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审计报告的适用性

2016-01-15 00:15闫昭
商场现代化 2015年29期
关键词:审计报告机关建议

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全面而系统的反映,起着链接沟通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社会公众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要作用,是审计成果的承接平台和重要转化载体。审计机关历来高度重视审计报告质量,不断探索发挥审计报告核心归纳总结作用的方法,促进审计报告适用性提升。

一、影响审计报告适用性的问题及原因

1.影响审计报告适用性的问题

一是审计报告格式规范过于简单,缺乏指导性。目前,审计报告基本上是简单照搬照套《审计准则》规定格式,文字过于简单,一般包括前言、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评价意见、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与处理处罚意见及审计建议等。这些结构性要素是审计报告的必要内容,但是对这些要素写什么、反映到什么程度、应当注意一些什么问题,现行指导规定未予以说明。

二是审计报告规范用语不提炼转化,影响了审计成果运用。目前,审计报告专业术语太多,未做必要的转换,致使审计报告反映情况不直观,审计报告只有撰写者自己看得懂,有关领导、阅读者、使用者看不懂。 具体表现在,部分审计报告对于所发现的问题大都是通过会计核算过程或会计科目进行反映,以试图说明事实真相,缺乏自身的职业总结、归纳与推导;阐述问题具有片面性,缺乏从整体层面进行考虑和与具体实践结合的说明。突出表现在综合审计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等,对审计中发现的焦点、难点、倾向性问题综合分析、汇总、提炼不足,提出完善体制机制的意见不够,审计效果大大折扣。

三是报告中查出的问题不分重点,影响了审计报告质量。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是对审计报告的基本要求,然而部分审计报告在反映问题方面主次颠倒、重点不明显。具体表现在:逐条列出所有问题,对于部分数字较小、性质轻微的问题,面面俱到也记入报告,缺乏专业性总结、归纳与提炼;数字占了大篇幅空间,满篇报告皆是问题,但却了解不到实质性所在,使审计报告缺少灵魂,杂乱无章,不能形成有机整体;使经济决策者忽视了重要而可靠的信息来源,影响了审计报告的质量。

四是审计建议针对性不强,降低了审计威信。一些审计建议带有强烈的原则性、笼统性色彩,导致被审计单位不能进行具体的实际整改操作。如我们经常见到的“建议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意识”、“建议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等等,都属此类。这样的建议既没有特定的对象,也没有明确的做法,一般不会产生任何效果。而迫于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整改情况考核,审计组还需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致使审计整改措施流于形式,应付了事,导致审计威信下降。

五是审计评价不够规范,加大了审计报告风险。主要表现在,评价范围延伸到审计范围之外,评价的一些事项在内容上与审计事项无一丝关联;或者随意评价一些在审计中未深入涉及的问题;审计评价用词不严谨、不恰当。例如,直接引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未经核实的、缺少证明性资料的情况报告等等。

六是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联动机制欠缺,弱化了基层审计报告影响力。近年来,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日益加强,上下联动审计逐渐常态化。审计中,上级审计机关往往转发各级主管审计机关工作方案,做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指导性资料,各县市参照自行编写审计实施方案。由于下级审计机关按规定一般需提前完成审计项目,便于上级审计机关汇总审核,这种形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弊端。如由于审计实施方案内容不统一,县市审计机关完成审计项目上报后,可能存在审计事项缺少或多余的现象,也可能存在重点审计事项确认不准、延伸调查不到位导致政策落实分析视角错位的现象,既影响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又弱化了基层审计报告影响力。

2.影响审计报告适用性的原因分析

一是审计人员质量风险意识淡薄。审计作为一门高度专业的技术性工作,审计人员的质量风险意识有助于促进自身职责作用的充分发挥,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职业操守。实践中,部分审计人员常常因为一些主客观原因,未能意识到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忽视了社会职责和自身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审计报告质量。

二是审计复核在实际执行中不能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现行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详细规定了审计组、相关部门、法制机构的三级复核流程步骤,然而,部分审计复核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没有切实得到执行。表现为,一二级复核效率低,特别是相关部门复核程序,大多未严格履行,应付了事,毫无价值;部分审计机关未将责任追究制度付诸实施,审计报告中出现的差错行为,很难精确定位到审计责任的具体环节,导致无法追究具体的个人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机制不成熟。

