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欧阳林老师:批判性思维进入高中语文教学,老师需要走向理性和专业

2016-01-10 06:43
新校长 2016年8期
关键词:季氏富人批判性

近两年来,批判性思维在中学语文界渐渐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整体来看,呼吁的多,实践的少;观望的多,真正了解的少。许多人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尚停留在字面意思和感性层面。笔者在多年前开始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现将我多年来的一些经验、教训写出来,请大家指正,也供初学者借鉴,以便少走点弯路,少犯点我曾犯的错误。

为什么语文教学需要批判性思维

1.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人们对批判性思维常常存在误解,认为批判性思维旨在发现他人错误、寻找弱点,想到的是批评、指责、否定。

其实并非如此,“批判性思维”里的“批判”一词,不是“全盘否定”,更不是“批斗”,而是“扬弃”。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综合的系统性思维,是为了决定自己应该相信什么或应该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

批判性思维者面对信息经常会提三个提纲性问题:

(1)有真的理由吗?

(2)这些理由是充分合理的吗?

(3)还有别的说法吗?

批判性思维让人不感情用事,不盲目下结论,不武断,不随便否定他人;直面现实,追求真相,寻求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案,体现的是理性精神。其实质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善于反思、崇尚怀疑和批判、积极进取、不断变革。批判性思维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和理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社会和公民所必需的核心素养之一。

2. 语文教学需要批判性思维革弊端、补不足

长期以来,无论是社会还是语文教师自身,对语文教学现状满意的不多。几次的教学改革,并未能真正改变语文教学中的深层问题。

一是片面重感悟和理解,强调“语言之美”“文学之美”的熏陶和感染。从教材看,篇目以散文、诗歌为主,思想、论述类文章偏少,抒情、叙述、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抒情中以悲伤、怨愤、回避(隐逸)为主流。从教学看,“我告诉你应该怎样理解和感受”,灌输方式教学依然统治着语文教育界。

二是重单篇文本教学,忽视主题研究或任务型阅读的教学。单篇文章教学强调精读精讲,文本抠得细,缺少主题拓展,缺少不同观点的碰撞和思维的延伸,学生思维难以得到发展。

三是重知识教学,缺少思维能力培养的意识和有效措施。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会传授一些文体知识和写作知识,以为学生具备了这些知识就会形成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种知识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是静态的结果,而不是思维的方法。

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接受式为主,所获得的知识和感悟多是一种点状结构,各信息点浅显而散乱,缺少联系,导致的结果是知识碎片化,思维浅智化,学生缺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不否认以审美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教学内容和方式,而是用以思维为核心的理性教育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让语文更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学需要感性与理性双翼齐飞。

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实践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其教学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四种教学形式,分别是批判性思维教学、学科渗透式教学、辩论课程、项目研究课程。这里主要介绍前两种形式。

1.批判性思维教学

批判性思维教学是独立于学科的,以案例教学为主,以批判性思维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型。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系统的复杂体系,我们课时也有限,在进行独立的思维教学时,不可能全面、系统和深入,只能选择最基本的内容组织教学,比如逻辑思维中的概念与判断、归纳推理、因果推理、演绎推理等。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知识是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比如概念。概念是思维的起点,是构成判断(命题)和论证(推理)的最基本要素,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概念,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清晰的概念是理性思维的前提。争论以及矛盾的产生很多时候是一个概念问题,而概念模糊是我们中国人致命的思维弱点。

有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写了一篇文章,表达的观点是“替富人说话,替穷人办事”,理由是如今社会上有仇富心理,有一批人反对保护富人,准备打倒富人,再次剥夺他们,有这么多人反对保护富人,他更觉得有保护富人的必要。并说为富人说话不仅是为了富人,更是为了大多数的穷人,因为他们最终也要变富,如果把富人都打倒了,穷人也就没有前途了。

