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人家属疾病认知程度对医疗纠纷的影响

2016-01-14 07:21陈晓琴,陈晓莉,罗桂英
护理研究 2015年17期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医疗纠纷防范措施

ICU病人家属疾病认知程度对医疗纠纷的影响

陈晓琴,陈晓莉,罗桂英,邱慧成

Influence of disease cognition degree of ICU

patients’ families on medical disputes

Chen Xiaoqin,Chen Xiaoli,Luo Guiying,et al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gping County of Chongqing City,Chongqing 405200 China)

摘要:[目的]提高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医务人员对其重视程度,寻求防范医疗纠纷的可行途径。[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ICU病人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疾病讲授方式,由医生在病人入院8 h、24 h以及住院期间有特殊治疗、病情发生特殊变化时与家属进行沟通,使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观察组家属在传统教育基础上,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重危病人家属需求量表(CCFNI)、病人家属对疾病认知测评量表,采取个性化、多渠道的疾病相关知识指导。[结果]观察组24 h内与72 h后信息需要、舒适需要、支持需要、接近病人需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后及1周后观察组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多渠道的疾病知识指导,使病人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大大提高,对疾病的诊疗满意度提高,进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家属; 疾病认知;医疗纠纷;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2

基金项目: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编号:2013-2-272。

作者简介:陈晓琴,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405200,重庆市梁平县人民医院;陈晓莉(

收稿日期:(2014-12-01;修回日期:2015-05-11)

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加之ICU封闭式的治疗环境管理要求,不能陪护和自由探视,在家属看来,病人的生命与ICU医护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1]。病人入ICU后,医护人员仅对其病情、治疗、预后等与家属进行形式上的沟通,忽略了家属对沟通内容的接受程度及对疾病的认知度[2]。据报道,50%的ICU病人家属不能理解医生作出的关于病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的解释,当病人病情发生急剧恶化时,家属由于对疾病缺乏充分的认识,无法接受事实,从而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3]。为此,我院开展相关研究,探讨ICU病人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与医疗纠纷的相关性,寻求防范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ICU病人的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入组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为便于研究,入选对象年龄均在18岁以上,两组病人家属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病人的关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且所有病人家属均无身体健康问题以及精神健康问题等。

表1 两组病人家属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两组家属沟通方法

1.2.1.1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讲授疾病相关知识:医生通过谈话的形式使病人家属获得疾病相关知识,沟通时间为入院后8 h及24 h,住院期间有特殊治疗及病情发生急剧变化时再进行相关讲解。

1.2.1.2观察组采用多种方式传授疾病相关知识:①向观察组家属发放重危病人家属需求量表(CCFNI),根据量表上的问题一一为家属讲解,做必要的解释,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在病人入院24 h内完成;②向观察组家属发放疾病认知测评量表,做问卷调查,入院24 h内完成。根据上述量表测评结果,针对家属的一般资料、家属对治疗的需求以及对疾病的认知及接受程度,对家属进行个性化、多渠道的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如发放宣教卡、多媒体宣教等。

1.2.2测评项目及测评方法对两组家属在72 h、1周后进行问卷测评。问卷由ICU 指定的护理人员统一发放并指导填写。比较两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两组病人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及满意度,分析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对医疗纠纷的影响。①CCFNI量表测评[4]:包括安全需要、信息需要、舒适需要、支持需要、接近病人需要等,信度系数0.86,每个条目4级评分。②家属对疾病认知程度动态测评,本院自制测评表,包括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案、并发症、预后情况等,信度系数0.88,每个条目4级评分。③病人治疗结束后,家属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满意度调查表。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家属CCFNI量表动态测评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观察组家属CCFNI量表动态测评结果   分

2.2两组病人家属对疾病认知程度动态测评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家属对疾病认知度动态测评结果 ±s)  分

