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要做到“六力”

2016-01-21 01:56姚建军
审计与理财 2015年10期
关键词:执行力审计工作人员

姚建军

新的时代赋予审计新的任务,审计机关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必须按照“实”、“高”、“新”、“严”、“细”的要求,着力提升六个方面的能力,不断推进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

——良好的执行能力

做好审计工作,必须保持良好的执行力,做到:一是要有执行意识。审计人员要正确认识自己岗位的职能和自己所肩负的岗位职责。一个岗位既是一个流程环节,又是一个对外的窗口,事关全局。二是要有执行能力。能力强则执行力强,有较强的能力,才能有执行的效率。三是要有高效机制。要着眼于推进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和管理的高效运作机制。

——敏锐的洞察能力

优秀审计人员能够通过长时间实践的积累,培养自身职业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从大量的审计资料中迅速找到审计事项的切入点和审计调查的着力点,大大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审计人员不但要能发现问题,还要有高度的综合判断能力。判断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析判断,更需要从问题的宏观层面进行剖析,分析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对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现状进行研究,在统筹分析基础上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定性准确、处理恰当。

——有效的沟通能力

审计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交流技巧,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与被审计人员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当方式与被审计单位人员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以保证信息的快捷传递和充分交流。如果没有很好的沟通,就得不到被审计单位的理解和支持,配合度就会大打折扣,更谈不上构建和谐审计环境。

——流畅的写作能力

审计调查报告、综合报告和审计信息,是审计成果的载体,集中反映了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要让更多的审计报告、审计信息进入领导决策,提高审计地位,审计人员就必须要有流畅的文字表达能力,变专业术语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能以小见大、由表及里地分析问题的根源,进而从体制上、机制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使审计报告成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

——积极的创新能力

审计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大趋势,始终保持一种永不自满、永不停滞、永不言败的精神状态,自觉学习、自觉思考、主动创新、善于总结,不断检查自身工作能力水平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求的薄弱环节,不断“扬弃”旧思维、开拓新思路,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提高业务能力,才能在更高层面上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委、政府的需求。

——信服的公信力

“打铁还要自身硬”。审计机关的公信力来自自身的清正廉洁。审计人员一要清醒,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确保公权力不被滥用;清楚自己的责任,做到有作为而不是乱作为;自身清白而不被不良风气所左右。二要公正,一身正气,客观公正,敢于碰硬,勇于建言,揭露各种违纪违规行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三要透明,明辨是非,认真履职,善于接受批评,自觉接受监督,主动服务大局,打造阳光审计。

猜你喜欢
执行力审计工作人员
测测你的执行力和想象力有多匹配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领导力是执行力的“定海神针”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研究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完形填空Ⅸ
提升执行力 做行动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