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01-15 04:46刘树松
商场现代化 2015年29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刘树松

摘 要: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直接关系着管理者和投资者的利益。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核心,真实性是管理者应当关注的重点。本文围绕企业会计信息,介绍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念、表现以及危害,重点分析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了建议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一、相关概述

一般来讲,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企业会计信息不能够真实完整地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计量,不能够为投资者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会计信息失真可以表现为会计信息造假以及会计信息失实这两个方面。会计信息造假主要是指会计活动相关的当事人在会计记录、计量过程中处于某种目的,有意识地依靠各种会计手段和会计方法对会计信息进行篡改,通过制造假象来对信息使用者进行蒙蔽和欺骗,致使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而会计信息失实则主要是指会计活动当事人在进行会计记录、计量等会计活动过程中遵循会计管理规范,但是由于会计人员在经验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不足,导致主观判断不准确、经验缺乏或者由于会计管理活动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会计信息跟企业经济活动之间存在着差距,这其中既包括会计信息失误也包括合法性会计信息失真。一般来讲,会计信息失误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会计活动当事人本身并没有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管意愿;二是会计信息不真实并不能够使得当事人获得经济及其他相关利益;三是会计信息不真实这一情况比较容易在会计信息复核中被发现;四是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比较容易得到纠正。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危害

通过对会计管理活动实践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粉饰

第一种是利润最大化粉饰,这样的会计信息粉饰在企业上一年度以及公司上市之前的会计报表中表现尤其明显,主要是依靠推迟结转成本、提前确认收入、资产重组、亏损挂账以及关联交易等方式和手段。第二种是利润最小化粉饰,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为完成预定经营管理目标或者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出现亏损的情况下,管理者很容易采用这样的粉饰手段来进行会计报表的粉饰,主要是采用转移价格、提前结转成本以及推迟确认收入等手段。第三种是利润均衡化粉饰。企业会计管理者采用这样的会计粉饰手段主要是出于获得较好的信用评价等级或者积极塑造自身绩优股形象而进行的会计报表粉饰。这样的会计报表粉饰主要是依靠对应付款、递延资产、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以及其他应收款等会计科目进行人为的利润调节,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利润稳步增长。第四种是利润清洗会计粉饰。企业管理者使用这样的会计报表粉饰手段主要是发生在企业更换法定代表人时候,此时的新任法定代表人处于明确职责的目标采用这一手段进行会计报表的粉饰。一般来讲主要是采用将企业的长期投资损失、坏账、待处理流动资产、存货积压以及待处理固定资产等虚拟资产进行一次性的损失处理。

2.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粉饰

第一种是高估资产,在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或者进行对外投资活动时,企业管理者常常会对资产进行高估,以便能够获得更大比例的股权,主要是依靠虚构交易业务和利润以及编造理由进行资产评估等手段。第二种是低估企业负债。企业管理者处于发行债券或者贷款的考虑,为了证明公司财务风险比较低,会对企业的负债进行低估,在进行此类会计粉饰时主要是依靠将企业负债或者账外账在关联企业中进行隐匿。

企业管理者为了发行股票、获得信贷资金或者满足业绩考核需求,会对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利润均衡化、利润最大化的粉饰;也可以处于推脱责任或者逃避纳税对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利润清洗或者利润最小化的粉饰。

总的来讲,企业进行会计报表粉饰危害最大的还是利润最大化,隐瞒负债、虚增利润。这样的会计信息失真对于企业、社会以及投资者来讲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会扭曲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致使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角色是建立在不真实的信息基础上,这不仅仅会危害到企业的管理决策科学性,致使企业管理决策跟实际不吻合,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同时,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也会对社会产生危害,在企业破产时会使得直接利益相关者遭受经济损失,不仅仅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也会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会给经济犯罪分子造成不法行为的空间,并为行贿受贿、贪污腐化等行为的产生提供空间和温床。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也会对投资者产生直接的危害,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会对债权人以及投资者造成严重的信息误导和干扰,导致债权人以及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出现失误,进而使得资金流动出现偏差和失误。不实的会计信息尤其会对广大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产生巨大危害,导致投资者因为信息偏差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会计制度本身不完善

作为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和规则,会计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关系着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的会计制度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会计工作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以及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等。理想的会计制度应当在实施过程中兼顾到各个方面的利益诉求,在双方博弈之后成为有约束力的社会规则。我国的会计制度从制定到实施这一过程在时间以及空间上相对都比较短,这就使得制度制定和实施中的博弈过程不充分。尤其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所处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也会越来越多,这些新情况、新变化也对会计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的会计制度在这一方面难以避免会存在着一些缺陷和漏洞。与此同时,在会计制度的实施和执行中也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存在着失真的问题。

2.产权主体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存在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按照经济学的观点,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各个参与者对于市场上的特定交易信息的获取上并不相等,一些参与者拥有比另外一些参与者更多的市场信息,使得各方在市场信息上并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既可以发生在事前,也可以发生在事后。假若信息不对称是在事前发生,那么该市场属于次品市场,就会随之发生逆向选择的结果。而事后信息不对称则主要是产生于委托代理关系,会产生道德风险的结果。正是由于双方在市场信息上的不对称,导致企业经营者借助于自身的信息优势实施内部人控制。而管理者在会计信息上进行造假也是借助于信息不对称来尽量扩大自身的效用,在利于自身的同时不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以及投资者。例如企业的投资者关注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但是企业管理者则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者依靠这些信息优势对会计信息进行变动和扭曲,尽量为自身利益服务。不仅如此,会计人员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道德风险的问题,利用信息优势贪污等,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从这个角度上讲,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会直接导致企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四、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措施

1.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制度,健全完善企业会计规范

企业会计制度和规范的不健全是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会计制度规范,在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法、会计职业道德以及会计准则等方面进行完善,并严格执行和落实。在制定和落实会计制度规范时,应当尽量减少其不确定性,提高企业会计制度和规范的利益认同感,确保相关利益群体在制度落实上的相互制衡和协调。并对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规范进行一定的超前预测和分析,提高会计制度规范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并保障会计制度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减少外部环境变化对于会计的过度影响。尽量缩小会计制度规则中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选择,减小会计人员可操作的空间,避免因为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选择出现选择性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2.明确产权,积极发挥产权的信息规范作用

提高产权的明细程度,推动企业这一市场主体按照市场规则进行会计管理活动。只有确保产权的清晰才能够保障会计信息在生成以及使用上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在当前的会计制度和会计规范下,要推动产权改进,就需要积极围绕会计信息质量这一核心来开展。在推动多元持有者产权结构上要实现以财产所有权分散为目标;逐步形成并完善控制管理权跟剩余索取权相协调的产权制度;在推动集体产权结构上要保障其民主程序这一基本特征;确保产权结构中的剩余索取权可以及时转让。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高信息质量,规避会计信息失真。

参考文献:

[1]杨雪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33).

[2]郭云浩,司玉娜.浅析A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商,2015(41).

[3]段硕.试议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J].商,2015(42).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对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及对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