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2016-01-11 16:04
科学家 2015年8期
关键词:污泥

国内首款可变结构无人机将上市

国内首款消费级可变结构、易于折叠收纳的四旋翼无人机TRANSDRONE A4近日将在北京发布。致导科技CEO李晓宇表示,未来五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规模将达到673亿美元,圈内竞争会非常激烈。

TRANSDRONE A4的外观设计有别于传统无人机,变形折叠后仅为288*204*71毫米。据了解,无人机机体的结构,特别是可变形结构是现阶段消费型无人机研发的一大难点。致导科技的研发团队成功将折叠后的无人机尺寸控制在了一张A4纸的范围内,这也是产品型号的由来。任何普通背包都可以成为它的收纳箱,而仅1500克的重量可以轻松携带。

TRANSDRONE A4配备自动抗干扰控制器,令无人机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飞行得以实现。此外,TRANSDRONE A4还能够快捷的安装gopro3、gopro4等专业相机,并通过WIFI与手机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多种或专业或有趣的附加功能。比如:实时高品质图像传送、实时飞机状态监控、智能航向定位与变更等。

来源:人民网

污泥无害化处置利用开创新技术

近日,在湖北咸宁市开展“电渗透污泥高干脱水技术”技术成果鉴定会,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凯军教授等认为,该技术为污泥减量提供了新技术和设备。

市政污水厂处理后产生的污泥,含水率高达80%-95%,并富含有机质和重金属污染物,处理不当就会成为二次污染源。“该技术由桑德旗下湖北合加、海斯顿联合开发,将电渗透和板框压滤相结合属国内首创,污泥高干脱水技术整体水平达国际领先。”王凯军说。

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孟龙介绍道,电渗透污泥高干脱水技术是把污泥置于直流电场中,使污泥颗粒和水分分别向阳极、阴极定向迁移,外加挤压过滤,实现固液分离,能脱除污泥的间隙水、毛细水、吸附水等。降低污泥含水率并无需投加任何化学药剂,在该过程中还可以回收热能,降低成本。

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工李艺表示,该技术稳定性好、电能转换效率高、工艺系统简单且操作管理方便,为污泥后续处理处置和利用提供了保障。

来源:中国科技网

上海生科院发现DDB2影响骨癌细胞功能的新机制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特征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早期诊断率低、手术根治的5年生存率低。近期,国际学术期刊Biochemica/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陈雁研究组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DDB2通过参与PAQR3的泛素化降解从而影响胃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陈雁研究组长期致力于孕酮和脂联素受体家族成员PAQR3的研究,已发现PAQR3能通过在空间上调控细胞内关键信号通路影响多种细胞功能,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DNA损伤结合蛋白(简称DDB2)参与DNA损伤位点的识别,它是着色性干皮病组E基因的产物,也是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的重要基因之一。目前关于DDB2是否参与调节PAQR3的降解及其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还不清楚。

陈雁组博士生乔珊珊等人发现PAQR3的降解主要是在CUL4A-DDB1-DDB2这一E3复合体的作用下通过泛素化降解途径发生的;过表达DDB2会促进PAQR3的泛素化降解,引起PAQR3蛋白水平的下降,从而激活ERK和P13K/AKT的下游通路。在胃癌细胞中敲减DDB2后,PAQR3的蛋白水平上升,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过程均受到抑制。这一工作揭示了DDB2不仅是PAQR3的转录后调控因子,而且通过调控PARQ3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为未来胃癌的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来源:生物360

中韩科学家研制出“基因改良猪”或可用于人类食用

中韩团队合作完成“通过基因小范围改良生产超级瘦肉型猪”项目,研制出的“双肌性状公猪”可能成为第一批被批准用于人类可食用的基因改良动物。

据了解,研究团队利用新一代基因组编辑技术及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不依赖于外源DNA序列的导入,模拟大动物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yostatin,MSTN)的自然突变,获得双肌性状公猪,其均表现出肌肉超表达特征。