这篇文章遭到一些人的批判,因为不少人认为有的富人“为富不仁”,或者是通过非法的途径致富,这样的富人为什么要保护?此文中“富人”的意义模糊不清,导致了论证和结论出了问题。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这里所说的富人不包括贪污盗窃、以权谋私、追求不义之财的那些人,而是指诚实致富,特别是举办企业致富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我愿意为这样的富人说话,那些是寄生虫甚至害虫的不在此列。”但是他所说的“社会上有仇富心理”,这里的富人是指所有的富人还是特指诚实致富的人呢?作者依然没有讲清楚。前后富人的内涵只有讲清楚了,说明要保护的富人是诚实致富的人,而不是那些“寄生虫甚至害虫”,那么他的批评者会少得多。

比如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常常被误用,典型表现之一便是学生作文中的堆砌事例法。这种方法是以例代证,认为举了几个事例就可以证明观点了。

例如:海伦·凯勒在十九个月大时因患猩红热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因为她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最终功成名就;居里夫人历经艰苦,因为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所以,我们要想成功,就应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这个论证运用了归纳法,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有说服力吗?没有。其一,所有人的成功都是因为有了勇气吗?不一定。其二,有了勇气就一定可以成功吗?不一定。其三,海伦·凯勒和居里夫人的成功是因为有勇气吗?未必。

再如演绎推理法,它包括直言推理、选推理、假言推理三种形式。这三种推理形式和科学归纳法、因果推理法是议论文写作中常常用到的基本推理方法。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并不教这些,讲论述文阅读和议论文写作时,讲的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讲论证方法一般是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这些知识只是写作的陈述性知识,告诉我们的是议论文的写作特征,并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分析论证(推理),如何得出结论,并不能让学生真正会写作文。

教给学生推理的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如何讲道理。但是真实的写作常常并不是完整的演绎推理法,而是省略的形式,只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依然不能满足教学和写作的真实需要,我们还要学习批判性思维的知识,懂得寻找隐含的假设,知道有哪些逻辑谬误,如何进行合理的推理,如何确认材料的真实性,等等。

2.学科渗透式:阅读教学

学科渗透式教学是指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语文学科教学,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组织阅读和写作教学,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根据文本的不同,又可以分成两种课型。一是典型的论述类文本,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其论证思路,同时学习文本中包含的批判性思维知识;二是非典型性文本,包括文学类文本和其他非典型性文本,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解读。

(1)典型性文本教学

如《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主要讨论季氏将伐颛臾的事情,由此引出的论题有两个:

季氏是否应该讨伐颛臾?

对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冉有、季路应不应该承担责任?

结论分别是:

不应当伐颛臾;

冉有、季路应该承担责任。

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有三: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

这里运用了演绎推理法,但省略了大前提,其完整的推理形式应该是:

大前提:东蒙主不应该讨伐,邦域之中不必讨伐,社稷之臣没理由讨伐。

小前提:昔者先王以颛臾为东蒙主,颛臾在邦域之中,颛臾是社稷之臣。

结论:所以,季氏不应该讨伐颛臾。

在这个推理中,孔子提出了一种价值观假设作为大前提,如果它被大家普遍所接受和认可,结论就会成立。这个价值观假设冉有、季路是否赞同呢?冉有说:“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他不赞同,这句话隐含了一个价值观假设,把它找出来,还原一个完整的演绎推理形式:

大前提:对季氏构成威胁的对象应该加以讨伐。

小前提: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对季氏构成威胁)。

结论:应该讨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典型文章,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它的思路,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它的推理过程,同时也可用它为范例,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详细内容见《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5期《学习儒家经典应运用批判性思维》)

(2)非典型性文本教学

如《六国论》,属于议论性散文,运用了一定的论证方法,但又不严密,是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典范文本。教学包含两大模块:理解与质疑。通过下列一组问题来组织教学设计:

理解文本

①《六国论》讨论的话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②苏洵用什么事例来证明他的观点?用了什么推理方法?

