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学术评价指标分析1

2016-01-22 06:54张引科张小龙桂智刚吴海西
关键词:技术类总览学报

张引科,张小龙,沈 波,桂智刚,吴海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陕西 西安 71005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简称《学报》)创刊于1957年,现为双月刊,主要刊登建筑、土木工程及相关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1].2004年《学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简称《总览》),2009年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库来源期刊,2013年和 2015年连续两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

根据《总览》的评价结果和《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简称《引证报告》)的统计结果,研究了《学报》学术评价指标的状态与变化,分析了《学报》的现状与发展潜力.在与高水平同学科专业期刊及大学学报评价指标对比的基础上,探讨了《学报》存在的主要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1 从《总览》看《学报》现状与潜力

1.1 《总览》的基本情况[2]

《总览》将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筛选出的学科核心期刊定义为:刊载某学科(或专业)论文较多,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使用率(包括被引率、文摘率、流通率等)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受到该学科(或专业)读者重视的期刊.《总览》确定的中文核心期刊在全国期刊界和学术界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公认度.《总览》(2014年版)从我国正式出版的9 878种期刊中遴选出1 983种中文核心期刊(占正式出版期刊总数的20%左右),有1 789种与《总览》(2011年版)相同,继承率高达90.22%,说明我国期刊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核心区,期刊的发展总体趋于稳定.

1.2 《总览》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的变化

《总览》(2014年版)在建筑科学类期刊评价中使用了10个评价指标,与《总览》(2011年版)相比,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的变化列于表1[2-3].总体来看,反映期刊被关注程度和学术影响力的被引量、他引量、影响因子和他引影响因子这4项指标的权重比较大.

1.3 《学报》的现状与潜力

《总览》将《学报》划归建筑科学类期刊.《总览》(2011年版)和《总览》(2014年版)分别遴选出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33种和37种,分别占本科学类全部期刊的12.5%和13.7%.两版《总览》中高校主办的建筑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的排名变化列于表2[4-5].《学报》排名提升了11个位次,提升幅度最大,是省属高校学报中排名最靠前的刊物,充分体现了学校传统优势学科的实力与水平.

表1 建筑科学类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变化Tab.1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their weight change of journals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表2 高校主办的建筑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的排名变化Tab.2 The change in the ranking of Chinese core journals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sponsored by universities

2 从《引证报告》看《学报》的现状与潜力

2.1 《引证报告》的基本情况[4]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制.《2015年版引证报告》收录了在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正式出版的 2 312种中文期刊和71种英文期刊,共2 383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将来源期刊分别归类到 11个领域、153个学科,设计计算了24项学术计量指标,其中包括期刊被引用计量指标9项、期刊来源计量指标10项和学科分类内期刊计量指标5项.综合评价总分综合考虑评价期刊的各影响力指标(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核心他引率、基金论文比、引文率等)在其所在学科中的相对位置,并按一定的权重系数将这些指标进行综合集成.综合评价总分屏蔽了学科之间总体指标背景值的差异,可以进行跨学科比较,数值越大,说明刊物的综合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越高.

2.2 《学报》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的位置

《2015年版引证报告》公布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自然科学)1 989种[4],《学报》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579,位于前1/3;在全部105种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48,位于前1/2;在全部32种建筑科学与技术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综合评价总分排名第 8, 位于前1/4.《2015年版引证报告》公布的建筑科学与技术类前8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列于表3.

2.3 近三年《学报》学术评价指标的变化

表4至表6分别给出了2012年至2014年《学报》在建筑科学与技术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主要指标、被引用指标及来源指标的变化.[4-6]

表3 建筑科学与技术类前8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Tab.3 The top 8 journals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in core journal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表4 《学报》主要指标的变化Tab.4 The change of the main indicators of JXAUAT

表5 《学报》被引用指标的变化[4-6]Tab.5 The change of the referenced indicators of JXAUAT

表6 《学报》来源指标的变化[4-6]Tab.6 The change of the source indicators of JXAUAT

从表4可以看出,三年来《学报》的核心总被引频次和核心影响因子分别波动上升和波动下降,在建筑科学与技术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的排名虽有所下降但趋于稳定,说明《学报》在本学科的地位、被重视程度及学术影响基本稳定,从综合评价总分排名能进一步反映出《学报》的学科地位比较稳固;《学报》的学科扩散指标和学科影响指标都有一定的提高,并且排名一直稳定在同类期刊前列,证明《学报》在本类期刊中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学术传播范围也在缓慢扩大.

