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X线、CT与MRI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

2016-01-17 08:22张立民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4期
关键词:骶髂强直性脊柱炎

张立民

(彰武县中医医院 辽宁 彰武 123200)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结缔组织病变。AS患者极易发生骶髂关节病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瘫痪。因此,及早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改善其病情、提高其临床疗效的关键[1]。在本次研究中,为了对比分析用X线检查、CT检查与MRI检查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126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65例,女性患者有61例,其年龄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42.6±3.5)岁,其病程为3个月~11年,平均病程为(4.6±1.5)年,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符合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诊断标准,均伴有骶髂关节疼痛、晨僵、脊柱活动受限(活动后可缓解)等临床症状。

1.2 方法

分别对这126例患者进行X线检查、CT检查及MRI影像学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

1.2.1 进行X线检查 将X线机的波长设置为0.1~0.3cm,拍摄患者的腰椎正位片、骨盆正位片及腰椎侧位片。

1.2.2 进行CT检查 将CT机的层距设置为5mm,将层厚设置为5mm,然后对患者的骶髂关节进行扫描。

1.2.3 进行MRI检查 采用1.0T超导MRI扫描仪对患者的骶髂关节斜冠状面进行扫描,MRI扫描仪的参数设置如下:层厚为4mm,序列为T1WI、T2WI及T2加权像,其中T1WI序列的TR为600~800ms,TE为25ms,矩阵为 196×256cm;T2WI序列的 TR为 3500~ 4000ms,TE为104~117ms,矩阵为196×256cm;T2序列的TR为500~700ms,TE为35ms,转角为30°~50°,矩阵为196×256cm。对患者的骶髂关节斜冠状面进行两次扫描,必要时可进行增强扫描。

1.3 诊断标准 参照纽约X线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的影像学评估标准(1984年)对这126例患者进行诊断和病情评估,分级标准是:①0级:正常。②I级:怀疑存在骶髂关节病变。③Ⅱ级:存在轻微的骶髂关节病变,具体表现为关节局部存在侵蚀、硬化的情况,关节间隙无变化。④Ⅲ级:骶髂关节病变呈进展性,具体表现为关节存在侵蚀、硬化的情况,关节间隙增大或缩小。⑤Ⅳ级:骶髂关节存在严重异常,关节完全强直[2]。

1.4 统计学分

析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 s )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的比较

进行MRI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126例患者中,存在骶髂关节面侵蚀的患者有118例,存在关节面骨质囊变的患者有103例,存在关节面软骨肿胀的患者有30例,检出率分别为93.7%、81.7%和23.8%,均明显高于用X线和CT进行检查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三种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的比较[n(%)]

2.2 三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进行X线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126例患者中,病情分级为0级的患者有29例,为Ⅰ级的患者有24例,为Ⅱ级的患者有28例,为Ⅲ级的患者有32例,为Ⅳ级的患者有13例。进行CT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126例患者中,病情分级为0级的患者有14例,为Ⅰ级的患者有27例,为Ⅱ级的患者有30例,为Ⅲ级的患者有37例,为Ⅳ级的患者有18例。进行MRI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126例患者中,病情分级为0级的患者有0例,为Ⅰ级的患者有29例,为Ⅱ级的患者有33例,为Ⅲ级的患者有39例,为Ⅳ级的患者有25例。用MRI检查诊断骶髂关节病变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用X线检查和CT检查诊断骶髂关节病变的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用MRI检查诊断骶髂关节病变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用X线检查和CT检查诊断骶髂关节病变的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为在用X线检查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时,由于骶髂关节的解剖结构较为特殊,会对影像造成干扰,易发生关节面双侧遮盖、重叠的现象,因此不能良好地呈现出患者的早期病变情况。CT技术具有分辨率较高,不受层面影响等优点,可较好地观察病变部位的细微情况,但不能准确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级。而MRI技术不仅能呈现出关节面下骨松质的水肿情况[3],还能清晰地观察到软骨的病变情况,进而提高病变部位的检出率及诊断的准确率[4]。

综上所述,用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均较高。但与用X线检查和CT检查相比,用MRI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准确率更高。

[1] 张凌志,杨勇,董晓强等.MRI与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比较[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6):793-795.

[2] 马亚宁,朱亚男,李小民,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1):3-6.

[3] 于勇,段海峰,杨创勃,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90例X线平片、CT和MRI诊断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9):1214-1216.

[4] 俞咏梅,徐亮,张锡龙,等.X线CT和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3,32(5):404-407.

猜你喜欢
骶髂强直性脊柱炎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中药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优势
MRI和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骶髂关节疼痛治疗进展
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
腰椎/腰骶融合术后骶髂关节痛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