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角度进行学生学习评价的探索

2016-01-15 05:22曲延丽
关键词:评价研究心理学生

曲延丽

摘要:恰如其分的评价与反馈,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满足感或有力鞭策,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在中小学各学科及实践课程中,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评价,并不断探索,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努力与进步进行有效评价,实现学生认识自我、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心理健康教育角度进行进行学生学习评价的探索,不但注重整体评价、突出多元评价,而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兼顾结果,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中文关键词: 学生 心理 评价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判断学生活动效果如何,其中重要的一步是要通过对学生的科学评价来实现。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呢?笔者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关于评价的三原则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注重整体评价

以小学《研究性学习指导》为例,逐校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偏爱第一课时的教学,轻视研究结果汇报的第二课时。究其原因种种。其中原因之一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没能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反馈信息是通过评价发出的,只有科学反馈,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一般情况下,被评价的无论是学生个人还是小组学习,都有获得较高评价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这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趋向。如何激发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积极的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呢?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注重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怎样评价学生研究性学习取得的进步和收获?那就要求综合实践学科教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贯穿于全过程,评价中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体验感受,要求教师不断探索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一方面,注重对学生在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作品等)作为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依据;另一方面,强调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恰如其分的评价与反馈,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满足感或有力鞭策,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作为教师要认可学生点点滴滴的努力。如果值得学习,就值得我们为此庆祝。教师在进行集体备课过程中应该根据所备课节的具体内容,设计制定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价的标准及方法。

二、突出多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评价。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对学生发展的评价不仅由指导教师来完成,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评价、相互评价,有效利用学生家长的评价、社会有关人员的评价等。例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室及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共同编著的小学三年级上册《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材中第一课《家乡名人知多少》中设计了“我真不错”环节。“说一说,我从哪收集的资料;数一数,我收集的资料有多少份;议一议,我收集的资料内容合适吗;评一评,我们小组合作得好吗;”这些都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我们还可以在小学的高年级设计类似问题,让学生能够自主评价。例如:我在小组中担任什么角色?我在活动中的具体任务是什么?我完成了哪些任务?我没有完成哪些任务?哪些任务我认为完成的比较出色?说明理由。哪些任务我个人认为还需努力?努力方向在哪里?我在活动中与谁合作得最好?最愿与谁合作?说明理由。我在活动中与谁合作得不好?最不愿意与谁合作?我自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我在活动中积累了哪些资料?哪些资料比较充实?哪些材料比较单薄?我在某某课主题活动中有哪些收获?笔者主张应该根据不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内容,设计不同的评价目标、标准、指标及其权重。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朝着预设目标努力,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第二,评价标准灵活。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呈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不以“科学参照”为评价标准,注重学生“自我参照”为评价标准,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要标准,充分肯定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在交流与评价环节可以让学生自评我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下表:

在教师评价方面,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按照课前准备、课堂参与度、勤奋程度、作业完成、平时表现等多项指标,对每小组及小组成员进行积分考核评价,并提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目标。第三,评价方式多样。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访谈观察、成长记录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学生成长记录作为评价方式为例:学生综合实践成长记录袋中可以记录学生每次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展示学习成果的内容。可以是调查报告、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网址、实物、讲故事资料、体验日记、图片、统计图表、其他等。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三、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过程,兼顾结果。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突出对学生活动体验和收获的评价;应注重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重视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例如,如下评分表的设计:

我们可以根据在整个研究主题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表现态度、体验感受、潜能发挥、能力水平、收获体会、自我发展等方面引导学生自主评价、相互评价,有效利用学生家长的评价、社会有关人员的评价。例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以家长评价为例: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多是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经常性地评价最佳活动小组,可以推出每个小组的“最佳发言人”,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局限于赋予了学生基础知识,而是基本技能知识、基本态度、基本经验,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学习评价只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如何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还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林崇德,俞国良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4

猜你喜欢
评价研究心理学生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研究
心理小测试
聪明的学生等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