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政”记忆

2016-01-20 08:47
新民周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总政歌舞团炮兵

王悦阳

有着63年历史的总政歌舞团,与总政歌剧团、总政话剧团一起,正式摘牌,拿掉了“总政”二字,从此成为历史概念。

在普通人心中,四总部之一“总政治部”往往是神秘的。其实,人们耳熟能详的不少机构,就是它直属的单位,比如位于北京六里桥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复兴路9号的军事博物馆。当然,还有西三环的总政歌舞团。

谭晶演唱《在那东山顶上》

提起总政歌舞团,这几个字出现最多的地方恐怕就是电视晚会了,演员、歌手、舞蹈家……可算得著名艺术家、明星大腕最多的一个文艺团体。远的不说,就说近年来活跃在文艺舞台上的大腕们——演唱《小白杨》和《强军战歌》的阎维文以及蔡国庆、克里木、谭晶、王宏伟、白雪……从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到流行唱法,总政歌舞团军旅歌唱家的阵容如此强大!

然而,就在2016年的1月,有着63年历史的总政歌舞团,与总政歌剧团、总政话剧团一起,正式摘牌,拿掉了“总政”二字,从此成为历史概念。知情人士透露,之后这三个团将隶属政治工作部,具体名称和职能划分待定。

辉煌历史,硕果累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是成立于1953年的中国军队专业音乐舞蹈表演团体,之前隶属总政治部文工团,1980年文工团撤编后独立为总政歌舞团。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管辖,下设创作室、合唱队、舞蹈队、乐队和舞台美术队等部门,并拥有一座国内最好条件之一的剧院——中国剧院。因此,可以说在中国军队歌舞团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作品以反映中国军事题材和现实生活为主,多方位多角度地塑造中国军人的形象,表现军民鱼水之情。建团63年来,歌舞团以其鲜明的时代精神、浓郁的民族特色、英武的军旅风采而享誉国内外。歌舞团为士兵服务的足迹遍布全国城乡和边防海岛,同时作为国家与军队的文化使者,出访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华夏文化,赢得广泛赞誉。

说起总政歌舞团的前世今生,可以追溯到延安炮校。1938年,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在山西成立,同时组建炮兵团宣传队,又称“怒吼剧社”。抗战胜利前一年,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以八路军炮兵团为基础,在延安南泥湾成立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所兵种院校——延安炮校,同时成立炮校宣传队,对外仍称“怒吼剧社”。

2013 年3 月29 日,总政歌舞团建团60 周年演出周在国家大剧院发布。左为蔡国庆,右为阎维文。

抗战胜利后,延安炮校奉命挺进东北参加解放战争。1946年初在怒吼剧社的基础上,炮校文工团在吉林通化正式组建。一年后,东北民主联军成立炮兵司令部,与炮校首脑机关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炮校文工团同时也是炮兵文工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文工团,辽沈战役结束后改称第四野战军特种兵文工团。

1951年3月,四野特种兵文工团与华北军政大学文工团和装甲兵文工团共同组成总政文工团。1953年,在总政文工团的基础上组建了总政歌舞团,原炮兵文工团的人员仍是主体力量。总政决定以炮兵文工团为主体组建总政文工团是有原因的,除了炮兵文工团历史悠久、成绩斐然外,还有就是当时的总政领导等对炮兵文工团十分熟悉。

新中国成立后,四野炮兵的老领导萧华调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主抓全军宣传文化工作,他找到继任者四野炮兵司令员万毅和政委邱创成,希望他们能把包括炮兵文工团在内的单位调入总政,万毅和邱创成表示,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就这样,四野炮兵文工团就全部到了总政。

