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复生委员:有色行业应组织专业化技术研发平台

2016-01-19 02:24
中国有色金属 2016年7期
关键词:有色金属专业化

3月11日下午,记者在驻地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重庆市科协副主席、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潘复生。作为科技界委员,他就产能过剩、科技创新谈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关于产能过剩,潘复生认为,一定要区分“真过剩”和“假过剩”,产能过剩有时候并不是真正的过剩,而是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不足,高端产品稀缺,低端产品不能满足要求,这就是假过剩。国家在化解产能过剩的举措中,应该对产能过剩的本质进行深入评估和研究,不能搞一刀切,简单按照规模来砍,是不科学的。在整合重组过程中,必须从产业的区域性布局上进行合理安排,既要考虑产能和市场需求,又要考虑环保、技术先进性等综合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发挥好“计划”这个国家职能,不能把一切问题推向市场。

潘复生认为,有色金属行业要想走出当前的困境,科技创新是重中之重。现在很多创新之所以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是因为“创新”二字仅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上,而没有落到实处。平心而论,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材料领域的创新和研发,在国际上是有地位、有影响的,有好的技术积累,近年来海外的科研人才回归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如何把创新落到实处?要综合考虑资金投入、人才保障、硬件设施、体系衔接等一系列因素。

潘复生指出,创新首先是管理创新。管理的思路、方法、途径等一定要科学化,比如,在加大科技人员的奖励力度方面,过去实行的工资总额承包,就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平均分配的话,调动不起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倾斜的话,又有可能造成不团结、不和谐的因素。所以,管理创新就需要突破。

过去,有色行业有一些研究院所在科研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后来经过转制,实行市场化运行,他认为,科研院所不应该完全市场化,必须有稳定的投入和稳定的人才队伍,让科研人员安心投入科研开发中。

潘复生建议,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应该组织专业化的技术研发平台。目前,在中国的有色金属行业中,缺乏高端、专业、国际化的科研大平台。比如,在铝加工行业,很多企业都设有技术中心,但是比较散、小,实力不强,重复设置。在镁行业,更是一个典型的反映,镁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的形式存在,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本身没有实力去搞技术开发,只能委托大学来进行。单一让企业去创建科研平台,首先要建立固定的队伍,投入设备和检测平台,投资大,风险高,企业承受不起。建议国家或者行业协会组织一个共性的专业化、国际化的产业技术研究联盟,通过协会、联盟发挥引导作用,联合企业、大学、院所进行产学研的深度结合,建立知识库,拿出科研成果让业界共享,这样,科技创新就有了活力之源。如果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内,这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能够运行成功,对其他传统行业来说,就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将带动整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有色金属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2019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征订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筑底企稳有色金属行业已过最难阶段
《有色金属设计》期刊入网声明
有色金属设计 欢迎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