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城市、人才,三管齊下

2016-01-19 11:58卜樂
澳门月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橫琴遊客旅遊

卜樂

陳廣漢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

國家級智庫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2015年對澳門而言實則是考驗的一年,波動、變化中的經濟讓社會各界仍記憶猶新,因為這樣的變動在這座城市依然在上演,何去又何從?

震撼教育“震出”背後癥結

賭收的18連跌,早已經讓新聞成為“舊聞”,2015年11月的賭收額更是這18個月下跌中的最低位,當初社會中不少聲音研判200億每月的博彩收入是正常且常態規模,現今到達的160億左右的新低位著實為澳門帶來了新的思考。

這樣的震蕩無疑說明了澳門經濟社會運營的高風險,而這樣的高風險恰恰是來自於長期一業獨大的博彩業,毫無疑問的支柱產業帶來了澳門近十年的超高速前進,卻也帶來了空前的危機。長期的多元化主張在博彩業面前顯得如此微小,雖然近些年總試圖打造更多澳門成長發展的新發動機,可是博彩這樣的單一發動機仍然是屹立不倒。數字背後的風險係數不斷升高,想必這是澳門2015年最大的警訊,但擔憂之餘,可以看到澳門社會總體趨於穩定,並未因為博彩的跌跌不休而造成大的社會動蕩,行之數年的現金分享計劃今年絲毫未減少,繼續在社會執行,而就業率、失業率、通貨膨脹等指標都仍在合理可控的範疇之內,因此博彩業的動蕩對於社會而言,有震撼教育之效,但還並未帶來地震式的災難。

澳門近年來不斷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今年的遊客入境數據並未顯示明顯下降,人氣依舊,澳門仍舊是珠三角遊客最重要的旅行目的地之一,未來隨著金光大道二期新娛樂場的開幕,特別是非博彩元素的增加,客觀上能夠吸引到一批新遊客或者回頭客,但是後續對於消費與經濟的提升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近些年在氹仔陸續開幕的大型娛樂場中都不乏購物名品店或者購物中心街,但放眼望去幾乎都是延續的高端奢侈品路線,這在過去貴賓廳繁盛之時也許效果不錯,今時今地來澳門豪賭客下跌數量驚人,大量的家庭式旅遊、自由行遊客增加,其購買力還沒能達到大量消費奢侈品的境地,而且各家博彩場幾乎都是品牌相同的奢侈品,同樣的LV可以在A、B、C三家娛樂場購買到,完全沒有消費的區分性和特色吸引力,價格奇高更是將50%以上的購物者或者遊客排除在外,所以這樣的非博彩元素的路向是存在問題的。同時,總體而言,旅遊業對澳門經濟的支撐作用還未顯現,單純依靠大三巴附近的歷史文化名城區遊玩、購物,光顧澳門特色小店,可能能夠略微增加財政收入,但是對GDP的影響實在不大,澳門的稅收與經濟成長,毫無疑問還是要依靠傳統的博彩業,只是博彩業要如何轉型的問題才是諸多癥結中的關鍵。

談及博彩業的震蕩,很難說是某一種單一因素導致,而是內外因夾雜最後使得博彩業在2014年年初到達高位後,急速滑落。內因最重要的本身就是貴賓廳行之多年的制度,從2014年的“黃山事件”就可以看出制度的漏洞與缺陷;而外因當然不乏內地經濟的增速放緩與內地反腐等多種措施的影響。某種程度上這種博彩業的波動對內地與澳門而言都是好事,一來長期的制度黑洞吸收了大量的不明資金來源,澳門不可能依靠此種途徑長期發展,內地也無法容忍大量金錢藉著洗黑錢或者地下錢莊等途徑流失,通過這樣的波動將博彩業中的泡沫盡最大可能擠出來,對兩地經濟與社會穩定都有助益。二來,從長遠來看,博彩業應該逐步走向健康合法產業的發展路徑,否則對社會的危害也會與日俱增,政府在監管上才可以逐步加大力度,規範產業合理發展。博彩業的規範與調整在監管之外,更應適時調整,增加各種多元元素,度假村系統、會展、娛樂等都是可以嘗試的渠道,只是要看博彩企業如何成功了解市場需求推出合適的產品吸引人流。

近些年在氹仔陸續開幕的大型娛樂場中都不乏購物名品店或者購物中心街,但放眼望去幾乎都是延續的高端奢侈品路線,這在過去貴賓廳繁盛之時也許效果不錯,今時今地來澳門豪賭客下跌數量驚人,大量的家庭式旅遊、自由行遊客增加,其購買力還沒能達到大量消費奢侈品的境地,價格奇高更是將50%以上的購物者或者遊客排除在外,所以這樣的非博彩元素的路向是存在問題的。

多元又要來了?

