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结合” 结构调整产能过剩

2016-01-15 20:25魏庆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四结合企业

魏庆

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当供给大于需求更有利于企业竞争和技术创新,但如果产能过剩导致供大于求,那么就会爆发经济危机,导致市场秩序无序。近年来,我国一些加工业、制造业等行业虽然投资力度较大、发展速度较快、规模渐成气候,但是盲目投资与无序竞争、低技术扩张与重复建设等诱因,导致企业亏损与倒闭严重连锁反映、总量过剩与结构性过剩并存、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能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瓶颈问题迫在眉睫,必须坚持“四结合”,瞄准结构调整精准发力,迈过产能过剩这道坎。

控增与优存、退出相结合

控增,就是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规模、数量、发展链条,防止盲目扩张。同时,通过政策导向、典型示范和改进服务等保障措施,使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企业不断提高管理能力,用差异化策略焕发新的生机,避免盲目经营行为的发生。从产业发展总体趋势看,部分产业规模盲目扩张,产能过剩势头还在加剧。基于此,必须采取政策引导、宏观调控、行业限制等措施,坚决刹住产能过剩行业的发展势头,避免无序竞争、盲目发展。提高新增产业准入市场门槛,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安全、技术、规模等标准,严控增量。

优存,就是推进同构质同技术同工艺的企业兼并重组或多家重组联合,依靠技术创新,优化存量,调整产品结构,做强做大做实企业集团。兼并重组是企业加强资源整合、实现快速发展、提高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是化解产能过剩、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企业要发挥主体地位,坚持自主决策、自愿参与的原则兼并重组,确保市场化运作。市场要发挥引导作用,消除企业兼并重组的体制机制壁垒,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平合理的市场体系。政府要发挥管理和服务作用,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各种保障政策,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压缩和淘汰过剩产能;推动骨干企业强强联合、实施战略性重组,引导企业开展跨国并购、重组整合,鼓励龙头企业集团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兼并、收购、重组,促进产业的集中化、大型化、基地化、规模化。

退出,就是遵循优胜劣汰发展规律,对粗放式生产方式的部分低技术高污染高消耗高水耗的企业予以关停,淘汰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落后产能,确保那些低端附加值以及能源消耗量大的企业加速退出市场。目前,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基本上是原材料型、高能耗型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必从上述行业入手,通过关停并转、产权转让等方式加快清理退出,通过进一步完善节能环保标准、强化行业能耗、环保等硬性约束指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通过实施合理的经济补偿和政策引导等综合配套措施强行推进重污染企业退出,通过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解决企业退出后顾之忧,通过制定产业退出目录清单,关停、搬迁产能落后企业。

抑制与鼓励、扶持相结合

抑制与鼓励、扶持相结合,就是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因企施策、保压并举手段,对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坚决控制总量、疏解存量,抑制产能过剩;鼓励发展信息化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工艺和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形成新的增长点;对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要集中有效资源,扶持企业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产业化示范,防止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

严格控制钢铁、平板玻璃、传统煤化工等产业的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淘汰落后企业或联合重组或产业搬迁,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建立部门联合发布信息制度,发布产业政策导向作用,及时公布产业规模、污染排放等信息,纠偏企业产能过剩的方向盘。鼓励大企业集团开发电子技术含量高的项目、高附加值新品种,推广节能降耗、减排治污的新技术、新工艺。加快编制或修订专项规划,对新兴产业要及时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支持新兴产业以多种方式联营,支持节能环保技术开发。要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对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节能环保改造、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有市场需求的项目继续给予支持。

培育与提升、转移相结合

培育与提升、转移相结合,就是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导,立足于打造中国世界品牌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抓紧培育一批信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辐射作用强的新兴产业,制定出台化解产能过剩政策和规划,明确技术创新路线图,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抓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修订完善产业政策,对结构调整给予明确产业政策引导;引导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产业转移或转型。

培育与提升、转移相结合的核心是创新。必须把创新摆在化解产能过剩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的着力点,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一般性产业向高精尖转型。

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如果将其注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那么就将焕发勃勃生机。对于传统产业,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升级换代,提升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使其迈向中高端水平。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和技术水平高、对产业升级有重大作用的大型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体系建设,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家技术,支持纺织关键技术、成套设备的研发和产业集群公共创新平台、服装自主品牌的建设,支持资源型企业建设和安全技术改造。对于产能过剩的企业,要进行产能转移,拓展发展空间,使其起死回生。要对产能过剩、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采取就地提升技术水平、改善品种,基地转型或异地转移升级措施,转型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引导市场聚焦发展创新前沿产品、关键核心产品、集成服务产品、设计创意产品、民优民生产品。

企业主导与

政府调控、市场引导相结合

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单凭企业自身发挥主体作用则难以完成,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在财税、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作用。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

化解产能过剩所涉及的行业具有很强的市场性和全球资源配置特点,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又要辅之政府必要的调控措施,更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只有三个轮子同时转,才能加速化解产能过剩的步伐。目前,必须理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政府各部门要坚持科学引导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将主要精力放在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加强行业产销形势的监测、分析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信息发布,使企业了解供需需求;同时,防止在抑制产能过剩问题上一刀切。要坚持分类指导、扶优汰劣、兼并重组与关闭破产相结合,优化企业结构和布局,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产业政策引导、财税政策调节,推动产能结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调整和理顺资源产品价格关系,更好地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主动调整产业结构。

猜你喜欢
四结合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浅析如何做好新时期党员远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语文“四结合”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煤企两学一做与思政工作“四结合”
大数据专业方向的《JavaWeb基础》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