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成功父亲的苦涩

2016-01-15 22:36朱励
现代家长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医志愿女儿

朱励

在我们这个小城,很多人认识我。我之所以有点名气,不是因为我是个人物,而是我的一双儿女考取了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很多人觉得我的孩子这么有出息,是我教子有方的缘故,便向我讨要教子经验,这让我哭笑不得。因为在教育问题上,我有的只是说不完的后悔与苦涩。

我不同意女儿读文科

感谢上苍赐给我一双聪明好学的儿女,他们姐弟俩从小学到初中成绩在班里都是名列前茅。

女儿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高中尖子班后,给全家带来了更多的荣誉。她的作文接连在学报上刊登,其中两篇还登上了我们小城的晚报,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她还成功主持了“全省中学生运动会文艺晚会”,第一次在省电视台露了脸。另外,她写的英语作文发表在全国颇有影响的《英语辅导》杂志上,还被该刊评为优秀英语作文。

“她应该去读北京广播学院或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开始我就把对女儿的期望值定得很高。在家长会上,我大言不惭地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理想,比如我女儿就想当记者、当翻译、当节目主持人。我们做家长的应该从各个方面为孩子创造条件,不要压制孩子的兴趣爱好,要给孩子留有充足的发展空间,让他自己去选择人生的道路……”

说归说,我的做法却大相径庭。高二文理分科,女儿要读文,我不同意,我要她读理。理由是大学理科招生人数多、专业多,且多是热门专业,将来好就业。另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县高中理科设有尖子班,而文科没有尖子班;二是她弟弟紧随其后,明年铁定读理,两人都读理,可以互相帮助。

最后女儿妥协了,进了理科班。接下来,我就不敢在家长们面前趾高气扬了。因为自从分科后,女儿的学习开始下滑。到高二下学期,在年级排行榜30名以内,再也见不到她的名字了。每次发榜,看到女儿下滑的排名,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要知道,她可是以全县第5名的成绩进入高中的!班主任建议她留级改读文科,我固执地认为,她是因为学校活动太多影响了学习,只要她辞去干部职务,成绩就会好起来的。高三开学后,学校采纳了我的意见。一年过去,尽管老师们对我女儿关爱有加,但她的数理化成绩就是上不去,结果高考成绩不理想,最后被一所农业大学录取,离我的愿望相差甚远,所以没作考虑就放弃了。

复读一年,女儿很拼命。我也想方设法地帮助她,请最好的老师给她补课,买各种“高考冲刺”“高考兵法”“高考宝典”给她指点迷津,天天陪她复习到深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高考时她的数理化勉强过了及格关,好在语文、英语拿了高分,被省师范大学录取。遗憾的是专业不理想,因为省师范大学理科专业没有女儿想读的新闻学、英语以及法学专业。无奈,我让她填报了“公共事业管理”。说实话,当时我并不知道该专业是干什么的,只是冲着“管理”二字填的,因为我想女儿当不了记者和翻译,从政当官也不错。

我一心想让儿子上北大

回过头来说儿子。儿子靠自己的实力也进入了重点高中的尖子班。因为老师说他是尖子中的尖子,所以从高一起,我就开始为他策划未来。我是医生,希望儿子也学医。

但是除了打篮球、踢足球外,我发现他喜欢收藏飞机模型,图片也好,玩具也好,只要是飞机,他都爱不释手,像宝贝一样,而对家里书架上的医学书籍从来没有翻阅过。

他还画得一手好画,曾获“全区中学生绘画比赛三等奖”。我想利用他这一优势,叫他将来学建筑,因为我发现不管哪所大学的建筑专业都有一个附带要求:需加试美术。可是当我说出这个想法后,立即遭到儿子的反对。无论我怎么说建筑学前景广阔,他就是没有兴趣。“那你想学什么专业?”我问。“航空航天!”他脱口而出。原来他有这样的想法,难怪他收集了那么多的飞机模型!可是我不喜欢,我觉得这专业不如建筑、医学好就业、挣钱多。

进入高三,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稳定在全校前三名,这时我的眼里就只有清华、北大了。儿子第一次参加高考时,不敢冲击清华、北大,于是填了南京大学。过了一天,受各方蛊惑,我找学校要回志愿表,重新选择了北京大学医学部。让儿子学医,我是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医学是应用性极强的热门专业,二、让儿子继承我的事业,三、北大医学部与北大校本部相比,门槛稍低。谁知,我的做法再次遭到儿子的反对,他说要读就读北大校本部!儿子不如女儿听话,我不再与他争执,只要填北大,“校本部”就“校本部”。

录取结果出来,儿子的高考分比南京大学的录取分高了3分,而我已经给儿子改了志愿,南京大学是去不了了。而更让人晕倒的是,北大“校本部”与北大“医学部”分开招生,儿子的分数卡在两“部”的门槛之间:想进“校本部”,分数不够;能进“医学部”,志愿没填!又因为“非清华、北大不读”的思想致使我只给儿子填了一个志愿,且不同意调剂,所以尽管儿子考了榜眼,且仅比第一名少1分,也只得接受落榜的现实,选择复读了。

