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五条途径”加快精准脱贫

2016-01-18 20:12
中国扶贫 2016年2期
关键词:优势产业易地贫困人口

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河南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

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工作思路,要坚持“五条途径”,加快精准脱贫步伐。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的原则和要求在河南具体化,坚持“转、扶、搬、保、救”五条途径,在精准脱贫上出实招、见真效。

一是向城镇转移就业脱贫。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对贫困人口转移就业脱贫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把产业集聚区等载体作为吸纳农民转移就业的主阵地,增加就业岗位,使更多贫困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转移到城镇落户,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二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脱贫。把扶贫开发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与发掘农村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或产业工人,实现就地脱贫。

三是易地搬迁脱贫。对居住在生存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地方的贫困群众,要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摘掉贫困帽子,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生计为先,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四是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靠自身的条件没有脱贫可能性的贫困人口,要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五是扶危济困脱贫。对那些遇到重大疾病、恶性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性灾祸可能致贫返贫的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急和社会救济,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恢复和保持正常生活。

郭庚茂强调,要落实“五项举措”,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一是实施知识技能扶贫。要把职业技能培训做好,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能因为没有文化而使贫困代际传递。

二是实施合作带动扶贫。重点解决好“进得去”“接得上”“连得紧”的问题。“进得去”,就是贫困农民能够实现与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主体的合作,把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纳入生产组织体系之中。“接得上”,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完善提升农村市场体系,使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方便快捷进入市场。“连得紧”,就是要解决好贫困农民和合作组织的利益联结问题,防止“两张皮”和“倒输血”。

三是实施财政金融扶贫。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加大对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贫困人口金融服务的可及性。

四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加大投入力度,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和生态保护等问题,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夯实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基础。

五是实施安居扶贫。坚持“五规合一”,结合新农村建设优化村庄布局,合理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把农村危房改造放在突出位置,保障住房安全。

猜你喜欢
优势产业易地贫困人口
甘肃金塔县特色优势产业树品牌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推进与优势产业配套的专用装备制造业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借力“一带一路”战略 推动河北优势产业和过剩产能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