历数总政歌舞团的辉煌成绩,可谓硕果累累,人才辈出——50年代的歌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祖国万岁》《我站在铁索桥上》,舞蹈《陆军腰鼓》《不朽的战士》;60年代的歌曲《库尔班大叔您上哪儿》《回延安》,舞蹈《比武》《怒火在燃烧》;70年代的歌曲《毛主席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再见吧!妈妈》,舞蹈《战马嘶鸣》《练兵场上》;80年代的歌曲《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小白杨》《我们是黄河泰山》,舞蹈《士兵进行曲》《海燕》《在希望的田野上》《祥林嫂》《昭君出塞》;90年代先后与部队兄弟文艺团体共同创作演出《人民军队忠于党》《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爱祖国》《伟大的长征》《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等大型主题歌舞晚会和历年春节“双拥”文艺晚会,并留下了剧院创作演出的反映人民军队光辉历程的大型歌舞作品《军魂》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而创作演出并获得文化部文华奖的大型音舞诗《国魂》,留下了歌曲《珠穆朗玛》《一二三四歌》,舞蹈《壮士》《英雄》《士兵的假日》《飞天》等。

扎根生活,服务群众

如此众多的优秀作品,堪称脍炙人口。那这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又是哪里来的?据内部人士透露,许多在国家庆典等大晚会上演的节目是有出处的,都是从基层中提炼出来的。“我们很多歌曲来自于战士的板报,很多舞蹈来自于战士的日常训练,再由总政歌舞团的艺术家提炼成艺术作品。”的确,总政歌舞团是一支军旅歌舞团,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下,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们始终本着为军队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创作和演出了大量以军事题材为主、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音乐舞蹈节目,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几十年来,他们创作和演唱表演的众多作品也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一大批经典作品在大江南北传唱。

2015 年1 月3 日,来自总政歌舞团的著名演员卓林和空政文工团演员苗苗冒着零下31 度严寒气温为“黑河好八连”巡逻哨兵放声倾情歌唱。

在黄宏的印象中,最先想到概括总政歌舞团的字眼是“容纳”,框架大、格局大、胸怀大。不仅历届领导都是专家、大家,演员也是来自四面八方,从各个军区聚集到总政歌舞团。许多演员经常在上场之前,在侧幕观看本团的演出,因为那是最好的学习。

如果你以为这个歌舞团只是在高大上的艺术殿堂里表演,那么真的错了。他们的舞台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大型晚会之外,总政歌舞团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下基层,扎根生活,服务群众,在生产、生活第一线慰问广大群众。任副团长的曲艺家刘炽炎回忆,“多年前我们到老山前线为战士演出,当时的团长傅庚辰晚上临时召集党支部会,宣布第二天一旦发生意外,慰问演出队将由舞蹈队长郑仁龙负责,继续完成任务。次日凌晨,傅团长就率领彭丽媛、阎维文等几位艺术家冒着生命危险赶往前线。”

1998年,华东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总政歌舞团赶到灾区,“夜晚,彭丽媛等艺术家睡在江畔的帐篷里,白天他们挺立在大堤上,与战士手挽着手,共同歌唱,鼓舞斗志。”同是总政歌舞团演员的蔡国庆回忆道。当年九江决口时,黄宏等人接到命令,要求连夜赶到九江去,有没有节目到了再说。到大堤上之后,没有舞台,他们就在下面喊着“战友们你们辛苦了”,结果就看到战士们扛着麻包,吼着就冲上大坝。十年后,总政歌舞团到汶川抗震一线去慰问,阎维文在武文兵烈士的灵堂里为他演唱,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虽然跑调了,但那次演唱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猜你喜欢
总政歌舞团炮兵
围绕中心工作面对面问政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河北省邢台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市委书记市长与人大代表“面对面”总政交流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拉萨市歌舞团迎来建团60周年
我与西藏歌舞团——写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成立60周年之际
新品“炮炮兵”系列
俄要重建红旗歌舞团
总政歌舞团的往事和细节
总政干部部老干部局与本刊联合举办“全军离退休干部忆征途征文活动”启事
试论抗美援朝战争中炮兵的运用
长征中的红军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