MSTN是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其活性的丧失表现为动物的“双肌”性状。然而,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MSTN基因突变的猪。为引入MSTN突变,研究团队利用TALEN基因编辑技术,通过构建与核酸内切酶的融合蛋白,在特异位点打断目标基因DNA序列并在该位点进行DNA编辑修饰操作。研究团队设计构建能高效敲除MSTN基因的质粒通过电转染法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磁珠分选阳性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化学辅助去核方法去核后进行体细胞核移植。经胚胎移植确定妊娠后取出胎儿进行基因测序,以MSTN双侧基因敲除胎儿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再次进行体细胞核移植,获得32头双肌性状猪,其中13头存活到8个月。

生产出的双肌性状猪可用于建立新概念瘦肉型品种,提高瘦肉率、肉品质及经济效益,达到产业化目的。该技术在安全性上与传统的诱变育种技术相比,精确性更高、周期更短。

来源:人民网

日本研发大型火箭“H3”拟于2020年发射升空

近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透露,已正式决定把正在研发的大型火箭命名为“H3火箭”,并计划于2020年度发射升空。

据报道,JAXA从2014年开始研发H3火箭。该火箭全长约63米,发射价格力争比现行的H2A火箭减少一半至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左右。通过设备检查自动化等措施,发射场的整修期也将比现行的最短纪录53天缩短将近一半。

据了解,日本政府今年1月制定了宇宙基本计划,提出在2025年之前,将宇宙相关设备的业务规模从目前的3000亿日元扩大至合计5万亿日元左右。

来源:人民网

我画首款石墨烯节熊改进剂——“碳威”近日在京问世

近日,我国首款石墨烯节能改进剂——“碳威”在北京中关村丰台园问世。这款产品可以应用到汽车、轮船、工程以及各类机械设备中。据实测,使用该产品后,所有车辆动力性能均有提升并且节油量可达10%。

据悉,碳世纪公司技术团队历时一年半对石墨烯发动机油节能改进剂进行了共计99万公里行驶里程测试,选定7辆小轿车、3辆中型车和14辆重载卡车进行实际道路测试。

碳世纪公司规划出企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要保证企业达到大规模制备单层碳原子材料的技术水平;将致力于改性活性炭、复合锂电电极材料等15个领域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中规划完成22项应用的研发等。

来源:《科技日报》

我国首次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复杂肺门肿瘤手术成功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主任崔键教授率领的团队,在全国首创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完成复杂肺门肿瘤手术。该院在全国首创的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肺门肿瘤新技术已成功救治3名患者。

崔键表示,医学已进入精准时代,很多的医生不仅仅只依靠多年经验,而是将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之中。可以实现“诊”和“治”一次性解决,从而消除患者及家庭的心理负担。3D打印技术尤其适用于医学植入术、复杂的电视胸腔镜肺脏手术等领域。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日本研究小组宣称检测脑血流可以用来判断多动症

日本自治医科大学和中央大学的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通过检测脑血流来判断儿童是否患有多动症的方法,准备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精确度,以期将该方法用于诊断多动症。

自治医科大学讲师门田行史率领的研究小组邀请30名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和30名健康儿童参与试验,两组儿童的平均年龄均为8岁。研究者让两组儿童在游戏时一旦看到某个预先指定的图像就按下一个开关,与此同时用近红外线脑检测装置检查两组儿童的脑血流变化。

研究者经比较发现,健康儿童在玩上述游戏时,其脑部额前区血流增加,而多动症患儿的额前区血流几乎没有变化。研究者认为,目前这一方法能以约80%的精确度判断某位儿童是否患有多动症。

研究者希望今后提高上述新方法的判断精确度,以期最终用近红外线脑检测装置来诊断多动症。

来源中国科技网

谷神星惊现亮斑“金字塔峰”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黎明”号探测器在谷神星表面发现了几个亮点以及像金字塔样突兀的山峰。

谷神星是太阳系中五个矮行星之一的星体,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巨大岩石碎片环中。“黎明”号飞船在3月份抵达谷神星轨道。在此之前,许多研究者怀疑它富含水冰,而且表面相当平滑,地形构成不古老。但飞船发回的一张非常粗糙的图像显示,谷神星表面要比预期多出许多坑洼,更奇怪的是,其上竟有一个神秘的明亮光点。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随着航天器飞得越来越近,该亮点分成了两个。而经调光器确认,新图像显示出了不止一个,而是至少8个斑点。另一个观察结果更令研究人员惊讶,“黎明”号在谷神星表面发现一个大致3英里高的凸起。