三是提升审计结果利用的外部保障机制欠缺。目前,审计机关在审计问责事由和力度方面还存在问题,对于无作为、慢作为、不经济、无效率、决策失误等由于量化定性难而难以问责。

二、提升审计报告适用性的建议

一是加强审计报告规范建设。在《审计法》的指导下,制定审计报告编写指南,对审计报告的写作要求、注意事项等加以明确,为审计报告编写提供规范指导;灵活掌握审计事项反映程度,精简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等内容,使揭露和反映问题的审计职责更加突出,提升审计报告份量;上级审计机关应结合不同时期经济工作重点,及时对审计报告模板进行完善修改,下发优秀审计报告范例,为下级审计机关提供参考和统一指导。

二是提升审计报告易读性。审计报告易读有助于降低报告使用者对报告的理解偏差,进一步促进审计机关与使用者之间的沟通;随着审计结果公告社会化的发展,审计报告使用主体随之改变并越发丰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越显重要。实践中,要求审计人员既具精湛的专业水平,又具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化繁为简,通俗易懂;要达到简明、清晰,逻辑思维紧密地反映审计结果,使非专业人员也能明白审计内容的目的。必要时可增加报告附注,对专业术语和关键内容具体解释,提升使用者对审计报告内容把握的准确度。

三是问题表述要主次分明。在恰当分类的前提下,审计报告中所列问题,应当是主次分明、排列有序。要做到重要问题、突出问题、共性问题、必查问题、有规定的问题;次要问题、一般问题、随机问题、个性问题、未作规定的问题。这样,后续的复核、审核以及审定者、阅读使用者,能够突出重点、掌握共性,更利于阅读理解和结果使用,也为审计结果统计、汇总等工作提供便利。

四是注意审计建议的准确和可操作性。审计建议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问题分析透了,解决的办法就有了,审计建议自然也就提出来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或途径可从法规、政策、深化改革的角度去考虑,去寻找改进工作的路径,去探求解决深层次、复杂问题的有效办法。审计建议要注意准确可行才能提,做到不求数量,保证质量,宁缺勿滥。同时,应该把审计建议放在与审计处理处罚同等重要的地位予以重视,才能使得审计建议真正成为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载体。

五是审计评价力求规范。审计评价要围绕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做到力求规范、恰到好处。我们接触的被审计单位有些规模很大,通过几个人,两三个月的审计,不可能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完整情况,因此,必须注意不能超范围评价,更不能超越审计专业技能去评价;评价时要留有余地,尽量不使用如非常或不可能等绝对的表达方式,可用“……基于上述发现,我们认为该部门在……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它有利于……”等表述形式,合理反映其取得的成绩和管理中存在的亮点。

六是创新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方法。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提升政策跟踪审计报告质量,关键要强化上级审计机关的动态跟踪指导,细化政策跟踪审计实施方案,规范审计报告模板,保证审计重点把握准确、审计方法扎实有效、审计操作规范统一,促进上下联动审计效能提升。

七是进一步扩大审计报告的运用领域。审计报告不仅要体现国家财政预算收支使用情况、重大工程项目运行效率与效果以及事关民生的各项事项,还要揭示被审计单位的重要重大问题,同时还应注重作为一个评估标准加以运用。比如:结合资金、资源监管使用情况,将审计结果纳入政府工作人员的业绩考核,促进政府官员依法履行自身职责,调动政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于业绩好、预算确实按照预定效果进行执行的单位或项目可以保证其预算需要;而对于业绩较差,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单位或项目,甚至产生舞弊等各种重要重大问题的,可以核减或从严控制其预算,以促进审计结果的合理运用。

审计报告的高效适用,归根结底依赖于审计质量的全面提升,立足本质,创新工作才是关键。

作者简介:闫昭,女,汉,大学本科,山东省荣成市审计局,审计师、经济师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机关建议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打开机关锁
机关制造
建议答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