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急性喉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2016-01-14 07:21王文英,席宏,庞涛
护理研究 2015年17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满意度患儿

心理干预在急性喉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王文英,席宏,庞涛,杨建英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nursing care

of childhood patients with acute laryngitis

Wang Wenying,Xi Hong,Pang Tao,et al(Shanxi Coal Center Hospital,Shanxi 030006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喉炎患儿和家长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4月住院治疗的68例急性喉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儿及其家长实施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气管切开情况、恐惧躁动情况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两组恐惧躁动发生率、气管切开、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喉炎患儿和家长进行心理干预可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控制疾病进展,提高家长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喉炎;患儿;家长;心理干预;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2

作者简介:王文英,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030006,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席宏、庞涛、杨建英单位:030006,山西煤炭中心医院。

收稿日期:(2014-12-16;修回日期:2015-05-11)

急性喉炎系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该病具有发病快、进展快、病情重的特点,若处理不及时,极易并发喉梗阻、心力衰竭,甚至死亡[1-4]。因此,对急性喉炎患儿予以及时有效的救治,认真、细致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但相关治疗、护理措施的落实,离不开患儿及其家长的配合。儿科素有“哑科”之称,加之这一年龄段的患儿处于语言发育期,认知能力差,环境的改变使患儿出现恐惧和反抗心理,患儿在表达其自身不适及病情、配合治疗及护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凸显出家长在患儿救治护理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患儿家长多为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后的新生代父母,普遍缺乏育儿经验,面对患儿发生如此急症,多存在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很难有效配合治疗、护理工作。2012年4月—2014年4月对在我科住院治疗的34例急性喉炎患儿及其家长实施心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68例急性喉炎患儿及其家长参与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34例患儿中,男16例,女18例;平均年龄3.2岁;犬吠样咳嗽9例,呼吸困难10例,声嘶8例,吸气性喘鸣7例。观察组34例患儿中,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3.9岁;犬吠样咳嗽11例,呼吸困难9例,声嘶6例,吸气性喘鸣8例。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急性喉炎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及其家长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理解力非正常的患儿家长。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儿及其家长给予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护士通过与患儿多接触,用温和的语言、得体的举止、亲切的态度取得患儿的信任,消除患儿由于住院环境改变而产生的恐惧心理。②护士采用拥抱、启发式提问、提前告知、表扬和奖赏等方法减少患儿的哭闹,使患儿保持安静,减轻患儿对治疗、护理措施的反抗与抵触,使其自愿配合治疗、护理工作。③向患儿家长讲述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使患儿家长对该病树立正确的认识,弄清自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如何配合,从而使患儿家长不再紧张、焦虑、恐惧,能够以稳定的心态积极配合患儿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如患儿家长应配合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开窗通风,保证病房内空气的清新;肌肉注射时采取抱坐哺乳位,头颈不可过度扭转或前俯后仰;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时,应守在患儿床旁,协助患儿吸入;药物治疗无好转则行气管切开术,应注意密切观察,如有变化及时报告医护人员,请其处理;由于疾病影响了患儿的食欲,且进食后加重咽喉部疼痛,进食时易引起呛咳,应为患儿准备富含高蛋白、高热量、且易于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小勺小口喂食。④让患儿和家长一起观看其他配合较好的孩子的雾化视频,使患儿了解雾化吸入的全过程,减轻患儿的恐惧和排斥,同时使患儿家长掌握如何帮助患儿完成雾化吸入,保证雾化吸入的效果。

1.3观察指标①患儿气管切开情况;②患儿恐惧、躁动情况;③患儿家长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儿气管切开与恐惧、躁动情况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   人(%)

3讨论

3.1心理干预有效减少了急性喉炎患儿气管切开及恐惧、躁动的发生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发生恐惧、躁动及气管切开的例数较对照组患儿明显减少(P<0.05),说明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急性喉炎患儿气管切开及恐惧、躁动的发生,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阻碍患儿病情的恶化,减少气管切开的发生,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这可能与观察组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患儿及家长对疾病治疗措施的认知,减轻恐惧、抵触心理,患儿及家长主动配合治疗,保证了治疗、护理效果,控制了病情进展,减少了气管切开有关。承雪娟等[1,2,5]研究认为,减少患儿哭闹,保持患儿安静,有利于降低患儿心脏负担,最终有利于减缓患儿病情恶化,减少气管切开的发生;加强患儿及其家长教育有利于减轻患儿对机械类操作的本能反抗,消除患儿对雾化器产生厌恶的恐惧感,促进患儿对治疗的配合,缩短患儿病程,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患儿的治疗、护理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这一观点与本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3.2心理干预有效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这可能与护士加强患儿家长疾病教育,减轻患儿家长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使家长对患儿病情与治疗、护理配合有了充分认知有关。治疗、护理过程中,家长能够积极配合,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急性喉炎患儿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承雪娟.36例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1B):3006-3007.

[2]刘芝平.小儿急性喉炎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8,6(12B):3257-3258.

[3]刘文玲,张玉霞,王秀荣,等.抢救小儿重症急性喉炎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8):1321.

[4]薛晓茹,戴永利,黄静,等.急性喉炎患儿的护理急救统筹[J].护理学杂志,2003,18(5):349-350.

[5]王凤菊.家长参与健康教育在小儿急性喉炎雾化吸入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0):114-115.

(本文编辑张建华)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满意度患儿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医院满意度调查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