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杂交种益玉10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2016-01-15 06:28兰宣莲沈光琴刘远伦舒中兵卫光伟
种子 2016年5期
关键词:黑穗病杂交种父本

罗 勇, 兰宣莲, 沈光琴, 刘远伦, 舒中兵, 卫光伟, 陈 浪

(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贵州 遵义563100)

我国是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播种面积、总产量和消费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1]。同时玉米也是贵州的主要农作物,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第2位,发展农业生产,抓好旱地农业,建设生态畜牧大省,是贵州省农业发展重要决策之一[2-5]。加快玉米生产研究对贵州省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玉米种植区多处在土层薄、海拔高、云雾多、相对湿度大的区域,特别是黔西北、黔西、黔北等地,玉米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缺肥、干旱、低湿、阴雨、日照少,土壤肥力较低的生态区,这些地区耕作粗放,外来品种很难适应,常年产量低而不稳[6-7]。使用多抗、广适、优质、高产优良玉米杂交种,是贵州省提高玉米产量的希望所在[8-11]。为此,课题组于2006年以自选自交系H 1864为母本,自选系B 170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品种益玉10号,于201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审定编号:黔审玉2013007号)。该品种的幼苗长势强,植株生长健壮,农艺性状优良,抗性好,品质优,适应性强,产量高,对提高贵州省玉米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及其性状

母本H 1864:是用农大108自交后代与丹340选系L 90的杂交一代为基础材料,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该自交系株型平展,果穗筒形,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穗轴白色。

父本B 1701:是利用 Mo 17与丹988杂交一代作基础材料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其中丹988引自丹东农科院,属于PB种质。该自交系株型半紧凑,果穗长锥形,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穗轴红色。

1.2 选育经过

选育经过见图1。

2 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

2.1 植株性状与生育期

全生育期134d,比对照黔单16短1d。幼苗长势强、叶鞘紫色、叶缘紫色。株型平展,株高252cm,穗位高110cm。雄穗一次分枝6个左右,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42cm,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0cm,雄花护颖紫色,花药黄色,花丝浅红色。

2.2 穗部与籽粒性状

果穗筒型,穗长19.4cm,穗行数17.4行,籽粒黄色,马齿型,穗轴红色,百粒重29.8g。

2.3 抗性与品质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容重776g/L,粗蛋 白 7.63%,粗 脂 肪 3.56%,粗淀 粉75.82%,赖氨酸0.25%。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大斑病和茎腐病,中抗小斑病和纹枯病,感丝黑穗病,中抗玉米螟。

2.4 主要优缺点

主要优点:抗性好,适应性广,稳产性好;制种产量高,有利于生产推广。

主要缺点:果穗苞叶稍短,感丝黑穗病。

3 历年产量表现

2009年贵州省区域试验E组平均单产613kg/667m2,比对照黔单16增产6.61%,增产极显著,产量居第7位,8试点7增1减。2010年续试平均单产614.8kg/667m2,比对照增产9.08%,增产极显著,产量居第4位,9试点全部增产。2年17点次平均单产613.9kg/667m2,比对照增产7.83%。17试点16增1减。增产点率93.8%。201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86.6kg/667m2,较对照增产11.71%,产量居第1位,100%的试点增产。

4 适宜种植区域和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宜在贵州全省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4.2 栽培技术要点

宜春播,直播和育苗移栽均可,种植密度3 500株/667m2左右。播种前精细整地,使土壤疏松、平整。施足底肥,施用1 000kg/667m2农家肥和30kg/667m2玉米专用复合肥。5~6叶时进行第1次中耕,施尿素10kg/667m2。大喇叭口时进行第2次中耕结合培土,施尿素20kg/667m2。注意防治丝黑穗病,苗期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成熟后及时收获,脱粒,晾干贮藏。

5 繁殖及制种技术要点

注意原原种的套袋保纯,原种繁殖应严格隔离和去杂;生产制种必须严格隔离,去雄、去杂彻底。制种父母本行比以1∶5为宜;父母本错期:在甘肃或承德实行2期父本(各占50%),第1期父本比母本早播4d,第2期父母本同播;母本种植密度为3 600株/667m2。

图1 选育经过

[1]王晓梅,崔坤,程哲,等.玉米不同移栽时期对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研究[J].玉米科学,2000(8):47-48.

[2]杜月红.贵州省玉米生产基本情况[J].种子,2003,22(3):66-67.

[3]赵致,张荣达,吴盛黎,等.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1,34(5):465-468.

[4]舒中兵,黎礼谦,段明禹,等.密度、施氮量与播期对贵农玉008产量的互作效应[J].湖北农业科学,2013,23(52):5 692-5 694.

[5]毕世敏,舒中兵,申萍,等.遵义地区部分主推品种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分析[J].种子,2012,31(7):118-120.

[6]罗勇,刘远伦,沈光琴,等.遵义杂交玉米利用与生产现状、潜力及可持续发展分析[J].种子,2008,27(8):90-92.

[7]段明禹,舒中兵,胡章凯,等.不同种植密度对遵义地区玉米主推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服务,2012(20):9-10.

[8]舒中兵,罗勇,陈浪,等.鲜食玉米品种遵糯4号的选育及应用[J].种子,2014,33(1):100-101.

[9]彭中华.玉米杂交种贵农318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J].玉米科学,2007,15(s 1):45,49.

[10]黄春利.玉米杂交种贵农玉188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J].种子,2014,33(11):104-106.

[11]刘伟,张世英,于艳.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吉东17的选育及应用[J].玉米科学,2006,14(1):81-83.

猜你喜欢
黑穗病杂交种父本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甘蔗重要亲本田间自然抗黑穗病测定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杂交种子为什么不能留种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优质中晚熟玉米新杂交种锦润91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父本的SSR标记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