表5中的数据反映出,三年来《学报》的核心他引率、核心引用刊数、核心开放因子和核心扩散因子均在增长或微幅波动,说明《学报》的学术传播能力、被使用范围和学术影响的集中度都有了提高或扩大;核心即年指标和核心权威因子双双出现大幅减小,说明《学报》的即时反应速率明显下降、学术权威性受到了更高水平期刊的威胁,《学报》学术地位不够高、不是他们首先参阅的学术文献,《学报》被权威期刊论文或权威人士引用的概率还比较小;核心引用半衰期微幅增长,说明《学报》的学术影响力较为持久、学术生命力较强.

分析表6中所列数据发现,三年来《学报》的来源文献量、文献选出率和AR论文均稳中有增,说明《学报》的文献承载力有所增强、学术性持续提高,刊登的文章几乎全部是研究论文或综述评论类论文,是真正的专业学术期刊;平均引文数和平均作者数略有增加,证明《学报》的科学交流程度和吸收外部信息的能力有所增强,科学生产能力也缓慢提高;基金论文比和引用半衰期均微幅增长,说明《学报》论文的学术质量稳中有升,同时作者使用文献的时间跨度加长、视野更宽,研究工作的持续性和继承性提高;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明显减少,海外论文比稳定,反映出《学报》刊载论文在全国的覆盖地区和涉及的研究单位有所减少、变得较为集中,《学报》的知晓程度偏低、知名度不很高.

3 《学报》与高水平期刊的学术评价指标对比

3.1 《学报》与同类高水平期刊学术评价指标对比

表7给出了2014年建筑科学与技术类前8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主要指标,其中的排名是在全部 32种建筑科学与技术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的排名.《学报》的核心总被引频次和核心影响因子在全部32种刊物中排名分别是17和24,指标数值虽然大于部分刊物,但远低于前8种期刊指标的平均值,说明《学报》被关注度较低、影响范围较小;《学报》的学科扩散指标排名第 3、学科影响指标并列第 2,均处于前列,反映出《学报》在本学科内被引程度高、基础作用强、对学科的支撑作用大.

表8列出了2014年建筑科学与技术类前8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被引用指标.《学报》的核心他引率、核心引用刊数、核心开放因子、核心扩散因子和核心被引半衰期这5个指标在同类刊物中较高,说明《学报》的学术传播能力强、被使用的范围广、学术影响的集中度低、学术传播范围广、老化速度慢;核心即年指标和核心权威因子均严重偏低,表明《学报》的即时反应速率慢、重要被引用频次少,《学报》在同学科专家学者中的知晓度低、对专家的吸引力还不够强.

表9给出了2014年建筑科学与技术类前8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来源指标.前三个指标说明《学报》的学术性强、但规模偏小,平均引文数偏少反映出《学报》论文的学科交流程度和吸收外部信息的能力不强,平均作者数和机构分布数不高说明《学报》的科学生产能力较弱,地区分布数较少说明《学报》论文的全国覆盖面和全国影响力不大,引用半衰期较短说明《学报》论文作者引用的文献较为新颖、但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和深度不够,基金论文比例较高说明《学报》论文的研究基础好、研究内容符合学科的发展方向.

