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一片蓝色的静土

2016-01-11 06:24王杰婷
科学家 2015年8期
关键词:墨西哥湾赤潮塑料袋

王杰婷

海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洋?

海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比海更广大的海域被称为洋。

提到海洋你想到了什么?

石油,天然气,可燃冰,鱼翅,还是海豚表演?

这片蓝色的领土带给人们更多的还是神秘感,在人类无休止的探索太空时,对海洋却仍是一知半解,没有人能说清海洋中到底存在多少物种,有多少物种已经灭绝,有多少濒危物种。

有人说,人类在自然法则和生存环境的层面上,对于海洋的利用是卑劣、可耻的。

夕阳下,海面被天映的通红,鱼群游过,并不时跃出水面;隐秘在海洋的深处,一些形状稀奇古怪的鱼儿,游来游去;刚出生不久的小海龟,争先恐后地钻出白沙滩,还不曾在大海中耍个痛快,就被那些虎视眈眈的飞鸟捕获……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尽管如此,海洋依旧保持着平衡。

然而人类的行为打破了这种平衡,他们血腥的捕杀和自大的改造破坏了自然的本貌。

渐渐地,在卫星观测中所看到的海洋由蔚蓝色变成了深蓝色,然后出现了黑色。

到此,什么是海洋已显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广阔的区域所承载的意义。

地球之肺已死

多少年来,教科书中都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所以人们常把森林形象地比喻为“地球之肺”。正因此,20世纪80年代初,当亚马逊森林遭到大量砍伐时,各环保组织向国际社会发出警告——“地球之肺”遭到破坏,正在逐渐消亡。

然而在如今看来,这种说法却不完全正确。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意识到,树木在生长时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但是,当它们死亡、腐烂时,就会反过来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对于一片成熟的亚马逊森林来说,在其中死亡的植物所消耗的氧气与其生长时释放的氧气基本上达到平衡。所以他们因此推断,“地球之肺”并不是森林。

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约为3.6亿平方公里。在浩瀚的海洋中,藻类植物和浮游生物也能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地球上近90%的氧气是藻类植物提供的。在这些藻类和浮游生物死后,只有1%沉入海洋深处,成为海底沉积物的“俘虏”,并且他们在那里一呆就是几百万年。

所以根据“付出”和“回报”比率来看,正常海水中的海藻和浮游生物贡献更大,因此,海洋才是真正的“地球之肺”。

如今海洋已经有了一个庄严体面的名号,但是却因为我们迟来的重视,致使它的大部分区域已经出现了“死亡”的迹象。

每年,春季径流都在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农田里冲刷走富含氮氧的肥料,将它们带入小溪和河流,最后,进入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倾泻入墨西哥湾。这些进入墨西哥湾的氮使微小的浮游生物过度生长,而随着庞大数量的浮游生物死后,将会导致海水“不堪重负”而处于低氧状态,致使依靠氧气存活的鱼虾死亡。这部分海域在每年夏天,都会扩大相当于美国新泽西州大小的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这就是墨西哥湾海洋死区形成的过程。所谓海洋死区,就是指因海水中富营养化而造成的鱼类等生物无法生存的区域。

1910年人类发现了第一块海洋死区,100多年来又有400多块海洋死区陆续被发现,总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占据海洋总面积的0.069%。

通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测量的结果,每隔十年海洋死区的面积就会翻倍,如以这样的速度继续扩散,大概几百年后,大部分海洋就会变得没有任何生命迹象。

可怕的回报

海洋中蕴藏着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极为丰富的物质资源,随着陆地资源逐渐减少,人类对于资源的获取开始由陆地转向海洋。攫取资源的同时,我们并没有怀着敬畏的心态,而是显得特别“粗心大意”。

2010年4月20日,一个名为“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的钻井平台突然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约82公里的海域处爆炸起火。灰色的团状烟雾与熊熊大火互相交织,灭火船迅速赶往现场,一场现实版的水上火山电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这场爆炸持续了36个小时,之后整个钻井平台沉入了海底,并不断有原油浮现在海面上。

墨西哥湾上先是出现了一条条黄色的油带,此后拍摄的航空图片又能看到一个长183公里、宽67公里的大型污染区,而且该污染区还不断向墨西哥湾的岸边拓展,被污染的海域面积也随之扩大。

