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上的足迹

2016-01-18 20:24马青军
中国扶贫 2016年2期
关键词:洋芋村民

马青军

2015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副处长施晶智被派往青海省民和县核桃庄乡大库土村任“第一书记”。当踏进这个干旱山梁上的村子时,村民的艰苦生活,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神,深深刺疼了施晶智的心。

大库土村属于青海农业区,常年干旱少雨,植被稀少,生态脆弱,每年种植一季玉米或洋芋,靠天吃饭。加上山高路远,村民去县城打工交通不便,收入很低。

风正一帆悬

从驻村的第一天起,施晶智便带着驻村工作队马不停蹄地走田头、进农家,扑下身子,放下架子,讲地方话,了解村情民意,感受百姓寒暖。一个月时间里,除了搬迁到西宁和海西定居谋生的数家农户外,家家户户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足印。凭借先看房、次看粮、再看学生郎、还要看技能强不强、最后看有没有残疾重病躺在床的“五看法”,施晶智详细掌握了大库土村的第一手资料。

党支部和村委会没有办公地点,乡上或村里有工作,往往是临时在村干部家中座谈。“基层党组织是全党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施晶智坚持以“三基”建设为抓手,以村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为切入点,将废弃的村小学进行了修缮,当作村两委办公场所,到县税务部门积极争取,解决了办公桌椅和办公用品,并置办了2台电脑。

为加强党员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工作队在第一个固定党日活动中,组织召开了村两委和全体党员会议,集体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明确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村党支部和每一名党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同时, 还明确党支部工作职责和村委会工作职责,及时完善了各类相关规章制度,将制度制作成图板“上墙”接受群众监督。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加强,进一步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建起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美丽乡村梦

大库土村距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利,村民思想观念落后、信息闭塞、增收渠道窄,脱贫致富意识不够、活力不足、信心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此外,家庭养育孩子多,病、残等都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施晶智带领工作队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宣讲富民利民政策措施,邀请周边富裕村民代表介绍脱贫致富经验,不断激发村民勤劳致富的动力,增强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

贫穷不可怕,怕的是带头人没有正确的发展思路。施晶智多次组织召开支部会议和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与群众一起想问题、谋对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多方听取群众对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先后收集了加强党支部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村组路建设、劳务输出等6条意见和建议。

村两委还研究制定了大库土村脱贫致富三年规划目标,全村成立脱贫致富合作社,并下设3个互助组,每组确定了带头人。这一发展思路,使大库土村父老乡亲的“美丽乡村梦”“幸福生活梦”从此扬帆起航。

脱贫致富,单凭“输血”远远不够,还要有“造血”式的产业支撑。施晶智带领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把目光聚焦在农牧联动和劳务输出产业上。近年来,民和县全膜技术的推广已经打破干旱山区“靠天吃饭”的尴尬局面,像大库土村这样的干旱偏远贫困山区,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力发展以全膜玉米为主的优势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以丰富的秸秆资源加快发展家庭牧场,实现农牧联动发展,增加农民的种养效益。其次就是利用好劳动力资源,出门创收。

结合实际,施晶智总结出2015-2016年为老百姓发展致富的几件实事:在养殖业上,走规模养殖、提高村民收入的路子,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年内新增家庭小牧场1~2家,提高养殖收益。在种植业上,主要是提高机械化生产规模,最大限度提高单产。在产品销售上,积极争取农畜产品深加工、精品包装项目,扩大销售收益,充分利用致富合作社和互助组平台,加强对村民农、畜产品生产销售的指导和帮扶。在劳动力利用上,一方面通过规模养殖和机械化耕种进一步解放劳动力,另一方面,对闲散的劳动力进行整合,根据就业方向和村民实际需求,开展定向技能培训3期,有计划组织外出务工,并按贫困原因进行分类,依据贫困类别逐户研究制定脱贫措施。

扶贫先扶智

在老百姓眼里,只有为百姓着想,做实事、干好事的干部,才是好干部。每当夜幕降临,施晶智看到村子里漆黑一片,老百姓出行非常不方便,就积极争取了定向扶贫资金4万元,在村里重点位置安装了太阳能路灯8盏,此举受到群众的欢迎和称赞。老百姓高兴地说:“照亮了整个村庄,也照亮了我们的心”。看到村路坑洼不平,田间道路坡度和弯度都比较大,农机具在路上打滑比较危险,给村民耕种带来很大困难,施晶智又通过乡政府争取道路维护资金25万元,将土路压实并铺放沙石,方便村民下地耕种。田间道路改良维护项目里程2.6公里,已于2015年11月底顺利完工。

曾经,大库土村通往县城道路有8公里还是砂石路,一直没有硬化。目前,施晶智正在协调该项目立项,预计项目资金240万元,建成后会大大方便村民出行,而且能惠及临近的排子山、高崖村村民出行和近5000亩土地耕种。

由于大库土村地多、劳动力少、工作强度大,急需现代化耕种农机具。经过施晶智多方协调,目前已落实集旋耕、播种和覆膜功能一体的农机具2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2015年,由于洋芋良种紧缺,村民买不到洋芋种子而减少种植面积100多亩。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施晶智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目前已落实无偿提供2016年优质洋芋种子30000斤,保证洋芋种植面积100亩。

针对“孩子照顾孩子”现状,以“家长自愿委托、两委会承担费用”的形式,拟创办学前儿童托管站,由1名家庭妇女管理村里的10多个孩子,解决学龄孩子因在家照看弟弟妹妹而辍学、家长不能外出打工挣钱的问题。目前,托管地点已经落实,管理人员工资基本达成意向。

同时,为防止贫困代际传递,达到扶志、扶知、扶智的有机统一,施晶智亲自到江苏省,联系苏州“汤妈妈慈善救助中心”,筹备“脱贫从娃娃抓起”行动计划。该计划一方面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感恩品质,增强他们图强、求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另一方面建立和落实学生助学、奖学制度,还能从经济上对困难家庭提供一些帮助。

2015年12月16日,大库土村白雪皑皑,寒气逼人,村民心里却是热乎的,来自英国的Johnson和他的中国夫人汤崇雁,从千里之外的江南水乡赶赴皑皑白雪的青藏高原,为大库土村村民送来价值9万元的防寒羽绒服和取暖煤炭。据Johnson夫妇介绍,这一切多亏“第一书记”施晶智的“牵桥搭线”。

猜你喜欢
洋芋村民
青海乐都:“红洋芋”带来“红日子”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大将军搬砖
洋芋搅团:砸出来的美食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炕洋芋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