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花魔芋愈伤组织与试管微球茎离体诱导研究

2016-01-15 06:28胡尚连冯璐璐
种子 2016年5期
关键词:根状茎球茎北川

廖 倩, 胡尚连, 曹 颖, 黄 艳, 冯璐璐

(1.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 绵阳621010;2.四川省生物质资源利用与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 绵阳621010)

花魔芋(Amorphophallus albus)是栽培面积较广的魔芋品种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其魔芋精粉及衍生物在农业、纺织、建筑、化工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1-3]。北川花魔芋是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的著名特产,具有与其他地域魔芋产品的不同优异产品特性,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进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行列。北川花魔芋生产上主要依靠半野生种逐步驯化,由于长期连续采挖,野生魔芋资源濒临枯竭[4]。此外,由于缺乏稳定的良种繁育体系,种芋带病且病害逐年加重,种芋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北川花魔芋生产发展的瓶颈[5]。因此,针对北川花魔芋种质资源保存、品种纯化复壮,建立愈伤组织与试管微球茎离体诱导及脱毒繁育体系,对北川花魔芋进一步研究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6-8]。本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尝试以北川花魔芋的根状茎、嫩叶和叶柄为外植体,建立适合北川花魔芋的愈伤组织诱导和微型试管芋(拟球茎)培养技术,以实现在试管内全年生产种芋,为北川花魔芋良种繁育技术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北川花魔芋采自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镇幸福村,以2月龄植株的叶柄、嫩叶、叶脉以及根状茎为外植体。

1.2 方 法

1.2.1 外植体处理及接种

将外植体用自来水冲洗2h后,置于超净台上,用75%乙醇消毒30s,用无菌水清洗3~4次,再用0.1%的升汞溶液处理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将消毒后的叶柄切割成薄片(厚度为2~3mm),叶片切割成1cm2左右的方块,根状茎切成约2cm的小段,叶脉切成厚度为2mm左右的长条,将各外植体接种于相应的培养基上。每个处理接种30瓶,叶柄2块/瓶,根状茎4块/瓶,叶脉10块/瓶,叶片20片/瓶;试验重复3次。

1.2.2 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将不同外植体接种于 MS+1.0mg/L 6-BA+0.1 mg/L NAA+3%蔗糖+0.8%琼脂培养基中,置于25±1℃黑暗培养,观察愈伤组织诱导情况,30d后统计诱导率。愈伤组织诱导率(%)=形成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接种外植体总数×100%。

1.2.3 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以MS+3%蔗糖+0.8%琼脂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1.0mg/L 和1.5mg/L)和 NAA(0.1mg/L和0.5mg/L),pH 值为5.8;将接种后的外植体置于(25±1)℃黑暗培养,观察愈伤组织诱导情况,30d后统计诱导率。

1.2.4 继代与分化

外植体培养6周后,选取生长良好的魔芋愈伤组织置于25±1℃、弱光条件下(弱散射光强度约500 lx)进行继代培养,培养基为 MS+0.5mg/L 6-BA+0.5mg/L NAA,每30d继代1次。观察并记录愈伤组织变化情况,统计愈伤组织类型比例、增殖系数以及出芽率。增殖频率=继代过程中发生增殖的愈伤组织所占的比例。

1.2.5 魔芋试管微型芋的诱导

继代培养2~3次后,将愈伤组织切成适当大小的小块,转入 MS+2.0mg/L 6-BA+0.5mg/L NAA+5%蔗糖培养基中[9]进行试管微球茎诱导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外植体类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试验中大多数外植体均不同程度诱导出了愈伤组织,但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形成的时间、形成位置以及愈伤组织质地和颜色等均有较大差异。如图1所示,在 MS+1.0mg/L 6-BA+0.1mg/L NAA的诱导培养基中,叶柄培养10d后出现卷曲且边缘开始变红(图1a),3周后形成愈伤组织。首先是在切面上会形成许多白色的瘤状小突起,随后瘤状小突起不断变大最后覆盖了整个外植体(图1b),部分叶柄边缘开始变为黑色(图1c)。接种后的叶片增厚膨大,约3周后颜色变淡,边缘切口处变为褐色(图1d)。叶脉接种1周后,体积膨大(图1e),培养2周左右,叶脉切口出现瘤状小突起(图1f),但随后仅极少形成瘤状结构愈伤组织。根状茎在接种后4d左右出现部分变色(图1g),3周之后体积发生膨大,并且部分生长出根状物(图1h),进一步培养后部分根状茎出现粉色或白色的瘤状的愈伤组织,并伴有长满白色毛的根状物(图1i)。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有明显的不同,从表中可知叶柄外植体(35.0%)和根状茎外植体(32.1%)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外植体。

表1 不同类型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

2.2 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由表2可见,不同激素组合对魔芋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不一,在相同激素配比下,不同外植体诱导效果出现较大差异。就叶柄而言,各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均高于另外2种外植体,其中MS+1.0mg/L 6-BA+0.5mg/L NAA 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48.3%,诱导率快,愈伤数多;而在该培养基中,叶脉和叶片愈伤诱导率明显偏低,均低于20%;叶片在MS+1.5mg/L 6-BA+0.5mg/L NAA 培养基上的愈伤诱导效果较好,然而诱导率仅有16.2%;叶脉在MS+1.0 mg/L 6-BA+0.1mg/L NAA培养基上的愈伤诱导效果较好,诱导率为21.7%。

图1 不同外植体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的培养反应

表2 不同的NAA和BA浓度对魔芋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3 继代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类型、增殖频率及其分化能力分析