澳門凭藉長期以來的多元文化,其實更可以大興文化旅遊,藉助中西不同特色的景點、建築等吸引到不同需求的遊客,一方面是要吸引人氣,另一方面更是提高遊客的品味與質量,從而達到城市與遊客雙方互贏的有利局面,但是無論是文化旅遊還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都離不開澳門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在街邊想要攔下一輛的士,恐怕在澳門要難過其他不少城市,拖延至今的輕軌可能也將遊客分區活化的理想一拖再拖,系統性的規劃與轉型對澳門而言勢在必行。

而在這樣的經濟多元化的系統規劃中,必須也要明晰各階段的步驟,才不會方寸大亂。這首先離不開對博彩業進行規範化、健康化調整,以此保證澳門經濟、社會穩定,這是至關重要的前提,因為放眼望去,未來較長的的一段時間內澳門仍是以博彩業作為核心支柱產業,為澳門的經濟成長提供原動力。因此更要保護博彩業的有序增速發展,過去動輒10%、20%的高速增長在新常態時期有一些回調是自然狀態,也要從中清晰地看到博彩業不能再依靠傳統方式瘋狂增長。

再者,過去提到轉型動輒就要發展其他產業,例如會展業,但是高額的補貼反而加重了財政負擔,澳門不少娛樂場的會展展廳採取的是市場化的運營模式,公家補貼的方式,不僅使得大力扶持的非博彩元素的發展盈利不大且稅收不高,堪稱“賠錢賺吆喝”,如何真正使得這些多元產業或者非博彩元素充分活化自主,可能才是轉型中的重要任務之一,因為最終要靠這些產業自身的特色吸引到遊客的消費才是成功,且看珠海橫琴長隆開幕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已經成功吸引上千萬遊客紛至沓來,節假日更甚,而澳門幾大博彩巨頭是否從這樣的發展中獲得啟示,澳門是否可以藉助自身優勢發展高檔旅遊業或者平價旅遊綜合體,從而有層次地吸引遊客。遊客本身的區分要看定位,高端的養生項目或者度假項目可以吸引到高端人群消費,而適合中端顧客的旅遊綜合體更可以帶動大量人氣的同時帶來高買氣,因此這也是新的出路。當然無論是發展休閒度假旅遊還是商務旅遊,這都必須要有擁有強大實力的大型企業帶頭,一方面在澳門本土區域內規劃合理的產業發展,另一方面思考如何與橫琴合作,藉助區位互動形成遊客資源共享,當然這本身又會涉及到不少問題,例如在橫琴的澳門企業,其GDP成果算不算在澳門的計算範疇內還是珠海,口岸的管理系統與通關模式是否需要調整,多次往返的要求與澳門單牌車進入澳門又如何規劃?這些都在某種程度對制度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兩制”面對新創新

橫琴與澳門,或者內地與澳門的合作模式在內地與澳門經濟雙下滑的背景下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兩地產業對接必須在通關模式等合作上進行創新。橫琴作為國家級自貿區,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支持,特別提出不考核橫琴自貿區的GDP,而是更加看重橫琴實行哪些政策?跟港澳合作對接有什麼樣的新措施?但是目前來看,橫琴自貿區在珠澳兩地的合作中並未發揮質變的效果,政策與成效不甚理想。就比如兩地貨物通關的免稅政策限定在製造業的貨物才可以實行免稅,商品不在免稅範圍,而人員的管理也是按照原先的管理模式繼續進行,這樣的“分行管理”模式實際上的效用不大,急需要體制創新,然而體制創新又要考慮到兩地的實際建設與制度設計。以澳門單牌車進入橫琴為例,就涉及到兩項重要問題,第一基礎設施建設,未來的蓮花大橋是否能承擔大批量的車次同行,如何避免交通擁堵,現在已經有不少賭場的接送巴士往來蓮花大橋,如何保障交通通暢從而確保運輸與商務往來的需求,無疑考驗硬件;而在軟件上又要考慮到兩地的通關措施,是否能夠實行兩地一檢,何方來檢?基本信息資料的流轉有涉及到安全、隱私等議題,更有大批量的車次進入橫琴後如何進行有效地車輛管理,如何遵循內地交通法令等都成為軟件上不得不面對的議題。當然還有包括例如網絡自由度、產業銜接的配套等問題,如此一來困難重重不僅實際上影響了兩地合作的效果,更大大降低的澳門人參與橫琴發展的意願。