质疑文本

①你认同苏洵的观点吗?还有别的观点吗?理由是什么?

②文中的论据真实可信吗?理由是什么?

③文章论证充分(或合理)吗?三国灭亡归因于赂秦,这样合理吗?

④《六国论》的论据和论证有这么多问题,可是本文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篇?苏洵可是战国社会问题的专家,他的笔下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尽符合史实的叙述以及不合逻辑的议论呢?

3.学科渗透式:写作教学

写作是一种整体思维,批判性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常常是动态和系统的,而每一次写作教学只能重点就某一点展开教学,因此,每一次写作教学都是片面的、充满遗憾的体验。只能努力去构建较为完善的批判性思维写作教学内容,学生在经过这样的系统学习之后,思维水平和写作水平会有明显的提高。

例如,概念的阐释运用案例法,让学生分析不同语境下概念的不同内涵,学习根据不同的事例提炼概念内涵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进行概念类材料作文的写作训练。

溯因推理法的运用以《五人墓碑记》为样本,学习溯因推理法的思维流程和原理,溯因推理是指在现象与预期不符或感觉有矛盾时,比如新现象、异常现象的出现,要形成假设,进而用这个假设解释这些现象。这个教学设计训练学生分析现象的能力。

思辨性材料作文的审题及立意训练从不同角度理解所给材料进而立意的能力,请看这个作文材料:“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第一五·一九)可以有怎样的立意?

首先是联系现实,理解孔子,其意为:有素质有修养的人为自己没有能力而感到忧心,不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在孔子看来,人之所以应当力学励行,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人格,与他人的知否不相干。所以君子以“无能”为病,恨自己无能、不长进,不会去计较旁人是否知道自己。现实中,有些人埋怨别人不理解、不赏识自己,认定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因而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其实,人如能反求诸己,尽其在我,提高自己的能力,加强自己的修养,便可过得踏实而自在,不会天天活在别人的看法里而痛苦愁怨。

然后是质疑,如果自己确实有能力没有得到任用怎么办?毛遂自荐怎么理解?根据这种反例,我们可以推出新的观点:既重视自身才能,也重视推销自己的才能,让自己为他人所理解赏识,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智,将抱负施展于天下。

批判性思维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应注意学生思维的起点,不能操之过急

国内的高中生在小学和初中没有接受过批判性思维训练,他们的思维习惯于灌输式教学,喜欢有标准答案,不习惯独立思考;看问题常常停留于表层,不善于深入思考;思维感性化、碎片化,不善于富有逻辑的理性思考。如果直接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语文学科教学,很多学生能力跟不上,会很不适应;很多批判性思维的知识学生不知道,也会使教学难以推进。

因此,首先应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让学生有一个思维适应的过程。

2.应运用一些技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缺少经验的教师组织教学时,可能会自己将问题按照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全都设计好,只是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做可以向学生展示批判性思维的流程,但是这是用教师的批判性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教师需要学习和运用一些提问技巧激疑,有设置问题情境、寻找反例、制造矛盾、追问为什么等方法。学生在起疑后,就会主动思考,去探究原因,寻找更合理地解决问题的方案,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教师只是起到助产师的作用。

3.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以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教学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系统性的反省思维,但它远比反省思维的内涵要丰富得多。对批判性思维有了整体认知之后,才能更为轻松地驾驭教学,指导学生。因此,最好能较为系统地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有关知识。

批判性思维会让人感觉到思维的乐趣,享受精神成长的快乐。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语文学科教学中,教者会学会独立思考,不再盲从,不再依附于教参或者某位大家、某种理论,使教学从经验走向专业发展之路;学习者会品尝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主动阅读、主动思考,形成独立的品格。

猜你喜欢
季氏富人批判性
有话如是说
季氏姐弟:华人中的翘楚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富人治村”:好得很,还是糟得很
像富人一样去思考——读《富人是如何思考的》
自比乌龟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渐富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