各种外植体初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均结构疏松,而继代2~3次后,愈伤组织会形成3种明显不同的类型(图2,表3)。Ⅰ型为半透明的愈伤组织,没有生长和分化能力,在光照条件下会迅速褐化、坏死(图2a)。Ⅱ型为浅灰褐色、愈伤组织结构疏松状,增殖频率约为63.6%,但不易分化出芽(图2b)。Ⅲ型愈伤组织较白,稍带绿色或者粉色,结构致密、质地坚硬,其表面成球状或瘤状(图2c),该类型的愈伤组织生理状态好,增殖频率较高(90.8%),容易分化出不定芽和微球茎;部分芽直接在愈伤组织上发生,有的则通过拟球茎(其形态与魔芋田间球茎相似)发生,后者长成的植株较健壮。

表3 继代培养3次后魔芋愈伤组织类型

2.4 魔芋微球茎的形成

微球茎诱导情况见图3,将获得的Ⅲ型愈伤组织转入含有5%蔗糖的微球茎诱导培养基后,经过4周培养,愈伤组织开始形成微球茎,继续培养至第8周可见大量生长良好的微球茎,该微球茎表皮浅褐色,带大量芽点,1~2cm大小。可见,5%蔗糖有利于促进微球茎的形成。

3 讨 论

魔芋在离体培养过程中一般需要经历2个过程,即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和分化培养阶段。研究表明,分裂素6-BA与生长素NAA配合使用对魔芋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10-11]。本试验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该结论,不同浓度配比的6-BA与NAA可不同程度地诱导愈伤组织的发生。在诱导过程中,外植体的类型与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颜色、质地具有密切联系。庄承纪[10]与谢庆华[12-13]等认为,根状茎是魔芋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而本研究结果发现,以叶柄为外植体其愈伤组织诱导效果均高于其他器官,包括根状茎。

图2 花魔芋愈伤组织的3种类型

图3 魔芋微球茎

魔芋组织培养过程中器官发生途径主要包括:外植体—愈伤组织—不定芽—生根成苗;外植体—愈伤组织—生根长芽成苗;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成苗以及外植体—愈伤组织—小块茎—成苗等[11,14]。由此可见,愈伤组织的状态对器官分化具有重要影响。Hu等认为,魔芋愈伤组织可形成3种不同类型,这3种类型愈伤组织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变[15]。本试验结果同样获得3种愈伤类型,即半透明Ⅰ型,浅灰褐色、愈伤组织结构疏松状的Ⅱ型,以及稍带绿色或者粉色,结构致密、质地坚硬的Ⅲ型愈伤组织。Ⅲ型的愈伤组织生理状态好,增殖频率较高,容易分化出不定芽和微球茎。但在培养过程中未发现相互转化现象,Ⅰ型愈伤在继代过程中出现褐化现象并死亡。同时试验表明,北川花魔芋器官发生途径主要为外植体—愈伤组织—不定芽—生根成苗和植体—愈伤组织—小块茎—成苗2种途径,后者中的小块茎即拟球茎,它具有与田间魔芋相同的繁殖方式,独立培养可以产生很多新的小球茎,实现了“器官-器官”的繁殖方式。拟球茎是一种微型变态繁殖器官,具有体积小、可贮运、易长苗、易生根等优点,在魔芋种芋繁殖中有望代替试管苗。

北川花魔芋的组织培养过程中,虽然成功诱导了具有分化能力的愈伤组织以及微球茎,但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如魔芋微球茎诱导率的提高、繁殖过程中病毒、病源菌的脱病率等,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1]赵培城,张晶晶,周绪霞,等.魔芋葡甘露聚糖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核农学报,2015,29(1):101-105.

[2]Zhang Y Q,Xie B J,Gan X.Advance in the applications of konjac glucomannan and its derivatives[J].Carbohydrate Polymers,2005,60(1):27-31.

[3]马俊,齐颖.魔芋的功能及应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2(5):48-49.

[4]覃淑君,陶诗顺,孙建明.四川盆周北部花魔芋资源生育特性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20(1):56-59.

[5]陈磊,廖甜甜,郭政宏,等.软腐病基因在花魔芋块茎组织中特异表达的研究[J].分子植 物育种,2014,12(6):1 230-1 234.

[6]张云峰,谢庆华,严胜柒,等.魔芋试管微球茎成熟度对其储藏及萌发率的影响[J].种子,2006,25(7):13-15.

[7]刁英,沈远明,瞿桢,等.珠芽魔芋的引种及驯化栽培技术研究[J].种子,2008,27(10):78-81.

[8]牛义,张盛林,王志敏,等.中国魔芋资源的研究与利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5):634-638.

[9]胡建斌.魔芋离体形态发生机制及其繁殖技术[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10]庄承纪,周建葵.魔芋属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植株的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87,9(3):339-347.

[11]黄远新,何凤发,张盛林.魔芋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4):309-312.

[12]谢庆华,吴毅歆,谢世清,等.花魔芋不同外植体分化及生根条件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6):696-699.

[13]谢庆华,张云峰,严胜柒,等.不同外植体诱导魔芋微球茎的比较研究[J].云南农业学报,2005,20(3):350-355.

[14]黄丹凤,刘佩英.魔芋组织快繁技术的应用研究[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1,9(2):162-164.

[15]Hu J B,Liu J,Yan H B,et al.Histological observations of morphogenesis in Petiole derived callus of 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 in vitro[J].Plant Cell Rep,2005,24(11):642-648.

猜你喜欢
根状茎球茎北川
禾本科草本植物根状茎发育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扁秆荆三棱球茎萌发条件分析
侧芽数对西红花球茎产量与开花的影响
畲药铜丝藤植物根和根状茎部位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外源激素及浸泡条件对青天葵球茎休眠破除率的影响
北川的味道(四题)
良种荸荠“菲律宾大球茎”的高产栽培
八角莲不定芽的快速培育
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索
北川让梦想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