2.3两组病人家属满意度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家属满意率比较

2.4两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医疗纠纷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医患矛盾从后台被推向前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医疗纠纷数量不降反升[5]。ICU病人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服务态度、沟通技能等有较迫切的需求[6]。虽然医学水平不断提高,但ICU病人的病死率远高于其他科室。当病人因突发的危重疾病住进ICU时,家庭完全陷入混乱状态,严重影响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应对能力[7]。ICU护士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抢救病人和观察病情上面,忽视了对病人亲属的帮助,或与家属沟通不当造成家属对疾病缺乏了解。对照组病人仅进行常规的疾病相关知识讲解,由于家属的文化程度不同,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这可能造成家属对疾病认知产生误区,进而对医生的诊疗存在质疑,导致出现紧急情况后家属没有心理准备,对医生的治疗不满,情绪失控,出现医疗纠纷[8]。本组研究对象家属多为病人的子女或其配偶,与病人关系十分亲密,因此当病人出现意外情况时,家属的心理波动较大,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在对家属进行疾病知识指导时应做到认真、细致。观察组通过对病人家属的一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掌握了家属的一般资料,为接下来的疾病知识指导做了很好的铺垫,也是避免医疗纠纷的前提。不同时间CCFNI量表测评结果显示,安全需要评分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家属始终以病人的生命安全为本。而信息需要、舒适需要、支持需要、接近病人需要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病人入住ICU初期,家属处于焦虑状态,各种需求都有要求。经过护理人员的积极引导,给予各方面的帮助,满足其需求,使其紧张情绪慢慢调整。由于对其进行疾病的知识指导,使其了解如何治疗、护理,相关需求减少,因此CCFNI量表评分下降。由表3可以看到,家属经过个性化指导后,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观察组评分由24 h内(12.50±0.20)分变为72 h后(15.20±0.17)分、1周后(17.30±0.18)分,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照组中,24 h内与72 h后以及1周后的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这说明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疾病知识指导起到了重要作用,家属对疾病的病因、并发症、临床症状、治疗方法、预后等多个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一些突发情况的发生有了心理准备,避免了因为对疾病的无知而引起的医疗纠纷。经过一次评估后,虽然家属对疾病有了进一步了解,但前期随着疾病的进展家属依旧可能产生新的疑问,因此找出此次评估中家属存在的认知方面的问题,再针对疑区及误区作进一步的疾病知识指导。经过多次动态评估、指导,家属对疾病知识有了深入了解。经过个性化疾病知识指导,家属提高了对疾病的认知度,使其对疾病治疗的满意程度也大大提高。对照组的不满意率高达28.33%,而观察组仅为3.33%。一方面是因为对疾病的进一步了解,避免了医生本身治疗得当但病人死亡而家属认为医生失职的情况;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对疾病的深入了解,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对病人的治疗、护理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病人康复的几率提高,因而家属的满意度得以提高,医疗纠纷发生率大大下降,有利于医疗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柳琴,张银玲,雷鹤,等.关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的思考[J].全科护理,2012,10(2):62-63.

[2] Joseph M.Big pharma and the problem of disease influ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s,2014,4(2):307-322.

[3]王正梅,李金芳,朱霞,等.心理干预对脑外伤后脑疝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3):1404-1406.

[4]韦凤新,唐美姣,姜红卫.从头到脚评估法在危重病人多管道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6B):1595-1596.

[5]夏文明,何咸兵,汪勇,等.医疗纠纷投诉的处置与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0):970.

[6]黄思思,方姗,王波,等.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现状分析——以温州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4):518-521.

[7]牛瑞宇,杨辅宝.某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及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水平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1):356-358.

[8]李家鑫,杨静.浅谈医疗纠纷之调解处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 88-89.

(本文编辑张建华)

辞书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编者.辞书名[文献类型标志].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如:[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1979年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790.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M].2002年增补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506.

[3]郭强,陈兴民,张立汉.灾害大百科[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1170-1173.

猜你喜欢
重症监护病房医疗纠纷防范措施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PPP项目中的常见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
脑出血术后患者的ICU观察及护理对策研究
浅谈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医疗纠纷病理尸检结果探讨
在举证责任倒置机制下的病案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教子/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