第二次高考,儿子发挥欠佳,考得不太理想,估计进清华大学有风险,进北京大学医学部似有可能。这次为了保险,第一志愿我主张填报复旦大学医学院。再次要儿子学医,除上述理由外,就是我打听到复旦大学的一个招生政策,即“第一志愿填报复旦医学院可加10分投档”。“清华、北大进不去,读个复旦总可以吧?否则,咱的脸往哪儿搁?”我认定儿子被复旦大学录取不成问题。

我做了整整一天的工作,儿子终于违心接受了不愿意学的医学专业。接下来的志愿,我同意儿子的要求,填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在专业选择上再次与儿子发生分歧。儿子要把“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填为第一专业志愿,我不同意。我理直气壮地把《学什么专业好》一书拿给儿子看,里面有段话是这样说的:“由于我国航空工业不是很景气,所以到这类单位去工作收入不是很高,分配到航空研究所的不少毕业生最后都跳槽……”结果,儿子拗不过我,按我的要求填报了专业志愿。

不知我前世造了什么孽,公布的投档分数又给了我沉重一击。儿子的分数可以上北大医学部,却进不了复旦医学院!儿子两次与北大失之交臂,让我深受打击。虽然最后儿子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录取,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我亲手扼杀了儿女的梦想

回想伴随儿女走过的高考路,我心里有说不出的苦。倘若女儿不听我的话,坚持读文科,或许早已考取了重点大学;倘若儿子听我的话,愿意当医生,第一年就能圆我的北大梦……

我捶着脑袋,不断反省自己:一是忽视了孩子的现实能力,违背客观规律,强迫文科功底扎实的女儿读理科;二是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独断专横,大包大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为圆自己的北大梦,强迫不愿学医的儿子学医,幸好没有读成,否则不知什么后果;三是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忽视了孩子的实力和水平,光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三种情况都是因为我没有尊重事实,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没有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我忘记了未来的路要靠孩子自己去走,任何人都代替不了!

当我明白这些道理后已经于事无补,两个孩子进入大学后,各有各的痛苦——

女儿就读的“公共事业管理”,不是真正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而是原先的“教育管理”,其主干学科是教育学,主要是为中等师范学校培养教育学和心理学师资力量的,属于冷门中的冷门。为逃避就业尴尬,她选择了考研,又为了保险,她依然没有报考钟爱的新闻学,因为跨专业报考风险大,迫不得已沿着教育学这条路走进了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现在名声是有了,也圆了我的名牌大学梦,却委屈了女儿。

儿子现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庆幸他当年没有被录取在北大或复旦学医,否则,他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因为他说过,即使被这两所大学录取,他也可能完成不了学业。他说北航是他心仪的大学,遗憾的是没有读到最想读的专业。假如当年我依了他,志愿填报“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那么现在正赶上国家需要,他肯定能进国家科研队伍,从事梦寐以求的探空揽月事业。本来他已经搭上了班车,却被我拉了后腿。

女儿的“记者梦”和儿子的“航空航天梦”就这样被我扼杀在摇篮里,每每想到他们本应拥有的更好前途,我都觉得自己是个罪人,自责、后悔,一起涌上心头。

我的反思

经过这么多年的反思,我对考生的兴趣与专业有了新的认识:

1.兴趣对每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影响人的一生。所以,专业的选择比学校的选择更为重要。没有兴趣,学校再好,名气再大,也不应该报考。

2.兴趣能开发人的智力,成就人的事业,特别有天赋、有远大抱负的学生,完全没有必要为迁就今后的饭碗而压抑自己的兴趣,去填报那些所谓的赚钱专业,而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挑选专业,不用考虑此专业是冷门还是热门。

3.如果考生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就应该直接报考感兴趣的专业。因为一个人能否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与他对所学专业和准备从事的职业是否有兴趣有着极大关系。如果考生对自己的兴趣不大清楚,至少应该避免填报那些自己毫无兴趣甚至讨厌的专业。

4.如果考生爱好广泛,适应性强,但暂时没有固定的兴趣爱好,可以选择基础型、理论型、适用面宽的学科专业,比如文史哲、数理化,以利于将来跨学科学习或兴趣成熟时调整专业。

5.挑选专业时,兴趣必须结合各门学科成绩来考虑。比如,考生对计算机感兴趣,但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就不应该报考计算机专业;考生对海关、外贸工作感兴趣,但平时英语很难考及格,就不应该报考“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6.如果看中了感兴趣的专业,却担心高考分数不够,录取不上,可填报一些与兴趣有关但不太热门的专业。如,想学新闻,看好了某大学的新闻学专业,又担心分数达不到,可以改填与之相关的汉语言文学或者编辑出版学专业来实现自己的记者梦。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学医志愿女儿
The Price of Beauty
儿子学医和父母成校友
许愿
华佗学医
望子学医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志愿小队出动
和女儿的日常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