目前,“黎明”号一直在距谷神星表面约2700英里处的轨道上环绕,随后它会下降到900英里的高度,以对这个神秘矮行星进行更清晰的观察。

来源:人民网

南极冰川加速融化可改变地球引力场

从2009年起,南极大陆约750千米长的海岸线上,几块冰川开始以每年60立方千米的速率融化,至今已经融化了300万亿升水流至周围海洋。科学家担心,南极冰原的加速融化,将使南极半岛开始变得不稳定。他们还警告称,如果冰川继续融化,很可能导致海平面显著上升。

研究人员曾认为南极半岛南部的冰川表现得较为稳定。如今,大量冰川开始融化这一事实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更让人震惊的是,根据美国航天局以及欧洲航天局的雷达和卫星监测发现,过去21年中,南极洲冰川每两年的融化量相当于一座珠穆朗玛峰。

科学家认为,南极冰川流失巨大会导致该区域地球引力场开始发生变化。根据欧洲空间局的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GOCE)获取的南极洲重力场的精确测量数据显示,在冰川消融的地方,地心引力也在削弱。

“南极的质量是以冰川的形式存在的,由于冰川大量融化,冰川融水向低纬度地区转移,南极地区的质量就明显减少了,引力场也就随之发生变化。”不过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鄂栋臣表示,引力场变化的幅度是很小的,目前对地球的影响也是非常微弱的,人们不必为此担心。

来源:人民网

研究阐明近红外光线照射加速伤口愈合机制

近日,由德国乌尔姆大学Andrei Sommer领导的团队发现,用红光照射培养皿中的皮肤或细胞可提供即时的能量支持,有助于愈合伤口、缓解疼痛,并且有可能帮助治疗男性不育和其他医疗状况。

40年前,科学家首次报告了拥有670纳米波长的近红外光线对细胞产生的影响。光线引发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产生更多的三磷酸腺苷(ATP),而ATP是一种为细胞提供能量的化合物。时至今日,最好的解释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酶——细胞色素C会受到近红外能量的影响。但人们知道,它并不能在合适的频率上吸收光。

而Sommer团队发现,当水的表层被红光照射时会增加每个水分子之间的距离,使这种液体变得“更具流动性”。线粒体由一种绑定到其细胞膜上的酶提供能量。这种酶像分子涡轮机一样旋转,而被更有流动性的水包围能使其转动起来更容易,从而产生更多的ATP。

来源:生物360

科学家警告称太阳将在2030年“休眠”

近日,科学家警告称太阳将在2030年“休眠”,这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

这一发现是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于威尔士兰迪德诺召开的国家天文会议上公布的。瓦伦蒂娜·扎尔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会上介绍了他们研发的太阳活动周期新模型,该模型关注太阳两个层面的发电机效应,预测到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左右减少60%,届时地球将很有可能进入“小冰河期”。

扎尔科夫的研究发现,在太阳活动的第25周期,被列为观测对象的太阳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开始相互抵消;进入第26周期后,这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变得完全不同步,导致太阳活动剧烈减少。

公元1645年至1715年是蒙德极小期,在此期间太阳活动非常衰微,持续时间长达不可思议的70年,此时也恰好是地球的“小冰河期”,但两者是否有关联,仍然没有定论。

来源:新浪科技

美研究小组发现无人驾驶汽车减排潜力巨大

日前,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如果把目前美国路面上10%的出租车换成电动无人驾驶汽车,就能让全美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如果对其他乘用车辆进行更换,效果还将更为明显。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科学家杰弗里·格林布拉特说,目前小轿车和轻型卡车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约占到全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9%,只需要将目前全美10%的汽车换成无人驾驶的电动汽车,就能让美国在2030年时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的目标。

研究人员表示,无人驾驶出租车能够减排的主要原因是,出租车公司将能够根据乘车人数的多少来进行派车,这样使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调配和利用。

格林布拉特称,相对于普通车辆,无人驾驶汽车能将驾驶员从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驾驶工作中解放,并且这种车辆排放的温室气体也会减少。

来源:中国科技网

猜你喜欢
污泥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污泥堆肥调理剂的研究进展
200余吨危险废物随意堆放 慈溪破获重大“污泥”案
多糖类天然高分子絮凝济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发达国家污泥处理处置方法
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创新研发,给力污泥焚烧项目!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