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届世乒赛王皓与张继科接发球技战术对比分析

2016-01-12 10:15雷正方
关键词:王皓张继科乒赛

52届世乒赛王皓与张继科接发球技战术对比分析

雷正方

(西安科技大学 体育部,西安 710054)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以及三段指标统计等方法,对52届世乒赛男单冠亚军的接发球技战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王皓积极第二板抢先上手,表现出“快打、早打、抢打”的特点;张继科多采用第二板控制,第四板抢攻,有“缓打、快攻、多相持”的特征.

关键词:52届世乒赛;接发球;技战术;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564(2015)03-0121-04

收稿日期:2015-01-10

作者简介:王一乐(1986—),男,河南南阳人,南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网球)研究.

ComparativeAnalysisonSkillandTacticsforReturnofServiceofWangHaoandZhangJi-keintheFifty-secondWorldTableTennisChampionships

LEIZheng-fang

(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Xi’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n710054,China)

Abstract:By using of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video observation and three section index statistics,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skill and tactics for return of service of the men’s singles championship in the fifty-second 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 was carried out and conclusion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Wang Hao started the second hit actively and his playing showed the feature of more fast, challenging and earlier. In most cases, Zhang Ji-ke used the second hit to control the opponent, and he led off an attack in the fourth hit, his playing showed the feature of more slow, fast break and making his opponent locked in a stalemate.

Keywords:thefifty-secondworldtabletennischampionships;returnofservice;skillandtactics;comparativeanalysis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对第52届世乒赛中张继科与王皓各五场单打比赛进行录像分析.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乒乓球技战术相关文献,为此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录像观察法

对张继科与王皓的1/16决赛、1/8决赛、1/4决赛、半决赛和冠亚军决赛的各5场共10场比赛录像进行数据记录.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比赛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正反手接发球运用情况

技术细化是乒乓球竞技特性所要求的,它标志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1]在现代乒乓球接发球技战术发展中,技战术的变化都是围绕要抢先上手,力争主动进攻,对运动员在激烈的乒乓球竞技比赛中接发球技术提出更高的技战术要求.[2]研究得知:王皓和张继科运用正手接发球的次数和比例远远高于反手接发球,这也充分印证了“正手覆盖全台”的趋势和理念,发挥了正手接发球起板快,容易上手,进攻性强,落点丰富等的特点和优势.

2.2接发球段指标

接发球一直是乒乓球比赛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摆脱发球方的压制和控制,接发球运动员必须力争在接发球环节中挖漏洞、找机会,把握比赛的玄机.如表1所示,在52届世乒赛中王皓和张继科的接抢段使用率均达到优秀水平,接发球积极主动上手抢攻的意识较强,接发球技术手段多样,变化多端,给发球方造成了很大威胁.

表1 王皓、张继科在52届世乒赛单打比赛中接发球段情况表

注:1.接发球(抢攻、抢冲、抢拉、快点);2次数=(成功数+失分).

2.3接发球落点分布情况

在激烈的实战对局中,接发球不再是一个被动环节,要建立主动的接发球抢攻的意识,在接发球手段上要尽量脱离以摆短为主的旧框框,大胆采用进攻型手段,如挑、主动劈长、强拉等.[3]有效控制接发球的落点是避免发球抢攻和主动接发球抢攻的关键因素.如表2所示,王皓与张继科的接发球落点主要以左半台近网、中台近网和右半台近网为主,由于发球方对台内发球落点的控制以及保证接发球的安全性等原因,使得王皓和张继科很难在台内起板进攻,为避免接发球失误为发球方造成进攻机会,通常采用搓、摆短等反控制,力争在下一板中寻求机会,相对也反映出两人高超、精湛的接发球控制技术.

表2 王皓、张继科在52届世乒赛接发球落点分布情况表

2.4接发球技术使用情况

规则的改革给一直被认为被动的接发球带来了生机,使高水平运动员能在比赛中采用各种进攻性接发球技术.[4]如表3所示,张继科运用正手抢、冲的次数和得分率均高于王皓,而王皓的接发球摆短以及反手抢冲技术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却均高于张继科.可行性分析如下:(1)张继科接发球抢攻意识和能力很强,发挥了体能充沛,对攻衔接紧凑,相持能力强,步伐灵活的优势,充分利用正手拉、冲等的特点;(2)具备世界一流直拍横打技术的王皓在接发球中,利用直拍横打技术完全弥补了直拍选手在反手位接发球环节中不易起板进攻的劣势,直拍横打技术处理反手位球能攻、能守的优点使得王皓多使用了反手抢、冲以及摆短等技术;(3)严密的防守也是进攻的表现,两人对摆短技术的使用均很高,反映出双方对台内短球的控制力较好.

表3 王皓、张继科在52届世乒赛接发球技术使用情况表

3结论与建议

王皓与张继科的接抢使用率达到优秀水平,接发球积极主动上手抢攻的意识较强,技术手段多样,但得分率略偏低.双方使用正手接发球的比例均高于反手接发球,发挥了正手接发球进攻性强、易起板、落点多、隐蔽性强等特点.为摆脱发球方的压制与控制,王皓与张继科主要运用左半台近网、中台近网和右半台近网等接发球落点进行接发球反控制.张继科运用正手抢、冲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均高于王皓,但王皓的接发球摆短以及反手抢冲技术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均略高.

[参考文献]

[1]吴焕群,张晓蓬.乒乓球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6.

[2]李今亮,赵霞,章潮辉.新规则对世界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趋势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414-1416.

[3]王雪峰,张良西,汪一帆.对乒乓球接发球技术发展规律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4):123-125.

[4]林炳光.世界男子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前三板”技战术运用规律及趋势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责任编辑王新奇]

Vol.18No.3Jul.2015

猜你喜欢
王皓张继科乒赛
今年世乒赛取消,二战后首次
我是小小绘画家
李莉 请来王皓做客《一路畅通》
“网瘾少年”张继科看房看到打哈欠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2015年直通苏州世乒赛选拔赛樊振东技战术分析
王皓国画作品
怀念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