表7 建筑科学与技术类前8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主要指标[4]Tab.7 The main indicators of the top 8 journals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in core journal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表8 建筑科学与技术类前8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被引用指标[4]Tab.8 The referenced indicators of the top 8 journals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in core journal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续表8

表9 建筑科学与技术类前8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来源指标[4]Tab.9 The source indicators of the top 8 journals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in core journal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表10 部分EI收录期刊的主要指标[4]Tab.10 The main indicators of some EI journals

表11 部分EI收录期刊的被引用指标[4]Tab.11 The referenced indicators of some EI journals

3.2 《学报》与部分 EI收录期刊的学术评价指标比较

为了进一步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对《学报》与部分 EI收录期刊的学术评价指标进行比较.表10至表12分别列出了被CSCD核心库及EI收录的建筑科学与技术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包括《建筑结构学报》、《建筑材料学报》)及西安部分高校学报(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指标、被引用指标和来源指标.

从表10可见,《学报》的学科扩散指标和学科影响指标均最高,而综合评价总分位居中下,这是由于《学报》的核心总被引频次和核心影响因子过低造成的.分析表11中的数据还可以进一步发现,《学报》的核心他引率、核心引用刊数、核心开放因子、核心扩散因子和核心被引半衰期尚可处于中上或最高位次,但核心即年指标和核心权威因子又过低,说明《学报》的即时反应速度和高水平被引用频次是两个主要短板.从表12给出的来源指标看,除了文献选出率、基金论文比和引用半衰期这3个指标较高以外,学报的其他7个来源指标的值都偏小,这正是《学报》需要亟待改进的地方.

表12 部分EI收录期刊的来源指标[4]Tab.12 The source indicators of some EI journals

4 结语

根据以上对比分析,建议《学报》在今后的办刊过程中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和专家资源优势,提升《学报》论文的科学发现深度和技术创新水平,增强《学报》论文对学科发展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2) 拓宽《学报》向同行及相关学科的宣传渠道、丰富宣传方式、加强宣传力度,特别是要宣传《学报》在建筑科学与技术类期刊中的学术优势与专业特色,提高《学报》在专家学者中的知晓度.(3) 扩大作者群和读者群,扩大审稿专家队伍,扩大编委的地域分布、提升编委的专业影响力,提高《学报》论文在全国的地区覆盖面和专业机构覆盖面,提升《学报》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传播能力.(4) 鼓励作者加强合作协作,深化研究基础,扩展研究视野,增加研究工作的持续性,提高论文的信息量与学术水平,增加论文的实质性引用文献数量,提高《学报》的科技产出功能和学术传承功能.(5) 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高编辑的学术鉴赏能力和科学编辑能力,进一步发挥《学报》的育人能力和科学评价能力,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精准、更加专业的服务.(6) 提高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提升它们的信息量和论文的可检索性.

References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志》编纂委员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志(1999-2010)[M].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1: 880-882.Edition Committee of Chronicles of Xi’an Univ. of Arch.& Tech. The Chronicles of Xiʹan Univ. of Arch. & Tech.(1999-2010) [M]. Xiʹan: Shaanxi Press, 2001: 880-882.

[2]朱强, 何峻, 蔡蓉华.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14年版[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ZHU Qiang, HE Jun, CAI Ronghua. A Guide to the Core Journals of China: 2014 Edition[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15.

[3]朱强, 蔡蓉华, 何峻.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11年版[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ZHU Qiang, CAI Ronghua, HE Jun. A Guide to the Core Journals of China: 2011 Edition[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11.

[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M]. (核心版)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5.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2015 Edition of Chinese S&T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M]. (Core Edition) Beijing: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Press, 2015.

[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M].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3.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2013 Edition of Chinese S&T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M].(Core Edition) Beijing: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Press, 2013.

[6]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M]. (核心版)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4.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2014 Edition of Chinese S&T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M].(Core Edition) Beijing: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Press, 2014.

猜你喜欢
技术类总览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通知
少先队科普技术类阵地
兼具市场与技术类课程 CEDA培训(广州站)圆满结束
致敬学报40年
技术类工程项目营销策略研究
2018年世界3大环赛总览
技术类档案的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