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令陆生动物在劫难逃?

2016-01-11 06:30王雅静
科学家 2015年8期
关键词:阿特拉斯濒危动物棕熊

王雅静

“物种大灭绝”这个词汇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前不久流传的“人类即将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自身也难逃幸免”这类说法闹得人心惶惶。“物种大灭绝”究竟有没有那么可怕?物种又是由于什么原因而灭绝?这些原因之中与人类又存在什么必然联系?我们以陆生动物为例一起来看看物种灭绝的前世今生。

阿特拉斯熊是棕熊的一个亚种。曾经在摩洛哥至利比亚一带活动。最后一只阿特拉斯棕熊很可能在1870年于摩洛哥北部被射杀,整个物种被认为已经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生活在森林广袤的地中海气候区域。由于该地区物产丰富,欧洲列强来到后,各种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自然也成了他们掠夺的对象。他们大量捕杀各种野生动物,把皮和肉运回欧洲市场出售。棕熊因肉质鲜美,皮毛用途广泛而遭到了毁灭性的捕杀。1870年,在阿尔及利亚的西迪比而阿贝斯郊外,一只棕熊被杀,之后人类再也没有发现过阿特拉斯棕熊。如今,野生的熊越来越少,但人类仍在对它们痛下杀手:吃熊胆,取胆汁……

中国犀,它们本该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中国南部,可是它们头上的珍贵犀牛角成了将它们引向灭绝的主要因素。贪婪的人类把犀牛角当成珍贵的药材,同时也将它与象牙一样用来雕刻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将它的皮和血入药。人们认为犀牛是上乘中药,由于犀牛数量稀少,因此越发显得珍贵。到了20世纪初,犀牛在中国所剩无几。直至1920年最后一头大独角犀被捕杀;1922年最后一头小独角犀被捕杀,在这最后十余年间,人类共捕杀到的犀牛不足10头。1922年之后,在中国境内,再也没有人可以看到任何一种犀牛。

素有“草原骑士”之称的斑驴,四蹄健硕、奔走速度快、生性机敏,对一切入侵者都怀有强烈的敌意,因而斑驴便被人类驯做家马的夜间守护者。斑驴不但能守护家园,而且在经过驯服后还能替主人拉车。

1830年英格兰一度兴起用斑驴拉车的风气。但斑驴由于肉鲜美且出肉量高,因此一直是非洲入主要猎食的对象。不过原始的狩猎方法并没有给斑驴群体以致命打击,直到19世纪,欧洲移民大量涌入非洲,他们采用套索、火器等装备对斑驴进行疯狂的猎捕,还大肆劫掠、贮藏、盗运斑驴的皮张。到了19世纪中期,非洲南部已经很少能再见到斑驴了。

世界上最后一头斑驴是饲养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动物园的一头雌驴,它孤苦伶仃地活到1883年,最终也无法摆脱让自己的物种走向灭绝的命运。

台湾云豹在1940年以前尚有几千只左右存活,但由于台湾地区的人发现云豹的皮毛美观大方,毛质柔软并富有光泽,是制作皮衣的上等原料,云豹的骨头也被人当作中药材。台湾云豹因此遭到了灭顶之灾。大量砍伐森林使云豹失去了家园,终日食不果腹,最终被饿死,有些饥不择食的云豹因吃掉了被毒死的家禽而死亡。

1983年,一只幼年台湾云豹的死去,可能宣告了这个物种的灭绝。从此我们只能在图片中见到美丽的台湾云豹了,台湾云豹很可能已经离开了我们。

列举了这些陆生动物的灭绝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在这些动物灭绝的案例中难辞其咎。

事实上,地球此前已发生过5次物种大灭绝。第一次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约有85%的物种灭绝,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第二次发生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发生在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那是地球史上最大最严重的一次,估计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包括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科学家认为,在二叠纪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这是造成此次灭绝最主要的原因;第四次发生在距今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这一次灾难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标志,只发现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了,出现了大面积海水含氧量下降;第五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也是如今人们最为熟知的一次,在这次大灭绝中统治地球达1.6亿年的恐龙走向了灭绝。据推测,这次物种灭绝的原因在于地外空间和火山喷发,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一次或多次陨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主要都是由于地质灾变和气候变化造成的。据联合国有关报告显示,自工业革命开始,全球已进入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时代。与地球史上前五次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大灭绝所不同的是,人类在这场过早到来的第六次危机里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人类干扰,物种灭绝提速千倍。到2050年,地球上有一半物种或将消失。

刊登在美国《科学发展》期刊的研究报告表明,人类可能会是此次面临灭绝的物种之一,作者还形容这种说法算是相当“保守”。这项研究以现代物种灭绝的速率,和“人类主宰地球前的物种自然消失速率”作了比较。研究主笔赛巴约斯表示:“如果继续放任下去,生命将耗费数百万年来恢复,而我们的物种有可能提早消失。”这项分析以脊椎动物的灭绝纪录为基础,资料来自化石纪录等历史数据。

尽管目前的灭绝进程“以人类破坏环境为主因”,但相较于地球历史上出现的极端环境,人类活动或也推迟冰川时期的到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曾将“第六次物种灭绝”写入科普书籍《濒危动物》的黄乘明谈道,当人们开始保护濒危动物,所做工作富有成效,比如在最新一版中国濒危动物“红色名录”中,很多动物的濒危程度降级。

虽然“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说法尚待考证,但由此引发的争论有助于人们清醒地意识到身处何种危机。

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我们想象的脆弱,当它被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如果我们由于自身的行为而造成的最终的灾难来临,人类能独善其身吗?

猜你喜欢
阿特拉斯濒危动物棕熊
小棕熊捡漏
小心棕熊
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棕熊
阿特拉斯·科普柯GXe11型空压机在滤池生产中的应用
水晶濒危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