而這樣的困局隨著一國兩制不斷深化,利益盡出之時也顯示出制度的障礙作用,對於兩地不同的政治、司法制度、社會文化等的差異不是靠推銷城市一體化輕易能夠消融的,必須要進行突破,但某種意義上突破權又回到中央與珠海的手中。事實上,今天無論是橫琴總體的開發建設或者自貿區的規劃發展,澳門人在初期都未有權參與到其開發中,中期的參與度也不高,加上澳門本身不少企業特別是服務業的競爭力不足,導致澳門方的興趣缺缺,以中藥產業園為例,中央試圖扶持澳門中醫藥產業,澳門也在經濟多元化中力推其作為中藥產業之一,但澳門本身沒有大型的中醫中藥企業,一時間難以有足夠的人力、物力來進行大規模的整合、研發與市場拓展,如此一來,深化合作就成了日日高喊的口號,但具體措施的實行確實難上加難,因此中央必須有魄力拿出制度改革的決心,珠海要有氣量積極結合澳門資源開放本土,澳門更要有思考如何藉助橫琴廣闊的腹地進行澳門人力資源的有效整合,否則就如同先前提出的“一河兩岸”的觀光休閒帶的提議一樣,因為制度的障礙和兩地配合的滯後而銷聲匿跡。

有城,也需有人

時下流行“一帶一路”,澳門不少聲音都希望把握此等機遇,其實這與“中葡貿易平臺”的定位相差無多,不需要期待著新創意或者新思維另行打造一個新的澳門定位,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在澳門無產業、無地域的情境下打造高端服務業,如何吸引投資、如何開拓市場,要使得整體的一帶一路戰略和貿易平臺能夠真正走出去,如何立足澳門成功整合東亞或者東南亞的市場資源,拓展葡語系國家的商貿往來,才是澳門立足原先定位基礎上的穩妥措施,一帶一路本身存在高度的風險,澳門在此環境中更要量力而行,規避風險,從優勢的傳統葡語系國家入手,更能夠降低風險,深化平臺作用,促進澳門自身的經濟民生長遠進步,當然外部的機遇在城市轉型升級中需要把握,但自身的城市文化與城市人才更要清晰以對。

博彩業的十年發展,使得澳門新城區建設如火如荼,但是老城區的歷史文化保存依舊完好,更成功發展出了多個世界文化遺產景點的旅遊觀光帶,吸引大批遊客前來,但是老城不等於舊樓,漫步澳門老街巷,已經發現有不少危樓,隨時可能在惡劣的天氣環境的影響下而發生危險,因而在維護傳統文化、歷史景點的基礎上進行合理適度範圍的舊區改造是澳門整體城市升級中必須為之的方向,一者這對於空間狹小的澳門而言,舊區改造有利於擴展本土面積,在保護特定文化與建築的同時又能照顧到民生居住需求,何樂而不為?二者,整體的規劃與重建,有利於澳門的產業佈局,在內部不同區域可以發展何種產業的思考就是建立在整體的規劃與重建基礎上的,這也為不少希望在澳門本土發展創新產業的年青人提供了更廣闊的本土地域。

當然,有了外部的機遇,內部的城市改造,核心的就要依靠人才,澳門的人才議題在長期發展中似乎成為死結問題,確實隨著澳門的飛速發展,人才配備跟不上發展步伐導致人才不夠,再者由於本土的保護主義強勁對於外來人才無論是制度、硬件等配套上吸引力均不足夠,本土的的優秀青年外出港台、內地升學後,仍選擇留在當地發展。這種種問題不僅說明了澳門青年不回來,外來人才進不來的狀況,更反映出無論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還是貿易平臺、橫琴開發建設的過程中澳門的後續儲備力完全不足,以葡語系國家交流為例,澳門每年培養的葡語系人才寥寥無幾,根本無法配合平臺的運作,更不用談及日後一帶一路中的需求,因此高等教育不僅要提高品質,更要提高青年人才回流的吸引力,充足的人才配備才能成功掌握未來數十年澳門城市轉型升級中的關鍵核心。

猜你喜欢
橫琴遊客旅遊
2017年全球旅遊投资将超839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