被作为脑梗死的诊断的参考依据[4]。TCD其主要是探查患者颅内各支血管的血液流向、血流速度及观察其频谱形态来对颅内大血管和各支小血管是否存在动脉硬化斑块及狭窄或闭塞做出判断的[5]。有最新研究资料显示,以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标准的话,则采取TCD检查则其灵敏度科接近90%,而特异性则可接近96%,在对颅内动脉是否存在狭窄问题上具有显著的检出率[6]。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颅内及颈部的血管无直接显示作用,但其可了解患者各级动脉内斑块的情况及血管内中膜至外膜之间的距离,从而对各级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闭塞做出判断[7]。和动脉血管造影(DSA)相比,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技术由于其无创伤、无辐射、操作方便的特点更容易被患者和家属所接受,且可在床边直接操作,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高了便利条件[8]。目前临床对脑梗死的研究比较透彻,认为脑梗死的发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以老年人好发,且和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但最近数据显示近几年有年轻化的趋势,考虑和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关,值得社会的广泛关注[9]。在诊断脑梗死的过程中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不仅简单、快捷和方便,且有利于发现病因和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10]。

4参考文献

[1]缪旭云,胡智伟.179例脑梗死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部血管超声(CUS)的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5):135-136.

[2]罗英.多普勒超声辅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4):479-480.

[3]朱红强,周茜.颈动脉血管超声对脑梗死临床诊断价值[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2(4):293-294.

[4]梁志强,鲁艳秋.彩超与经颅联合应用检查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临床探讨[J].河北医学,2014,20(7):1 183-1 184.

[5]Hoi Y,Wasserman BA,Xie YJ,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volumetric flow rate waveforms at the carotid bifurcations of older adults[J].Physiol Meas,2010,31(3):291-302.

[6]张芙蓉,刘峰,刘广忠.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3,53(37):97-99.

[7]张玲云,郑雪,张国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流阻力指数的临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2):156-158.

[8]鲁杨,方乐,闫亚韵,等.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动脉狭窄与CT脑血管造影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115-117.

[9]耿建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4):386;387.

[10]李效寅,李群策.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1):48-50.

(收稿2014-11-21)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5)22-0049-02

猜你喜欢
诊断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