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刀与腮腺术后涎瘘的关系研究

2016-01-20 13:59赵璧陈娟杨新华钱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腮腺

赵璧 陈娟 杨新华 钱超

超声刀与腮腺术后涎瘘的关系研究

赵璧陈娟杨新华钱超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刀与腮腺术后涎瘘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腮腺手术病例63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手术,使用Focus超声刀完成腮腺手术33例(超刀组),另选取电刀手术30例设为对照(电刀组)。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式一致。并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涎瘘等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超声刀组所得出的各项数据均低于传统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腮腺手术中使用超声刀可减少术后涎瘘的发生。

【关键词】超声刀;腮腺;涎瘘

作者单位:213300 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ltrasonic Scalpel and Parotid Salivary Fistula After Operation

ZHAO Bi CHEN Juan YANG Xinhua QIAN Chao,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Liyang People’s Hospital, Liyang 213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rmonic scalpel and salivary fistula in parotid operation. Methods 63 cases of parotid operation, will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operation, the use of focus to complete the operation of 33 cases of parotid gland(harmonic scalpel group), another selection of electric knife operation in 30 cases as control(electric knife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resected in tracheal intubation general anesthesia operation of superficial lobe of parotid gland, consistent. And two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drainage, postoperative salivary fistula and other data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ata obtained from harmonic scalpe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electric knife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Using the harmonic scalpel in parotid surger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salivary fistula.

[Key words]Harmonic scalpel, Parotid operation, Salivary fistula

超声刀作为一种手术器械,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头颈及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我科自2011年将超声刀使用于腮腺手术中,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并对使用超声刀术后的负压引流及涎瘘发生的进一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7月~2012年12月本院口腔科腮腺浅叶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使用Focus超声刀(型号:FOC9,美国强生公司)完成腮腺手术称为超声刀组,同期使用电刀手术设为对照称为电刀组。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式一致。超声刀组:共33例,男性16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2.5±3.7)岁;电刀组:共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9.3±2.8)岁。本组患者既往均体健,术前检查均无明显的手术禁忌证,无血液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影响手术的疾病。

2 手术方法

2.1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平卧,头偏向健侧,常规取耳屏前“S”型皮肤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使用电刀在腮腺咬肌筋膜浅面游离翻起皮瓣,使用超声刀游离耳大神经,保留其分布于耳垂的分支,并以橡皮片牵拉保护。

超声刀组是使用超声刀分离腮腺后缘与外耳道软骨间隙,暴露腮腺周界。在腮腺前缘下颌角附近咬肌凹处寻及面神经下颌缘支,并使用超声刀沿神经分离并切断腺体,逆行解剖颈面干至面神经总干,顺势掀起腮腺浅叶后下极,再沿面神经总干解剖暴露颞面干各分支,将包括肿瘤在内的腮腺浅叶提起并切除。生理盐水冲洗术野,缝合皮肤切口,置负压引流。电刀组常规在腮腺前

缘下颌角附近咬肌凹处寻及面神经下颌缘支,用血管钳沿神经分离,并以电刀或组织剪切断腺体,丝线缝扎残端,术式同前。

表1 超刀组和电刀组数据比较(x-±s)

2.2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的以下数据:(1)术中出血量,即负压吸引瓶中及使用纱布前、后重量之差值的总和;(2)术后3天的引流量,即从放置负压引流管到术后第3天拔除时每天的引流量;(3)术后4周内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4)术后腮腺瘘的发生情况。

3 结果

术中出血量、术后3天的引流量、术后4周内皮下积液及术后腮腺瘘的发生等指标,超声刀组均低于传统电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4 讨论

涎瘘是腮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一般出现在术后7 d左右,除涎瘘外还可以表现出局部积液,在患者进食时表现更为明显。分析其原因常见为:术中残留腺泡过多、导管断端未予严格结扎、腺体残端未予仔细缝扎、术后加压包扎部位不当、负压引流留置时间过短等。笔者在临床中总结导致术后皮下积液及涎瘘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瘤体、腺体摘除后存在空腔,残留腺体处理不当并且术后加压包扎不当所致的残留腺体继续分泌所致。

超声刀的基本原理是超声频率发生器使金属探头以超声的频率(55~500 Hz)进行机械震荡[2],使组织内的水分气化、蛋白氢键断裂、细胞崩解,实质性组织被切开或凝固。超声刀切割生物组织时局部温度升高,加速凝血反应;同时产生大量的空化泡,阻塞于脉管断端,使其收缩变窄而阻止血液从血管中流出。与止血原理相同,用超声刀切割分离腮腺的同时也封闭了裸露的腺泡及被切断的细小导管。因此,从上表中可见,超声刀组的出血量较电刀组明显减少,且术后出现皮下积液的例数及涎瘘也明显减少。

针对上述原因,在使用超声刀进行手术的基础上,为避免发生涎瘘仍需在围手术期注意六点:第一,使用超声刀切割腺泡组织时要确保无张力[3]及一定工作时间,以保证腺体的凝固效果;第二,仔细清理手术野,有效处理残留腺体残端,摘除游离腺泡,必要时仍需配合缝扎残端;第三,负压引流术是防止术后发生皮下积液、涎瘘的有效手段,术后常规留置负压引流管,至少保持2~3 d以上;第四,加压包扎仍然是防止皮下积液及涎瘘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4],加压包扎应覆盖腮腺术区,均匀多点广泛压迫,防止重心偏移;第五,尽量保留腮腺主导管,使残留腺体分泌的唾液可经导管排人口腔,减少分泌液积聚术区;第六,加强患者术后管理及宣教,遵从医嘱,术后避免进食辣、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残余腺体分泌。

综上,在腮腺手术使用超声刀能够有效减少皮下积液及涎瘘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俞凯,杨钧,李满敬. 负压引流在腮腺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11(3):469.

[2]刘天威,张根福,龚建平. 超声刀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附49例报告)[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06,12(1):33-36.

[3]张建中,李静远,赵耀新,等. 超声刀在腮腺浅叶功能性手术中的应用[J].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5,7(2):112-113.

[4] 孙学辉,吴正华,卢小生,等. 应用阿托品及加压包扎对预防腮腺切除术后涎瘘的疗效观察[J]. 潍坊医学院学报,2011,33(1):41-4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4.057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4-0084-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782.7

猜你喜欢
腮腺
常规CT上瘤内囊变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SPECT双探头前、后位显像分别测量腮腺功能的比较研究
高频超声在腮腺腺淋巴瘤和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诊断研究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60例手术效果分析
腮腺多形性腺瘤83例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大剂量131I治疗后双侧腮腺肿胀患者腮腺功能的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