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ACUM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开发与改革

2016-01-21 19:40向楠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0期
关键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

向楠

摘要:DACUM的课程开发是基于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习领域项目模块的课程开发方法,这种方法使课程项目模块与岗位能力实现了无缝对接。基于DACUM课程开发与改革详细探讨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开发的步骤及内容,同时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技能为主的多样化考核模式等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DACUM;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133-02

课程改革是推动专业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课程改革的前提是课程开发要对接行业和企业岗位需求,因此通过调研、论证等方式建立基于岗位能力的课程内容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基于DACUM的课程开发

(一)DACUM(Develop A Curriculum)分析法

DACUM是通过职务分析或任务分析从而确定某一职业所要求具备的各种综合能力及相应专项技能的系统方法。

20世纪60年代末,加拿大区域经济发展部实验项目分部开发了一种对接实际工作需要的培训方法,他们的做法是:建立由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计划及课程开发工作组,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确定了培训的具体能力目标,即具体、准确的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将其细化为职业工作内容的具体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与工作人员掌握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及职业素养有着重要的联系。这种基于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系统分析方法最初只用于开发教学培训计划,因此取名为Developing A CurricuLum(DACUM)。这种系统培训方法一经应用,就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专业培训及课程开发中,并不断完善,目前已成为职业教育分析确定职业岗位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DACUM职业(岗位)能力框图将根据具体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综合任务)及技术技能(单项能力)进行二位框图的分析,系统描述课程开发的目标定位及课程教学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其中技术技能用“行”表示,综合能力用“列”表示。

(二)利用DACUM确定课程核心能力,制定课程标准

围绕行业及区域人才需求及岗位工作实际,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通过组建由校内授课教师与校外岗位技术专家共同组成的DACUM《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开发委员会,列出DACUM分析表,确定《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支撑典型工作岗位的专项能力,结合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科学设计课程学习模块,将学习领域的学习单元或项目模块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一个个专项能力实现有效对接。按照每个实际岗位能力重要的顺序排列项目模块的知识、技能,从而有效确定课程的核心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培养能力要求等内容。

(三)围绕课程标准,DACUM课程开发委员会编写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

结合课程标准,深化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在课程中的应用,将课程内容、课程项目等进行资源整合,建立符合专业特点、职业教育特性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包括网络课程、课程素材库、课程教师公开备课资源、实践教学资源库、职业资格证书资源等),充分发挥由行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教育专家、专业负责人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广泛的专业调研,总结教学改革经验,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核心能力为切入点,打破知识系统性的课程内容,遵循认识规律构建基于实际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资源,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二、基于DACUM的课程改革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强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授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只负责系统性地讲授课程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培养,对于实践性很强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由于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学习效果可谓一般。因此,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完善一体化实践教学资源,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同时因材施教,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能力。

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一个个学习内容有效地融入于项目模块之中,通过对一体化教室的一个个具体实训项目的完成,合理实现了“教学做”之间的有效转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有效地调动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负责答疑、解惑,方案设计、实施、评估均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就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二)坚持项目导向原则,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依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原则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广泛应用案例解析教学、过程导向教学、项目导向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示范模拟训练教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团队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手段,并不断提高其使用比例,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改革授课方式,从以教师“填鸭式”教学为主到教师辅导为主的方式转变,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分层次”教学,重视不同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认识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在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中引入双师(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制,制订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联动培养计划;依托实践教学基地,以个人项目、团队项目和专业竞赛项目为抓手,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施制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其学以致用的应用技能和动手能力。

(三)坚持全过程跟踪,实施过程考核为主的考核模式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核往往是一卷定成绩,试卷内容更多的是理论内容为主,这种考核模式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因此建立以过程考核为主,突出技能考核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将课程考核分解为过程考核、综合实践和课程答辩三个环节,过程考核依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对每一个项目模块任务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综合实践考查了学生对传感器与检测综合系统的理解及认知能力,答辩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获取信息、归纳整理和实践动手的能力,这种“过程考核+综合实践+课程答辩”的考核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

三、结语

基于DACUM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开发,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的有效对接,推动了课程职场化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课程支撑人才培养的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升;通过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得到了调动,专项技能服务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进一步得到了加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开发与改革的深入实施,必将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朱永江.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1):51-52.

[2]方华.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韩福祥.重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保障医学职业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6):42-43.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张恩忠,杨雪滢.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01):36-38.

猜你喜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
实例研究微课程模式下的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的租船实务课程改革①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