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频课程公开的几点建议

2016-01-15 02:05李凡
学理论·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开放教育管理学建议

李凡

摘 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工作是“十二五”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基于《管理学原理》视频课程长期的教学实践,以该课程为例探讨了当前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改善建议:拓宽视频公开课的宣传渠道、丰富《管理学原理》课程相关资源、强化视频公开课程的交流与反馈机制、提升《管理学原理》授课方式的趣味性、探索《管理学原理》课程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衡点。

关键词:视频公开课;管理学;开放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161-02

建设与发展视频公开课程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开放和传播,得到国内外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自2001年起发起了开放教育运动,将高校教师授课视频进行网络共享。其后,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开展了相应活动。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多所全球知名高校还与亚、非、拉美地区的250多个院校共同成立了“国际开放课件联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此,教育部决定开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从政策与经费支持、技术与系统保障、监督与管理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2012年,教育部拟定《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进一步强调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推动了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全面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和民主理念,对提升高等院校教育质量以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修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视频公开课教育、探索视频公开课建设的良好路径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必要性。

一、视频公开课的内涵与特征

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视频公开课”的内涵,即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这意味着,“视频公开课”依托高等院校,以名师名课为基础,以选题、内容、效果及社会认可度为课程遴选依据,通过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着力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和新颖性。

通过对视频公开课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点。

1.免费性

“爱课程”网是高校视频公开课的公共网络平台,它汇集并不断更新数量丰富的视频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免费在线观看。

2.受众广泛性

视频公开课面向的受众群体十分广泛,既面向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同时也面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普通学习者。

3.视频公开课程

视频公开课程的授课与学习不受任何时空因素的制约,它以网络视频的形式随时随地在线播放,不仅消除了高校内外的学习者与国内外名校之间的距离,同时也避免了教师与学生个人时间安排的冲突。

4.授课教师的知名性

多数的视频公开课均由国内高校的优秀教师授课,而且同一门课程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教师共同参与录制。精湛的授课将名师的知识与思想在无形中融入学习者的知识观、价值观中。

二、《管理学原理》视频公开课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多所大学均开设了视频公开课程。这些课程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通过校内网络平台向公众免费开放,高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课并通过网络观看学习,省时又方便。然而,笔者基于《管理学原理》视频课程长期的教学实践,对其进行严谨的理论研究,发现当前该学科的视频公开课程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视频公开课程的推广宣传工作不到位

尽管在国家层面,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早已开展,在学校层面也早已录制并投放了大量的视频公开课程,但在与学生的实际交流沟通中发现,许多高校学生根本不知道学校开设有《管理学原理》的视频公开课,另外也有一部分同学虽然知道有视频公开课,但很少上网浏览学习过。由此可见,《管理学原理》的视频公开课在学生群体中宣传度较低。

2.视频公开课程的网络载体平台建设不完善

经过对视频课程网络平台的长期观察,发现网络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更新与维护速度较慢,且平台栏目不够多样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也影响到学习者学习的连贯性。

3.视频公开课程缺乏与学习者的互动机制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授与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互动性,学生在听课后需要及时地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融会贯通,因此师生间的交流和反馈机制十分重要,教师需要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动态以便进一步加以指导。然而,当前的网络授课平台还多为单向性教学,师生间缺乏有效沟通。

4.学习者对视频课程的体验感较差

《管理学原理》课程需要通过场景模拟、小组辩论等互动教学的形式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而当前的视频公开课程授课方式仍显死板,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索,课堂体验感差。

5.视频公开课程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

视频公开课具有一定的共享性,将高等院校的专业课程资源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才能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和传播。同时,视频公开课程凝结了主讲教师和课程制作团队的智慧和辛劳,其知识产权应当受到合法保护。然而,当前网络上《管理学原理》视频课程较为多样丰富,对他人授课视频的参考和引用缺乏一定程度的学术规范,需要加强课程数字版权的立法保护工作。

三、《管理学原理》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建议

视频公开课程的设立与发展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教师应不断反思和研究如何提升视频公开课的教学质量。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改善。

1.拓宽视频公开课的宣传渠道

第一,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对视频公开课的宣传主要见于校园网络的主页,这是不够的,应当广开思路,丰富宣传渠道,将线上手段与线下手段相结合。在线上,通过校园网络宣传视频公开课的同时,可以广泛使用如BBS、QQ软件、微信、微博等多种学生群体偏爱的社交网络平台,提高其知名度和传播度。在线下,可以在实体课堂向学生宣传推荐,并鼓励学生之间的广泛传播;第二,网络平台与视频课程相结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有些学生虽然知道《管理学原理》的视频课程,但不知道从哪里可以看到,还有些学生知道课程的网络平台,却不知道有《管理学原理》这门课。未来应将视频公开课的网络平台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共同向外界进行宣传。

2.丰富《管理学原理》课程相关资源

网络课程更新慢、授课内容单一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丰富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也应是未来努力的方向。第一,保障教学资源的及时更新与维护。加强对更新与维护工作的监督,保障网络连通和视频质量;第二,丰富《管理学原理》课程相关栏目。首先,可以开设“管理学名家讲坛”栏目,邀请管理学科名师就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讲授,拓宽学科视角,丰富管理学科的师源。其次,可以开设“管理学论坛”栏目,为《管理学原理》的学习者提供一个交流、分享、研讨的平台。最后,还可以开设“管理学经典世界”栏目,专门汇集管理学大师如德鲁克、明茨伯格等的经典著作或音频、视频资料。

3.强化视频公开课程的交流与反馈机制

建立课程的交流和反馈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帮助教师为学习者解答疑难困惑,还可以培养师生间的感情,因此采取手段激励师生互动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说来:第一,使用积分制度增强师生的互动参与。师生的互评、问答、课堂思考题的回复与评价等环节将对师生的账号产生积分,根据阶段性积分成果可以设立相关奖项进行奖励;第二,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在《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学习者群体中开展阶段性的问卷调查,搜集和汇总学习者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同时建立《管理学原理》视频公开课的评价指标体系,使课程资源建设改进能有的放矢。

4.提升《管理学原理》授课方式的趣味性

视频公开课尽管在免费性、时空自由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相比传统教学方式缺少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持续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加以调整,提升授课的趣味性:第一,授课语言。教师应适当使用诙谐风趣的授课语言,制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授课方式。《管理学原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设置、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在视频中的实体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也可以鼓励在线学习的学生参与,将其拍成视频上传网络,并进行评比打分,提高在线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

5.探索《管理学原理》课程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衡点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建设既要最大程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又要保障授课教师的知识产权,探索课程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间的平衡点:第一,在制度层面立法规范。通过制定和完善立法,规范视频公开课程内容的借鉴和使用行为,不得滥用和随意传播他人的课程内容;第二,高校设立视频课程管理部门。在建设视频公开课程的高校内部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视频课程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Dowries S. Models for Sustainable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J].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Learning Objects,

2007 (3): 29-44.

[2]Yuan L.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

ngesfor Higher Education[R]. JISC CETIS,2008.

[3]董榕,许玮,张剑平. 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及其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2):54-59.

[4]刘广,郑重.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现状、特点与发展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2(10):15-18.

[5]刘莉.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焦点与轨迹[J].中国远程教育,2008(6):11-13.

[6]张振虹,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20-27.

猜你喜欢
开放教育管理学建议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浅谈管理学
开放教育会计学专科实践教学解析
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的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课程实践研究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