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六大片区帮扶经验谈

2016-01-18 20:35唐铁飞
中国扶贫 2016年2期
关键词:开局低收入高标准

唐铁飞

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以下简称省农开局)作为江苏省扶贫开发六个片区的整体帮扶重点牵头部门之一,三年来在六个片区投入帮扶资金11.09亿元,改善中低产田86.61万亩,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71.4万亩,新建田间和环村田水泥路1100公里,渠系建筑物4.63万座,泵站720座,防渗渠1690公里,新植农田林网防护面积38万亩。先后结对帮扶1180户低收入农户,扶持农业龙头企业1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这些数字背后有很多需要分析的问题、总结的经验和思考的启示。

很长一段时期内,农业是六个片区的主导产业。因此,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片区低收入人口脱贫奔小康的关键所在,这是农业综合开发帮扶工作的重要责任

刘老庄片区的镇南村,原是当地有名的“上访村”。自2014年省农业资源开发局在这个村建成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后,这个村就再也没有上访户,因为通过项目建设,田间水泥路铺好了,桥涵闸站配套了,路通渠畅,生产无忧,村民自然高兴,这说明基础设施建设仍是片区发展最需要的。省农开局的工作重点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农产品基地、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近几年来,省农开局对六个片区及黄河故道沿线地区投入远高于面上水平,取得的成效也令人欣喜和振奋。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西南岗片区万亩花卉苗木基地、万亩瓜果基地,成子湖片区10万亩高标准农田连片示范区,黄墩湖片区规划建设的5万亩高标准优质粮生产基地等等。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六个片区高标准农田占比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约4个百分点,离全省2020年60%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产业有完善成熟的体系,好市场也就来了。省委省政府推进的“一村一品一店”行动,对当下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来说非常务实有效,对六个片区的整体脱贫更具意义

石梁河库区内的石梁河镇2万余亩的扶贫葡萄产业园,总投资近1.2亿元,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可使200多户低收入农户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由此形成的葡萄产业体系值得关注。

一是多元化富有层次的市场主体形成了。经营主体已是多元化,有农户、有家庭农场、有合作社、有引领市场的企业,多元的主体因为各自层次上的优势,以及市场驱动下有效的互补联动效应,使得产业发展充满活力。

二是技术服务市场形成。“没有好品种就卖不出好价钱,没有好技术就产不出优质高产的好葡萄。”这是当地葡萄种植户们的普遍认识。

三是产品销售市场形成。“1亩葡萄卖不出,1000亩葡萄不够卖”说的是规模效应道理,也是葡萄种植户们的切身体会,现在的“石梁河葡萄”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当一种机制能有效整合低收入农户、新型经营主体、政府专项投入以及地方政府的各自优势,帮扶工作的目标便会自然而然地实现,而形成这样的机制需要主动作为

2012年,省农开局在西南岗片区的泗洪双沟镇北侧,投入1931.6万元完成了美阳苗木基地基础设施配套。通过两年扩建,基地现有生产土地2.68万亩,培育小苗250万株,预计三年后林木价值达到5亿元。该项目的成功主要靠企业本身:美阳公司一方面给予农户每年550元/亩租赁费用,从流转土地的农户中招收120名月工资1800元的工人,500名季节性用工也优先使用流转土地的农户;另一方面公司先后培育起6个家庭农场和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近帮扶300多户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在农户、企业的背后是泗洪县党委政府的主动作为:

一是让有经验、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种地,确保把土地交到有实力、有责任、有前景的农业经营主体手中。

二是把全县农业发展与各乡镇的整体规划、详细规划、扶贫规划、“三集中”规划以及大宗土地项目结合起来,力求统筹有序,因地制宜。

三是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保证土地租金、涉农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强调把发放土地租金作为头等大事,把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阜宁县推行农业开发项目部的做法贵在“实”,这个“实”装着满满的诚意。精准扶贫,需要这份诚意

阜宁县芦蒲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部地处渠北片区内,具体负责项目工程的计划、合同、质量的管理、实施推进和竣工验收等工作。项目区实施的工程多是基础设施项目,因为这里不缺水源,缺的是老百姓最需要的路、桥和电灌站。项目区内的每个村都有一名群众监督员参与项目管理,这对提高工程质量有很大促进。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际,省农开局提出“精准开发”理念,因为精准的本质就是要将投资恰到好处地用到百姓最为需要的地方,在需要大量投入的片区更是如此。

面上的帮扶是需要的,但更需要对低收入农户给予“授之以渔”式的帮扶,这样的帮扶,让我们收获的不仅是脱贫成就与农户的感激,还有我们的心灵之于脱贫农户笑意中绽放出的那份情怀

结合“三解三促”活动,省农开局从2013年起,在局领导班子和正处职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为期3年的“走基层、当农民、办实事”结对帮扶活动,要求每人每个月当1天农民、一年不少于12天。淮阴区淮北村低收入农户方克兵夫妇,去年省农开局资助他家养殖肉羊,不到一年已发展到20多头,每天去割草放羊,一种充满希望的笑容已跃然在他们的脸上。省农开局2013年帮扶的东海县石梁河镇低收入农户徐洪峰,几亩葡萄种植的帮扶项目使他家年收入达到4万多元,2014年还盖了小楼房。

看着两家的改变,我们感到高兴,更有一种感悟:低收入农户往往经历了从最初想改变贫困到最终接受贫困的过程,这样的群体需要借助外力冲出负能量的包围、感受正能量的阳光普照。因此,他们更需要精准式“授之以渔”的帮扶。对省农开局来说,如何将“十三五”期间片区整体帮扶工作做细做实、做得更有效率、做得让老百姓满意,无论从政策上和措施上,我们都需要改进。当我们用一颗谦卑和敬畏的心,把严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上,把实的作风体现在沾泥土、接地气上,去思考、去谋划、去有所作为,那么,片区及黄河故道等经济薄弱地区一定能够全面实现小康。

猜你喜欢
开局低收入高标准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2021年迈好“十四五”开局第一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开局“十四五”
娶低收入老婆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十三五”开局年怎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