根据相关媒体报告称,整个浮油面积大约已达2.3万平方公里,而我国香港的面积仅为1100平方公里左右。

这就是近些年来,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海上原油泄漏事件,在这起事件发生后,无论是钻井平台的租赁方英国石油公司、越洋钻探公司还是美国政府,都在全力以赴地解决后续事宜。

但是此次事件并不是人类全力以赴就能够挽救的。

海洋污染最突出的特点包括污染源广、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以及防治难、危害大,因为此次事故是直接在海上发生,所以排出污染源广这一特点,其他三点都在此次事件中有突出体现。

海洋是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区域,不可能像大气和江河那样,通过一次暴雨或一个汛期,使污染物转移或消除。一旦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很难再转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物质在海洋中越积越多,往往通过生物的浓缩作用和食物链传递,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

同时,全球海洋是相互连通的一个整体,一个海域被污染了,往往会扩散到周边,甚至有的后期效应还会波及全球。所以这也就致使海洋污染更加难于治理,需要长时期的治理才能消除影响。

墨西哥湾事件后,除了可以估计的每日浪费的原油和可以计算的经济损失,更恶劣的就是对于环境的破坏,路易斯安那州州长2010年5月26日表示,该州超过160公里的海岸受到泄漏原油的污染,污染范围超过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海岸线的总长。墨西哥湾沿岸生态环境正在遭遇“灭顶之灾”,相关专家指出,污染可能导致墨西哥湾沿岸1000英里长的湿地和海滩被毁,渔业受损,脆弱的物种灭绝。

杜克大学海洋生物学家拉里·克罗德说:“这个时间段尤其敏感,因为很多动物都在准备产卵。在墨西哥湾,大蓝鳍金枪鱼正在繁衍,它们的鱼卵和幼鱼漂浮在海面;海鸟正在筑巢。而对于产卵的海龟来说,海滩遭到破坏,其影响是致命的。”

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致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就是海洋污染的定义。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为的参与。

垃圾填了海

据统计,海水的污染物中,有4/5来自海岸。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沿海地区人口的集聚,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地表径流将大量污染物排人海洋,导致海水中大量氮、磷、微量元素和有机营养物质的激增,当越来越多的污染物质汇集到海水中,超出了海水的承载阈值时,最终将导致海洋灾害的爆发。

除了污水的排放,海洋污染还面临着如塑料、金属、玻璃等生活垃圾不易分解的问题。以塑料为例,它们会吸附海中的毒性有机化合物,更是由于不易分解,这段漂流的旅程可能长达几十年。而塑料袋在大海中的降解时间更是可能要花上几百年的时间。

2014年12月曾有外国媒体报道,由24人组成的某国际科学团队经过长达6年的研究和实验后发现,目前全球海洋“白色垃圾”数量惊人,初步评估约有5万亿张,重大26.9万吨,犹如两艘重型游轮。

在大海中,当海洋生物遇上塑料袋,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就只有慢慢死去。海龟就很喜欢吃在水中好像水母一样漂浮的塑料袋。曾经有人发现一只海龟的肛门有白色物品,很奇怪,拉出来发现是个白色塑料袋,接着又拉出一个,就这样,一共拉出了4个塑料袋。海龟由于误食塑料袋,无法沉入海水中觅食,只能浮在水面等着死去。

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全球60%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60公里以内的地区,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超过3/4的人口居住在海岸带地区,人口继续增加势必将持续增加海洋的生态环境压力。如果我们不及时加以控制,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污染物会越来越多地进入海洋。

可以说,海洋是陆上一切污染物的“垃圾场”。海纳百川,但非垃圾。

在大海吸收了太多的垃圾之后,它的排斥反应也会让人类无法消受。

据调查统计,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海域仅发现9次赤潮,80年代有75次,90年代猛增到228次,2000年-2013年期间共发生赤潮1035次,全海域共发现赤潮累计面积18.75万平方公里。其中,以2003年发生次数最多,发生1 19次,赤潮累计面积1.46万平方公里,发生次数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发生赤潮总数的一半。赤潮的发生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如此的恶性循环往复,让地球之肺不堪重负,人类的生活也终将遭受影响。

猜你喜欢
墨西哥湾赤潮塑料袋
温暖的墨西哥湾
我是一个塑料袋
墨西哥湾鱼虾死亡案
一个塑料袋
海洋星探组(六) 飓风肆虐的墨西哥湾
揭秘韩国流
征子与引征
揭秘韩国流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