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技园管理经营模式探索

2016-01-14 19:11彭斐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8期

彭斐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技园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科技园的运营经验,分析了科技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8-0005-02

2009年12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技园被认定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2010年12月,注册成立北京中石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中石大科技园的运营实体,负责科技园的经营管理。中石大科技园充分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把石油石化行业确定为基本发展领域,形成以石油石化科技为核心,大学优势学科与地方优势资源紧密结合的“石油石化及新能源科技园”。几年来,中石大科技园紧紧围绕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在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转化高新科技成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工作。

一、功能定位

1.科技企业的孵化基地。中石大科技园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创办各类孵化器,积极吸引在校师生、留学归国人员和各类创业者到科技园创办科技型企业,并为各企业提供企业管理、投融资及其他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创业服务,提高创业和孵化的成功率,成为科技企业的孵化基地。

2.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中石大科技园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建立了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成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建立了面向市场、企业化运行的研究群体和技术成果的交易转化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经营科技成果,建立了各种技术从研发到生产的信息支撑体系,并在物资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保障。

3.创新人才的培育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各种创新型人才,中石大科技园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提供了各种实习、实践机会,在校学生通过在科技园的实习,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技能。科技园内的孵化企业也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岗位,为解决学生就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针对孵化企业的管理技术骨干,积极开展在职培训,满足企业职工再教育的需求。

4.创新工程的实验基地。中石大科技园以石油大学化工中试基地为基础,充分整合学校各类实验室的优势资源,使之发挥集聚效应,构建创新体系,并使各创新主体相互促进,形成创新网络,成为石油石化领域国家创新工程的实验基地。

二、服务范围

1.专业服务。结合科技园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入园企业提供各类专业服务,包括:知识产权服务、法律咨询服务、管理咨询服务、财务代理服务等。

2.项目管理。努力搜集国家、地方的各种支持政策,及时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信息,并整合资源协助企业申请各类政府支持资金,使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物业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周到的物业服务,例如:安保、保洁、网络、电话、餐饮、商务中心等服务。

4.交流培训。定期举办企业文化沙龙等交流活动,促进园区内企业之间的交流,构建园区和谐氛围;同时,整合社会资源,为企业开设政策咨询、项目管理等主题讲座,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5.工商注册、高新认证。引进中介服务机构,凭借其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及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等服务。

6.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充分利用中国石油大学这一科技和教育基地,结合社会上的有利资源,为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其迫切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及其他复合型管理人才。

7.融资服务。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帮助企业多渠道、多形式的获取政府资金支持,同时联合金融机构协助并指导企业吸引风险投资,为企业提供较全面的融资策划,拓宽融资渠道。

8.市场开拓。定期组织园区企业项目推介会,同时依托中关村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三、运作模式

中石大科技园的经营策略是: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以北京昌平孵化基地为主园区,采取一园多区的发展模式,积极建设天津武清分园和新疆巴州分园。

四、面临的问题

中石大科技园自成立以来,获得了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的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石大科技园的发展。

1.在科技园建设初期,主要任务是建设好科技园的软硬设施,将各类人才和风投公司吸引进来,主要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有非盈利特征,虽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很难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

2.孵化面积不足,严重制约科技园的发展。大学科技园要聚集高科技企业,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需要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规模,若园区土地面积太小,不能建设完备的基础设施,就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科技园。

3.大学科技园建设和运营的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大学科技园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市场化的运营机制,由于科技园建设投资大、风险高、回收期长,许多社会资本参与大学科技园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园区创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加上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多数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缺口较大,这始终困扰着孵化项目的转化和企业的成长,从而制约了科技园的发展。

4.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大学科技园的运营缺少专业化的园区开发、管理、营销人才,要想促进科技园快速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科技园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5.偏离了科技园的发展方向。大学科技园是一个不断创造企业的场所,而不是利用优惠政策“养”企业的地方,科技园里的企业主要应是经过科技园的孵化而诞生的企业,不能简单地将现有的企业搬进大学科技园,人为地制造发展规模,偏离科技园的正确发展方向。当然,科技园同时也要欢迎一些高新技术开发公司的入驻,以吸引风险投资和其他政府管理及中介服务机构进入。

五、经营方针

针对中石大科技园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为促进科技园的快速发展,科技园公司将按照如下方针进行经营。

1.加快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科技园将积极推动孵化基地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根据入园企业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组织入园企业参加相关的推介会、洽谈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2.以石油特色提升科技园的竞争力。中石大科技园的优势在于石油石化领域,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依托学校资源,充分发挥石油特色,积极推动石油石化类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同时适当的实施多元化战略,进行与石油石化产业相关的产业及技术的尝试。

3.构建科技成果孵化、高新企业孵化的工作平台。建立开放型的运作机制,实现园区主体多元化,同时加强与其他园区间的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

4.加强中小企业培育,招商引资。培育创业型科技企业,引进高税收企业,打造园区产业品牌。

5.加强与地方政府、学校的合作。科技园将积极与政府和学校进行协调,向政府争取一定的优惠政策,促进园区发展,为申报国家大学科技园获得更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及相关事务的协调支持;向学校协调,期望学校给创业师生提供一定的保障,允许其使用学校的实验设备、校园网络、图书资源等。

6.引进专业管理人才。中石大科技园将积极引进科技园管理的专门人才,为创造吸引人才的良好氛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采用工资、奖金、股权、期权、年薪等货币形式,对工作绩效突出的人才给予奖励,同时园区积极营造适合人才发展的软环境。

7.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系。目前,科技园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资金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缺乏健全的风险投资机制。融资体系不健全,不利于大学科技园的长远发展。因此,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势在必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利用园区的特殊优势。园区对入驻企业具备一定的评价能力,又能随时了解和监控企业的运营状况,可以采取担保或合作的形式为资金供求双方担任中介角色。②注重风险投资的引进。园区可以通过和政府合作,多方宣传,以优惠的政策待遇和潜在的利益回报吸引风险投资进驻园区;同时,由于园区比较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和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可以帮助风险投资公司简化工作程序,降低投资风险。③直接参与企业的投融资过程。随着园区的发展壮大以及自身实力、投资管理经验的增长,园区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投融资活动。

8.构建创业基地和实践基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中石大科技园将本着“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原则,在科技园内有针对性地建设本科、研究生实习、实践、创业基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为企业吸引高层次人才做准备。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科技园中创业,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创新创业动力。科技园将积极整合园区企业及社会各界的优质资源,建立企业需求库,结合网络招聘与校园招聘等形式,为毕业生就业打开广阔渠道。

六、未来经营计划

为了全面贯彻北京中石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方针,未来公司计划实现可自主支配的园区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以上,其中孵化场地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园内的在孵企业达50家以上,为社会提供10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重点建立园区管理的三个基础性平台,达到申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标准。

1.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科技园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孵化面积、完善服务体系、美化园区办公环境,同时为入驻企业提供便利的商务配套,使入园企业初具规模,形成具有明显专业和产业特色的孵化基地;同时建立一支稳定的、结构良好的管理队伍,达到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软硬件环境标准。

2.企业数据平台。建立园区内企业网络化数据库,对其进行分类归档,为帮助企业申请政府相关优惠政策、更好地开展园区内孵化企业的投融资服务奠定基础。

3.项目数据平台。建立中国油大学(北京)高新技术项目数据库,对其进行必要的筛选、分类及归档,为进一步推进园区内项目孵化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杨.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园定位与服务[J].中国科技成果,2007.

[2]黄丽,吴明阳.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问题的对策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